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男友受原生家庭困扰,感觉给他伤害很大,怎么帮助他?(受原生家庭影响经常情绪不稳定患得患失,怎么调整)

受原生家庭影响经常情绪不稳定患得患失,怎么调整

每个人的一生都无法去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去治愈自己的童年。 《都挺好》的导演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是一生都很难改变的。要正确面对过去的积怨,不能回避,更不能躲避。希望引导观众释怀,放下。” 或许我们始终都没有办法原谅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但我们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用不幸的童年成就更好的自己。 放下,释怀,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救赎。

视频...

怎样缓解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重要的。原生家庭的问题可能会在成年后导致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但是,正确的方法可以缓解这种影响并帮助你成长为一个更强大和健康的人。

病态父母给自己造成了阴影创伤,该如何摆脱呢

所有原生家庭的创伤,都要我们自己解开。电视剧《都挺好》热播,掀起了一场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热潮,很多人从苏明玉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个因为得不到爱,最终学会了坚强的孩子。苏母重男轻女,对两个儿子有多好,对女儿苏明玉就有多糟糕。饭桌上,苏母会给两个儿子夹鸡腿,而苏明玉,别说鸡腿了,苏母从来不会去关心她。反而,在苏明玉即将参加高考时,让她去洗哥哥的衣服。在她想要考清华时,对她说,女孩子上那么好的大学有什么用,逼她去上免费的师范学校。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她的房间卖了,为了供大哥去美国读书;当二哥想要出去旅游时,苏母给了二哥2000块,但当她想要1000块参加清华培训班的时候,苏母拒绝了,说:“我只负责养你到18岁。”二哥洗碗会被母亲夸奖懂事,而她只会被指责,为什么没把桌子擦干净。……这一切,她伤心,愤怒,最后崩溃:“你为什么要生我?”这个家里所有人都让她感到失望,她选择了离开,她拼命生长,用冷漠和干练包装自己。十年,她从那个不甘心、被忽视、不被爱的女孩,变成了有钱有房的女强人。她真的很坚强,但就是这份坚强让人心疼,因为那些血肉模糊的伤痕从未结痂:她在大房子里整夜整夜地失眠,即便遇到了互相喜欢的人,她也不敢去爱。她不相信爱,也不相信自己能得到爱;她渴望爱,却从不敢迈出一步。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的创伤,我们可以事业有成,物质丰盈,但过得幸福、拥抱幸福太难了。直到长大,我们才明白的一个道理是:父母对我们的态度会对我们产生巨大影响,同样,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也会带给孩子很大的伤害。姜思达小时候经历了父母离婚,当他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会听到父亲说母亲的不是,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听到母亲说父亲的坏话。听着最亲密的两个人互相指责对方,他不知道该去相信谁,这让他变得很难去相信一个人,哪怕他很爱对方。春夏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她曾经坦言她很期待在婚姻中得到愉悦感,但她觉得她不会拥有理想的婚姻。原因是她家里的所有女性都离过婚,她从小看到的就是爱情狼狈的样子。这些童年时遭受的伤害早已刻进我们骨子里,被忽视的感觉、不被爱的感觉让我们对爱本能的恐惧。哪怕放下了这份恐惧进入亲密关系,也依旧不安。演员秋瓷炫也是如此,即使她遇见了全心全意爱她的于晓光,她还是没有安全感,她难以相信自己能够拥有长久的爱情。为了寻求这份安全感,她提出了许多“看似无理”的要求:不许对她发脾气、一定要接她打的、所有的钱由她包管、网购每月不可以超过4件,如果离婚,房子和钱,全部归她。因为足够爱她,更因为自己有足够的安全感,于晓光答应了这些,秋瓷炫也开始相信这份爱。但在现实中,更多像秋瓷炫这样的姑娘,没能拥有这份幸运,她们的伴侣也有自己的缺失和局限,无法给予她们渴望的安全感。最后,两个人都更加不相信爱了。可是,就如我的很多来访者所说,原生家庭带给了我们这么多伤害,但我们内心深处依旧对父母有着极热烈的爱。我们再难过再痛苦,也不愿意丢掉这份深刻的情感,因为这是我们爱的起源。所以,即使我们内心对他们有恨,但又没有一刻真正恨过他们,我们恨不起来。面对这些伤痛的过往,我们宁愿承认是自己不够好,是自己不值得被爱,也不愿承认父母不懂爱,不愿把错归在他们身上。甚至,我们还活成了他们的模样,我们学会了愤怒、学会了压抑爱、也习惯了被忽视、也忽视着我们最亲密的人。我们不喜欢这样,但,这是很多人最终找到的表达自己爱的。毕淑敏在《女心理学师》中就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解放前,大芳的母亲是有钱人的小老婆,受尽了委屈。她去世前留给大芳的最后一句话是:要做大……大芳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做大房”。但在现代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所以大芳做了一件事:不断带小姑娘回家,让老公认识,最后老公一次次出轨,这样她就成了所谓的“大房”。但在这个满足母亲愿望的过程,她自己是痛苦的,所以每发现老公出轨一次,她就有一个器官出现问题,然后进医院做手术。听着很荒诞的故事,就是现实中很多人对父母、对爱人表达爱的——为了爱你,我宁愿毁灭自我、伤害自我。《挺好的》中的3个孩子也是如此,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爱着母亲。母亲期望大儿子出国读书,让她有面子,大儿子做到了,并且努力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尽管他在美国过得没那么开心,他的工作也不够顺利。当二儿子发现母亲喜欢自己关心她、孝顺她,他满足着母亲的这些愿望和需求,他留在家中,扮演着母亲喜欢的儿子。就像他自己所说:“她就想天天看着我。”苏明玉也一样,她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做,母亲都不喜欢她,母亲最期望的可能就是她消失,所以,她就这样做了——如果我离开能让你开心,那我选择离开。同时,母亲将对自己的不喜欢,转移到了她身上,她帮母亲承担了这些“认为自己不够好”的部分。最后,我们活得别扭极了,无法认可父母、也做不到喜欢自己。甚至,我们完全意识不到,我们在表达自己的爱。我们没有和过去和解,也始终没有放下内心对爱的渴望。在爱这件事上,每个人都像一个孩子一样,倾尽全力,想要对方开心。讽刺的是,拥有这样美好的爱的我们,却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那要如何面对这些伤痛和爱呢,我们要怎么样才可以放过自己,活得更加舒服?首先,停止自我谴责,不要把所有的错都怪罪于自己,并且意识到不是必须有一个人来承担这些。其次,接受父母的局限,也看到自己的强大和美好。就像《挺好的》那句经典台词: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你也可以选择放下。最后,关于原生家庭的创伤,没有人出身在一个完美无缺的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都要去找寻、去经历,让自己成长得更加完整。这是成年后我们自己需要面对的课题,不该由父母承担一切过错。当认识到这些后,也应该意识到我们不需要一遍遍地告诉自己“都挺好”,真实的感受从来无法遮掩,不如大胆地承认那些“不够好”,告诉自己没什么好羞耻,这样,才会迎来一个好的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