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16岁,从幼儿园起就咬手指,貌似是因为焦虑?(孩子已经6岁了,不知到什么原因,爱吸手指的情况越越)

孩子已经6岁了,不知到什么原因,爱吸手指的情况越越

三甲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小孩16岁,喜欢啃手指头怎么办

病情描述: 小孩16岁,喜欢啃手指头怎么办?在做作业的时候老爱吻手指头,或者咬手指头,

小孩吃手指是什么原因

孩子吃手,每个宝宝都会有这个阶段的。

听过好多妈妈说,他们都制止过孩子吃手。人们想出的办法千奇百怪,有的往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有的抹一些特别苦的药,孩子一吃,不是辣就是苦,然后就不再吸吮手指了。其实这有一个特别不好的后果,就是孩子“口唇欲”这种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被压抑到心中。

根据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观点,孩子在一岁的时候 ,有一段时间被称为口唇欲时期。在这个时候,孩子常常把小手指伸到嘴里去。好多父母会认为脏、不干净,会制止或者限制孩子吃手指。

但是这种需求未被满足,迟早会被释放出来,就像有些孩子大一点,四岁多的时候不断的咬指甲,还有研究说爱说脏话,总重复说一句话,甚至成人爱吸烟,怎么都戒不掉,这都与口唇欲在儿童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有关。可能这扯得有点远,而且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毫不相干,但其实孩子的所有问题,都与成长经历相关。

我家孩子小时候也经常吃手指,不光吃手指,那是逮着什么吃什么。我婆婆就说:“你看那谁家的孩子就不乱吃东西,咱们这个拿啥吃啥。”

那时候,我就翻看了一本书。在《0-6岁儿童敏感期指南》这本书里,说0-2岁半孩子的口腔不简单,是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也就是说,除了吃奶,这时候孩子的嘴还是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孩子喜欢“尝”东西,实际是在探索。孩子咬手指也很正常,他是在练习使用牙齿和舌头呢。

而妈妈们在这个时间能做的就是:不打扰,给孩子提供安全的探索工具,让他们在增加对世界认识的同时,也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这样,孩子就能积累认知经验,发展自我能力。如果孩子得不到满足,这个敏感期就会往后推迟,直到孩子得到满足为止。

所以妈妈们都不用着急,当孩子的敏感期过了,心理需求满足了,这些吃手指、咬东西的行为就会自动消失了。

孩子爱啃手指 是有心理问题吗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从小就爱咬手指甲旁边的皮,一直改不过来,是焦虑的体现吗

咬手指上的皮,是为了缓解焦虑,同时也成了焦虑的体现,相同的行为还有很多,有的,比如说是拔头发,啃指甲等等

此类行为一般被称之为广泛性焦虑,以缺乏明确的对象和具体的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担忧状态,慢性轻度的焦虑可表现为紧张,担心烦恼和容易激动,这些症状与所处的环境因素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来访者的行为伴随着认知和情绪的平行出现的反应及反应其当时的状态又能体现在其行为方面的自我调试机制,即来访者处于焦虑压力情况下,通常会自主的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调整,有时会产生一定的正向效果,但有时也会变得更加糟糕),咬手指上的皮本身就是这种对抗的行为,可能一开始会有效的缓解焦虑,但长时间的此类行为会形成形的性的习惯,导致一有焦虑情绪就会出现啃手指上的皮,这样的行为。

认知行为干预的基本策略是,来访者认识评估调整,以及检查他们的灾难性的想法及行为反应,收集功能失调性,自动想法入手,自动想法的合理替代,挖掘潜在层面的假设规则及核心信念,到从根本上调整信念系统以及相应的行为模式。

常用的技术是

(一)

1识别焦虑时的自动想法,

2,运用想象或角色扮演的方法来重新体会情绪反应,

3,通过事件来破解认知内涵

(二)调整功能失调性,自动想法的技术

1,分析焦虑的成本

2,质疑焦虑的依据

3,安排集中焦虑,治疗师在与来访者商议的约定情况下,要求来访者在指定的时间段或特定的场景中集中的体现焦虑,从而使来访者整天焦虑的状态,客观上得到紧缩和控制

4,追溯平静经历

(三),调整假设的技术

1,检测负面预测,

2,调整过去的假设,

3,识破自作自受

(四),行为干预的技术

主要是行为试验。

因人而异设计行为试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