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老师,是不是人类都活在各种各样的情绪里,(好多老师都说当老师减寿命,教师这个职业真的那么累吗)

好多老师都说当老师减寿命,教师这个职业真的那么累吗

我觉得吧,说当老师不累的应该是身边或者家人中没有当老师的人才会说的话。作为主科老师兼班主任,每天是如此安排的:早上6:00起床,7:20到班级看早读到7:50,早上上两节课,改两节课的作业(100份A4正反面),一般不上厕所不喝水也改不完,怎么办呢?只能下午再改两节课,然后还要看一节课自习。备课再一节课。6点下班。这是最完美的一天。但是如果下午一旦哪个学生犯错需要批评调节,一旦要约谈哪个家长,一旦开会、培训、教研,一个下午就泡汤了,这些事全都移到晚上做,我得做到10点。然而未成年的学生怎么可能不犯错呢,所以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加班。我觉得我从7点20到晚上我都在沉迷于工作而不能自拔[捂脸]

幼儿园老师与保育员有什么区别

保育员职责

一、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到每天小扫除,每周大扫除,经常保持活动室内空气的流通,保证幼儿有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

二、按照消毒制度的规定,认真做好水杯、毛巾、碗、筷的消毒工作,认真做好水杯架和饭前餐桌的消毒工作。每天要定时冲洗厕所,做到厕所槽内无污垢,保持厕所内清洁无臭味。

三、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好幼儿一日生活,做好保中有教,全面了解幼儿的饮食、睡眠情况,保持幼儿仪表整洁,精心护理幼儿生活。

四、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夏天防暑降温和防蚊、蝇工作,保证幼儿开水供应,每天擦净席子。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定时拆洗和翻晒幼儿的被褥、枕套、,定期清洗、消毒玩具,保持睡具、玩具的清洁卫生。

五、妥善保管幼儿的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防止霉烂、损坏、丢失。

幼儿园老师职责

一、认真贯彻国家幼教法规和未成年人保。努力做好班级工作,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发展。

二、始终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贯彻二期课改精神,安排教育内容;制定班级教育工作计划,并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实施,开展各类教育活动。

三、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的发展情况,做好各项活动的记载和效果记录。积累经验,找出差距,研究改进措施,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热爱、尊重幼儿,坚持积极正面教育,做到为人师表,禁止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变相体罚。

五、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和业务学习活动,认真备课,总结教育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形式、方法,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严格执行幼儿一日作息制度。带班时做到“人到、心到、手到”。

六、积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自制教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操作材料。

七、认真参与园本课程建设,积极开展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探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不断积累教育实践经验。

八、与保育员配合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做到保教并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注意幼儿的衣着整洁卫生,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九、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和个体差异的教育措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家访工作,搞好家长资源的开发,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因为评职称问题老师得了抑郁症,值得吗

感谢邀请!看到题主的提问,我本不想回答,但我实在憋不住,有话想说。我老婆学校里就有一位老师,因评职称而得了抑郁症,想起这事,心里一阵酸楚。

前年底,她们学校公布高级职称指标为1名,年度考核综合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两位老师争了起来,年度考核综合排名第二的老师,通过多方打听,了解到排名第一的老师提供虚假资料。在学校公示期间,排名第二的老师实名举报排名第一的老师。经过纪委和教育局的调查,排名第一的老师提供的资料,存在虚假情况,课题研究和论文,均涉嫌造假。按规定,三年不能评职评优。虽然没有明确下达处理文件,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为此这位老师整天郁郁寡欢,好像跟任何人都有仇似的。

一天下午,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很异样的举动,说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在整他,学生感到害怕,将此时报告了校长,学校领导密切关注这位老师,后来发现这位老师可能存在精神抑郁,于是与家人取得联系,经医院确诊,该老师患有中度抑郁症。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请假治疗。

为评职称而患上抑郁症,的确不值得。职称本是激励教师努力工作,为那些在教育事业中作出贡献的老师的认可和肯定,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些靠弄虚作假而评上职称的人,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

abcde理论是什么

哈哈,我搜到的,和你分享一下.
情绪疗法 ABCDE 理论一、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 RET(Rational-Emotive Therapy)是本世纪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倡导的. 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 它以理性思维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 以理性治疗非理性, 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2、不合理的信念: (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3、不合理信念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 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 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 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 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 是思维的主义. 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 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 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 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 就会发现他人的言 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3)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 思维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 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 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 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 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 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 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 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此外,文化、父母和竞争的社会,都在强化事事超过他人的非 理性信念.这些信念虽然是上进的动力来源,但一旦过头,就会使人在思想上钻牛角尖,形 成心理负担.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 ABCDE 理论 一般人总习惯于认为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 ABC 理论认为, 但 情绪不是由 某一诱发件 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来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 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B(Belief)引起的,而解释和评价则源于人们的信念.就是个体对事件 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ABCDE 理论的独特之处在强调 B 的重要作用,认 为 A 只是造成 C 的间接原因,B 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 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 并 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 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 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 E(Effect),使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均有所改善. ABCDE 理论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 骤和阶段,它始终强调现在,重视人的理性力量,相信人最终通过自我调节而顺应环境,把 人的主动性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 合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质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承认富裕、家庭幸福、事业美满、 爱与被爱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能拥有一切固然是美好的, 但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全部基础都 投在获得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通常在第一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 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 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2、领悟阶段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 使其对合理性情绪 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领悟的不同层次: A、首先向来访者强调人的信念,讲述 ABC 理论,帮助他们认识到 B 是引起情绪和行为 反应的直接原因.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 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C、 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 即找出不合理信念 (最重要的领悟) .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 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 3、修通阶段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 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 其论辩可参考如下: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 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 5 名,最坏 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 也是一件好事呢”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 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在通过上述阶段, 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 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 新的合理的观念, 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 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 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 四、治疗技术 1、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 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质疑. 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 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 而从内心的恐惧, 对恐惧的 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 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 镜子的作用. 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 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 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 A 和 C,然后是 B,做 D 做辩护,最后填 E 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 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绪困扰的 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 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 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 五、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治疗法用于学生身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分 5 个阶段: 1、友好相处阶段. 要设法让学生相信治疗干预者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而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思考问 题,重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抵抗,成为朋友.鼓励他们自我表露. 2、评价. 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正常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属于其他,如家长、老师的过分担心, 或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可评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重点评估:①学生歪 曲现实吗②学生以自我挫败评价环境吗③是否缺少适当的自己认知④学生缺少 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评估总结阶段,制定干预计划、目标、步骤. 3、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1)理解自我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给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和合理的信念 (3)教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 4、练习阶段 应将干预方法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表格、作业等让学生经常练习. 5、对变化和技能获得的评估 评估干预目标是否已达成, 如可问 “学生能解决情绪烦恼吗”他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 “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进步满意吗” 六、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注意事项 1、以改变认知为重点 2、把握辩论和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3、保持耐心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作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6、把握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宜对象
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
RET(Rational-Emotive Therapy)是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倡导的.
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
它以理性思维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2、不合理的信念:
(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3、不合理信念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
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是思维的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3)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此外,文化、父母和竞争的社会,都在强化事事超过他人的非理性信念.这些信念虽然是上进的动力来源,但一旦过头,就会使人在思想上钻牛角尖,形成心理负担.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理论
一般人总习惯于认为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但ABC理论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件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来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Belief)引起的,而解释和评价则源于人们的信念.就是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ABCDE理论的独特之处在强调B的重要作用,认为A只是造成C的间接原因,B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并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E(Effect),使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均有所改善.
ABCDE理论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骤和阶段,它始终强调现在,重视人的理性力量,相信人最终通过自我调节而顺应环境,把人的主动性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
合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质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承认富裕、家庭幸福、事业美满、爱与被爱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能拥有一切固然是美好的,但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全部基础都投在获得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通常在第一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2、领悟阶段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领悟的不同层次:
A、首先向来访者强调人的信念,讲述ABC理论,帮助他们认识到B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
3、修通阶段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论辩可参考如下: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
四、治疗技术
1、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质疑.
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绪困扰的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
五、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治疗法用于学生身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分5个阶段:
1、友好相处阶段.
要设法让学生相信治疗干预者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而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思考问题,重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抵抗,成为朋友.鼓励他们自我表露.
2、评价.
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正常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属于其他,如家长、老师的过分担心,或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可评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重点评估:①学生歪曲现实吗?②学生以自我挫败评价环境吗?③是否缺少适当的自己认知?④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评估总结阶段,制定干预计划、目标、步骤.
3、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1)理解自我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给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和合理的信念
(3)教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
4、练习阶段
应将干预方法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表格、作业等让学生经常练习.
5、对变化和技能获得的评估
评估干预目标是否已达成,如可问“学生能解决情绪烦恼吗?”“他能解决实际问题吗?”“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进步满意吗?”
六、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注意事项
1、以改变认知为重点
2、把握辩论和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3、保持耐心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作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6、把握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宜对象

老年人心情烦躁,不愿与人交流,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是怎么回事

谢谢!这位老人心情烦躁是什么时候发现有多长时间了?平时是不是也不爱与人经常交流?或者没什么爱好?

有可能是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导致心情烦躁压抑焦虑?可能不愿给儿女添麻烦自己一个人默默的承受,不愿跟家人讲,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反其道而行之。更给儿女增加麻烦的。精神压力比较大不爱接触人。有那么点快抑郁的感觉。

赶紧去医院看医生,或者看心理医生,如果时间一长有可能要严重,有点要麻烦。最好还是多做些老人工作,爱心细致帮助老人度过这一难关为好。最后祝这位老人好运!幸福快乐!安度晚年!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