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为什么我妈总是把自己想得特别好,把我想得特别坏?(越来越讨厌我妈得那种消极思想,把谁都想的很坏,怎么办)

越来越讨厌我妈得那种消极思想,把谁都想的很坏,怎么办

我想妈年轻时应该受到很多伤害,以至于把什么人都想得很坏,什么事都往坏处想。人老了,喜欢回忆往事,触景生情,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作为儿女的应该多给予理解,多与她谈心,交流思想,让她把以前不愉快的事情讲出来,然后进行劝导。多让她看一些喜剧电视、电影或让她阅读《故事会》等有趣书,让她做自己爱好的事情,分散她的注意力,减少负面情绪的释放。

老婆一直对老妈有意见该怎么化解

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因为它听上去是婆婆和媳妇的二元关系,却忽视了本质——这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

并且,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而不是婆婆和媳妇。从这个角度看,婆媳关系是一个再糟糕不过的词语,因为这给了儿子一个借口,让他从容地说,这是两个女人的事情,他可以做的事情不多。实际上,他才是核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他袖手旁观,那么所谓的婆媳关系是很难处好的。

这个三角关系,看上去是传统的大家庭观念所导致的结果。因为大家庭观念,我们习惯上在结婚后,把男方的老人接来一起生活。这样一来,媳妇和儿子的这个新家庭,就和原来的大家庭搅在一起,从而很容易出问题。因为,传统上,媳妇的角色是最不重要的,她是大家庭的“外来者”,一开始必然难以融进大家庭的体系。但是,现在的家庭中,媳妇和儿子差不多是同等重要,她一样要承担经济压力,一样要去外面奔波,而且一样拥有很多的资源,她必然认为,这是她的家,而不是婆婆的家。如果婆婆认为,这是自己的家,并忍不住要在这个家中做主,就势必会起。假若儿子上了“婆媳关系”这个词语的当,而不积极调解,那么这个家庭很容易支离破碎。

不过,问题的实质还不是大家庭,而是俄狄浦斯情结,即情结——反过来说是恋子情结。俄狄浦斯情结是奥地利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提出的,但国内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人的俄狄浦斯情结更严重。

因为,传统家庭是失衡的,亲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是配角。在这种模式下,母子关系几乎必然重于夫妻关系。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妈妈而言,儿子是她最重要的情感寄托,丈夫最多排在第二位。

这样一来,儿子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做妈妈的将失去自己最重要的情感寄托,这种巨大的丧失恐怕没谁愿接受。不甘之下,婆婆免不了展开一场和儿媳的争夺战。

必须强调的是,婆媳关系成为最典型的困扰性话题也有一个前提: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一起生活。相反,假若是岳父岳母和女儿女婿一起生活,那么婆婆和媳妇之间的麻烦将被岳父和女婿的困扰所取代。

因为,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配角,这一传统不仅造成了妈妈恋子,同样也造成了爸爸恋女。一个女子,因和父亲的关系太紧密,并且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时间超过和丈夫一起生活的时间,最终令丈夫离她而去。

大家庭并不是问题,假若大家庭尊重小家庭的独立性,并且,公公婆婆彼此相爱,他们的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那么即便公公婆婆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婆媳关系也不会成为问题,因为婆婆失去的只是自己生命中第二重要的人,那是可以承受的。同样的,岳父岳母假若彼此深爱,那么,他们和女儿女婿住一起也不是问题。

切记:婆媳关系是一个谎言,三角关系才是,而作为三角关系核心的儿子,是调解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假若他不想自己的家庭四分五裂,他当付起责任来,积极地去调节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而不是逃避。

如果你是长辈,则请记住“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配偶才是你最重要的爱人。

我处处为别人着想,别人却欲置我于死地,为何

所以啊,人不能太善良,人善被人欺啊。很多时候我们要学会拒绝,不要一味的当老好人,最后落得自己不是人。

这社会就是这样,强者欺负弱者。当你足够强大,谁也不敢动你。

那你看到的也是另一面,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奋斗的原因。当你做到人上人的时候,就没人敢治你于死地了。

而且周围的人都会笑脸相迎,试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