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马上三月三了,可不可以送女生香囊再试探一下?(古代女人都有什么节日可以庆祝)

古代女人都有什么节日可以庆祝

古代专门为女人设定的节日好像没 有,但是女性可以庆祝的节日则有几个。

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本是纪念黄帝的节日,传统上的上已节是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后来演变成了三月三这个日子。上巳节也是古代少女成人礼的日子,很多女子即开始寻找自己的爱情。后延续到宋代,因宋代礼教所制,三月三情人意识淡薄下来,成了郊外春游饮宴的日子了。

正月十五上元节,即元宵节。现在的元宵节越来越清淡,几乎成了春节后的一点余欢。但古代不是那样,那可是个欢乐的日子,男女老少在一起相聚欢度,热闹非常。尤其是到了晚上,火树银花,人流如潮,更是一场欢乐派对。对于相对保守的成年女子,这天也在欢乐中与人相会交际,如同古典式的情人节。宋代词人辛弃疾就有一首专门描述上元节的词《青玉案.上元》,其中“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堪称千古名句。

七月初七,称之为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始于汉朝。据传是女孩子为了让自己心灵手巧,织绣手艺高超,每年农历夜妇女们都摆设香案、瓜果,并穿针引线向天上的织女乞求灵巧,故称为“乞巧”。后又引进牛郎织女的传说,形成了每年男女相会的节日,现在又被称之为的情人节。

古代,女孩长成大姑娘后都会相对保守,习惯守在闺中,抛头露面机会很少,只有在这些欢乐的节日里,才能无拘无束,一展姿容。所以说有些节日虽然不是妇女专有节日,但足可以称得上是妇女庆祝的日子。

重阳节有什么讲究

重阳节在我们地没有过多讲究,古话说,九月重阳,移火进房,又言道:过了三个重阳才算猫,九月九日这一天把小猫罩起来,连续三年的这一天都一样。这证明到重阳就进入了冷天,在这尊老的和谐的社会里,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就是对老人的提醒和关心,意思说冷天到了老人们应该保重身体。

古代有缘人如何邂逅定情

多数人都知道,古时候人们的思想比较传统,男女没有婚姻选择的自由,多数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草草了事。

其实这种说法也过于极端,毕竟如果不能自由婚姻也应该婚前相看相看,这样可以避免婚后的不幸福。

所以古代也有一些关于男女相亲的节日。

三月初三

在古时候,三月初三是春暖花开的日子,人们都会外出“踏青”,换上春衣,携几个好友一起出去游玩。在小溪边坐下来,在溪水之上放置一杯子,杯中有酒。水杯顺流而下,若是停到哪个人面前,哪个人就要喝酒,这又叫曲水流觞。

人们也借曲水流觞来表达自己的情谊。毕竟古时候女子出门的机会不多,正好赶上三月三,天气回暖,也很适合相看男人,谈恋爱。

七夕节

近几年,现代人将七夕作为情人节来过。在古时候,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女儿节,是古代女子在这一天都要出来参加七夕活动,用来祈福,表达自己对婚姻、爱情的美好期待。

古代女子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但是在七夕节这一天她们却可以尽情的出来玩。这样就可以趁机相看男子了。

元宵节

元宵节在正月里,紧随着春节过后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有着非常久的历史。但是元宵节在古代才算是真正的情人节。

元宵节那一天可以出来赏灯会、猜灯谜,男男都可以出来游玩,借机相看小哥哥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所以元宵节也是男女相亲的一个好节日。

古人如何定情

1.香囊、荷包

香囊和荷包都是古人的随身物品,一般还要在里面放上香料、或者是中药材,也有的作为钱袋使用。

荷包的式样比较多,且都是手工制作,在上面可以刺绣出代表爱慕之意的鸳鸯等图案。若是遇见喜欢的男子,就可以将荷包送给他,表达心意。

当然荷包什么的也不能乱给,一般大家闺秀都比较有教养,是不会私相授受的。

2.瓜果、玉佩

《诗经·卫风·木瓜》有记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意思是如果一个女子看上了这个男子,就会送木瓜或其他瓜果给他,然后这跟男子将会回赠他玉佩作为定情信物。

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玉佩也是可以作为男女定情的信物的。而且在影视剧中,常常会将玉佩一分为二,男女各执一半,意为二人欢好之意。

3.如意

《如懿传》中,当时还是皇四子的弘历,如果看中了哪一个女子作为正妻,就将手中的如意赠送给他。

如意,表示万事如意,清朝以前作为瘙痒的用途。但是清朝以后,常常见于富贵之家或者是后宫之中皇帝、妃子的寝宫,作为摆件或者是赏玩的东西。

古时候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各种各样,就算是现代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两个人之间只要有爱情就好了,一切都可以作为定情信物。

谁有小学四年级下册思品课《节日大观》的课件和配套教案

的节日
教材分析:
本课的切入点是各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现代社会为了整个地球与人类而特意设置的现代节日.
本课分三部分.“地球村”对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圣诞节、春节、狂欢节等节日的起源做了简单介绍.“节日风采”展示了澳大利亚帆船节、美国感恩节、非洲狂欢节等节日的活动.“知识窗”是以学生在对世界个民族传统节日了解、认识的基础上,渗透现代文明公民教育,列举了三个现代节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1、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的节日.
2、了解春节、圣诞节的起源以及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与别人分享快乐的情感,珍视和热爱生活.
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春节、圣诞节的起源以及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难点:理解不同民族所产生的不同节日和独特的节日活动,并能尊重各民族的传统,分享节日的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红包(内有卡片)、资料、主要节日一览表、奖品等
学生:了解年的故事、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收集节日资料、了解世界各国其他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先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好吗?知道在哪一天吗? 饺子,鞭炮,拜年(春节)正月初一
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春节最开的心莫过于收到长辈的红包了.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红包,想不想得到老师的红包?老师要把红包送给那些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
粽子,龙舟,香包,(端午节)五月初五
月饼,赏月,团圆,(中秋节)八月十五
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的传统节日.除了这几个,还有吗?
2.(出示表格)我们来看看课前完成的调查表,比较上下两部分表格,从日期上看看,发现了什么?
小结:对呀,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教师小结:不说不知道,说了真奇妙!瞧,我们一下子罗列了那么多的节日.我们都是人,作为炎黄子孙,你印象中过得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春节)
二、的传统节日——走近春节
1、说说来历——年的故事
春节俗称“过年”,这里还有一个关于年的故事,谁来说说?
春节是我们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也一直是全世界华人的传统节日,后来影响到其他国家,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也都有过春节的习俗.
2、交流春节习俗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也过了十几个春节了,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习俗?
(1)张贴春联
张贴春联是我国过年时的风俗习惯.(教师张贴春联)谁能读读老师贴的这副春联?
贴春联是有讲究的,它都是从右边到左边.学生读读教师张贴的一副春联后欣赏一组春联,说说春联里都透露着什么?(课件播放一组春联)
(2)张贴“福”字
贴“福”也是我国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它是怎么贴的呀?谁来给咱们的教室也贴个“福”字吧.说说,为什么要倒着贴呀?
是呀,人们在贴“福”字时倒着贴,也是为了图一个“福到了”的吉祥.祝愿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够福气满满.
(3)放鞭炮
过年时放鞭炮这风俗习惯也是有来历的,你知道放鞭炮是为了什么吗?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环保和安全,人们开始使用电子鞭炮,同样可以起到喜庆的作用.
(4)压岁钱
谁知道给小辈压岁钱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压岁钱的“岁”与“祟”谐音,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就是希望压住邪祟,使小孩平安健康.
(5)吃团圆饭
是啊,在这一天,无论是远在国外的,还是近在本地的;无论是工作的,还是在外求学的;无论是身居要职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餐团团圆圆的年夜饭.即使是实在无法回家过年的,他们也会打个,或者发个短信之类的问候自己的亲人,道个平安.
(6)挂结
结是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的装饰品,它的年代久远.“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它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它可以单独成为一件装饰品,也可以与其他的吉祥饰物搭配.
它最大的特点是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线编制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结,不但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许多来华的外国人,离开时总不忘买几个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
(7)拜年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一年忙到头,平时有很多亲友难得有机会见面,春节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正是亲人间加深感情的最好时机.
(8)看春节联欢晚会
总结:放鞭炮、吃团圆饭、拜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过年时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也体现着的春节文化,传递着团圆、喜庆、祥和和希望.
三、走近我国其他传统节日
(一)除了春节,你还能说说有关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的习俗或故事吗?
1、元宵节
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舞龙灯吗?是呀,人是龙的传人,在古代,人们把龙当作一种吉祥物,人们用舞龙灯来祈祷龙的保佑,求得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除了舞龙灯,你知道还有哪些元宵节的习俗呢?(吃汤圆、猜灯谜、舞狮子等)
在这些习俗当中都透露着元宵文化,不同的节日,文化也不同.
2、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们以此来怀念我们的革命烈士和去世的亲人.
3、端午节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 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流传最广的就是纪念屈原.
(2)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都是人们希望避邪,祈求平安的美好心愿.
(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插艾草、菖蒲等)
虽然这位伟大的诗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却流传至今.
4、七夕节
知道我们这儿在七月七这天有什么习俗吗?
5、中秋节
6、重阳节(老人节)
(二)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好多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特有节日呢,谁能说一说自己了解到的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
少数民族节日:
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一 插花节 农历二月八、
藏族:采花节 农历五月初五、 苗族: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三、
壮族:三月三 农历三月三、 傣族:泼水节 傣历新年(公历4月12日至14日)
四、走进世界节日
同学们,不仅我国的节日是丰富多彩的,外国也一样,也有许许多多节日.下面,让我们打开“世界之窗”,去感受缤纷的世界节日大观.
1、那么,你知道在西方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又是什么?
(课件出示圣诞节的资料.)能说说你所了解的圣诞节吗?
(过圣诞节活动视频)
在西方国家,人们过圣诞节时,每家每户都要去砍一棵松、杉等常青树,把它打扮起来,上面挂着礼物,可以是长辈送给晚辈的,也可以是小孩子送给兄弟姐妹的,或长辈的.上面的礼物,你可以拿走你最心爱的,但西方国家的小朋友他们都很文明,如果自己选择的礼物也是他人所喜欢的,他们会把礼物送给对方.
老师这儿还收集了几张贺卡,请大家来比较一下,看看能发现什么?
总结:西方国家的圣诞节里也透露着西方文化.国家不同,节日不同,文化也不同.
2、 你还知道什么别的国家的节日?
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说说你最喜欢或最了解的节日吧!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谁想把你最喜欢或最了解的节日介绍给大家听?
(可以用一句话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节日的了解.)
如:狂欢节 这是一个所有人的节日,在这天人们可以戴上可爱的面具,化上妆,在音乐声中尽情的欢乐.
五、闯关练习
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研究交流,我们了解了世界上各个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除了我们交流的,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真是——节日大观.
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请收到红包的同学上台来拆开红包和大家共同分享其中的秘密.
节日知识擂台赛
1、必答题
(1)看图猜节日 元宵节 端午节 开斋节 狂欢节
(2)猜灯谜 汤圆 灯笼
2、抢答题
(1)我国的老人节也就是( ),老人在这一天或赏菊陶冶情操,或郊游以锻炼体魄.
(2)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日的景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个传统节日是( )
(3)在以下内容中,哪几项与中秋节起源的节俗完全相符?( )
(4)下面四间传说,你认为( )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出示结)同学们,红红的结是用一根红丝线缠绕而成的,喜气的结让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洋溢着喜庆,团结,象征着世界华人心连心.我把她送给四(2)的同学们,挂在你们的教室.除了给大家增添喜庆、祥和外,还可以了解更多的节日.
请大家每天去看看日期,当遇到明天是节日的时候,看谁最先告诉班里的同学和我,第一个告诉我的同学,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哦.
六、总结提升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地球逐渐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种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咱们人过起了洋节,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而很多外国人也都穿起了唐装,过上了的春节.这就是文化的交流,使传统节日也在互相影响.下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研究现代节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