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同桌总模仿我怎么办(同学恶意模仿自己企图超越自己 很生气怎么办)

同学恶意模仿自己企图超越自己 很生气怎么办

竞争心理是学生时期经常出现的情况,在大家都以分数为重的时候,尤其严重,可以理解。但我希望你能够更关注一下自己的情况,如果同样的方法,别人做得比你好,也许是别人更懂得融汇贯通,加强了理解和运用能力。也许你在这方面可以更加努力。

班级中难免会发现自卑的学生,该怎么样引导其走出自卑

教育学首先是心理学,其次是管理学。面对班级中存在的有自卑感的学生,如何教育引导,是一个教师的专业技能之一。

但我们必须明白,引导学生克服自卑感,绝非教师单面之功,需要多方力量,协力同心,和衷共济。

下面,三水三心结合自己教育的一些案例,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第一,深入了解自卑心理的成因

一般来说,自卑心理的形成,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生理缺陷的影响。一些同学因为个子矮、容貌差、身体残疾或智力不高等原因,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不起,因而怕与人交往,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怨自艾、轻视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感。三水三心有一个学生,由于小的时候手臂被严重烫伤,即使在夏天,都穿着长袖衣服——有点类似“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同学因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经济状况不好、家长教育不当等因素而造成的痛苦和心灵上的极度自卑。

三是学校教育的影响。有些学校不重视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导致一些同学在学校常常受到责备、讥讽、冷遇、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在集体中抬不起头,或因为成绩差,表现不好得不到老师的悦纳,这便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各种社会关系显得极其复杂,一此同学在社会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认为社会大复杂,人生之路大坎坷、太曲折,认为自己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从而感到前景渺茫,悲观失望。

五是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足。由于没有一个客观、正确、科学的自我认识,好胜心强,自尊感重,一旦遇到失败,就很容易使他们心理上出现大起大落,灰心丧气,进而产生“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的自卑心理。

所以,了解清楚学生自卑的原因,才有利于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第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和策略

一是引导孩子学会后天的补偿。有些学生因自己矮小、长相不好或某些缺陷而陷入强烈的自卑中,这时可以帮助他们通过“补偿”的办法,取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或充实自己的内心来实现平衡。比如,拿破仑、、,身材矮小,但他们都是世界上的伟人,可见先天的缺陷并不可怕,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不断努力去弥补。

二是引导学生学会善待失败与挫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归因”,面对失败,要有清醒的认识,失败只是经历而绝非人生,失败有时是清醒剂,有时又是加压泵,它能使人重新认识环境和困难,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最终走向胜利。

三是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要引导孩子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优势,只有不断发挥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彻底克服自卑,而走向自信。让孩子积极地运用自我暗示,努力增强自信心。近些年来,衡水中学的教育,引发众多批评,但他们在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方面,却实实在在是心理学的高手——每天呼喊口号,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内在强烈的成就的。

四是家长和老师要放低标准,给孩子减压。家长和教师不要总盯住分数不放,要重过程不重结果。要从长计,不要把目光锁定在眼前,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得理解和宽容。不要期望值太高,去追求完美无缺,孩子不可能样样出色。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自卑的困扰,教师要引导家长,借助外界的专业心理矫正力量,比如,一些心理咨询专家,由他们提供帮扶方案。我有一个学生,因为父母离异,产生强力的自卑心理,甚至发生过自残自伤的行为,在我进行了多方的努力并不是很奏效的时候,我就帮助家长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这个孩子,逐渐步入正轨。

总之,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表明你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些帮助!

初中孩子感觉自己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在校感觉被孤立,没人跟他玩,做家长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不知你家的孩子具体是什么情况?你提供的信息比较少,不好具体分析,我分享我辅导过的一个案例,看对你是否有借鉴的地方。

孩子被孤立

案例是这样的:一个初二的女生,在班级没有朋友,每次班级搞活动时,都没人愿意跟她在一起,感觉被孤立,但本身不是那种孤僻的人。经过观察交流发现这位学生说话比较直接,有些话不适合在某种场合说,它就直接说了,比如有位同学刚剪发,她就说你的头发剪得真丑,弄得人家很尴尬,这样的场面还很多,时间长了,同学都不愿和她玩了。这位同学得问题就在于她与人沟通时不谨慎,说话没有分寸惹人不满,慢慢导致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交往了。

我给她解决的办法:

1.诊断:这位同学在跟别人说话时,缺少元认知监控能力。需要通过观察模仿成功、优秀的人的说话,如何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别人容易接受。

2.设计积极观念反应:无论跟谁说话都要注意表达和语气,这样会使人际关系更和谐,平时注意观察周围比较容易受欢迎的同学的怎么说话的,也可以通过观察影视剧中人物的言行,进行模仿学习。

3.设计替代行为反应,一到与别人交流的情境中,说话内容得体、大方,面带微笑,语气委婉。可以针对具体情境进行练习。

4.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模拟5种说话反应的场合情境,针对各种问题情境设计3种说话,一共15句表达得体的话,每句得体的话对应不得体的话逐一对比,供这位同学阅读、分析(具体几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5.通过放松暗示学习获得一种轻松、宁静情绪和大脑高度集中状态。

6.在大脑宁静、思维高度集中中想象自己自然运用15句话中的某一句或自己产生类似的表达得体的句子,然后用新的观点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成功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肯定,并引起自豪、自信的感受。

经过反复练习,这位同学找到了与人说话的合适的,并取得成效,要使这种效果持续下去,还得在生活中不断进行锻炼,一个一个场景地设计和实施,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同学的喜欢。

同学关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和心理健康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地位。同学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生活的幸福感,在班级中的归属感等。这些情绪情感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学习成绩变化和性格的发展。同时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又反过来影响人际关系的好与查。在同学关系、学习成绩、性格这三个因素中。学生的性格具有核心的、杠杆解的地位和功能。当一名学生的性格发展到足够优秀时,他们的人际关系自然不会有问题,学习成绩也会优先,从此,性格好促进人际关系好,促进想成绩好,再回过头来又进一步促进性格变得更加优秀!

元认知干预技术认为人们在性格变化过程中,既有认知、情感、智慧、行为等方面的变化,也有情绪、生理的变化。而在改变学生的性格时,要对这些因素都实施影响,促进其改变。此时要重点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性格里思维“短板”。我们知道所有成功者,必须具备成功者的积极个性品质,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愿天下的孩子都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有同学在朗读课上,嘲笑残疾人员,引起哄堂大笑。如果我是班主任,怎么办

给学生留作文“我是残疾人”要求:

期末考试时,同学在互抄答案,儿子却拒绝了,是正直还是情商低

孩子考试过程中没有学习同学作弊,他做的非常好,这是诚信做人的表现!家长应该非常欣慰,你肯定和表扬了孩子,也做的非常好,这会强化孩子继续坚持做诚信之人的勇气和力量。

但是问题来了,家长一面表扬孩子,一面又怀疑孩子是不是死脑筋,是否情商低,这问题就大了。为什么呢?是源于你的认知和分辨力出了问题,你虽然表扬孩子没有作弊的行为做对了,但有点考试时懵答案一样,结果懵对了。

让我们来看看情商吧,情商实际是情绪智商的简称,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对比孩子考试没有模仿同学作弊,而是考出真实成绩的行为,孩子有较好的意志力,他并没有盲从;哪怕考的不好,也要坚持做对的事,说明孩子受挫折心理也不错。

再从孩子拒绝同学对答案细节来看,孩子仍然能坚持正确的做法,说明他在考试诚信这件事上做的非常好,孩子有主见,有原则。从情感方面来衡量的话,孩子是反感同学作弊的行为,自然也反感同学找他对答案。

通过上面这一分析,家长能看出来你的孩子情商一点也不低,孩子具有较好的做人品质,真是可喜可贺。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