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大三女生,为什么越来越不会和人相处?有何建议?(刚大一,却一点都不想参加各种活动,害怕各种人际关系,怎么办)

刚大一,却一点都不想参加各种活动,害怕各种人际关系,怎么办

这种事说什么都没有用,关键在于走出第一步。

光想是会越来越怕的,其实真正的去交流,问题不会那么多。

有话时只要说出来就行,没话时不说。

有两点∶1.去说。2.不要在意冷场时的尴尬

本人是大一女生,性格内向无朋友。每天都感觉很丧,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我以前不这样,现在该怎么办

楼主,我理解你的心情,我也是从大学走过来的人。大学可以算是半个社会,完全跟高中生涯不一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会显得非常大。

你现在显得空虚、寂寞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或许你还没有调整过来,或许是你的性格特点导致,到这个时候你应该好好想想了,不要这样一直下去。

大学社团会在大一上学期进行招新,你可以加几个社团,比如学跳舞、演讲、或者外联部,走出去你会发现大学生活会很美好的。

跟班上同学、舍友打好关系,接下来同学们都会经常组织聚会、外出游玩这些的,玩的开心很重要。

还有,大学有同乡会,结交点老乡,有空一起回家一起去跑跑步,也是非常不错的。

最重要的一点,大学要多努力学习,考过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拿到奖学金,学点ps,学一个运动技能,你会发现大学时光会过的非常快。

加油,好好努力吧!

如果女学生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该如何教育

功夫在事情之外。

如果只是简单的要求女生不继续交往,结果会适得其反。家长的态度越强硬,孩子的反弹越激烈,把孩子推得越远。

当孩子在家庭中与父母之间的爱无法流动,她的爱必然流向家庭之外,流向其他人。当孩子在家庭中感觉不到爱,她自然到别处去寻找爱。

坦诚地和孩子谈谈,不是指责,而是说出你的担心,你担心孩子学坏,担心孩子受到伤害;告诉孩子她可能受到的伤害以及如何保护自己。

《六A的力量》中作者对她的女儿说:“如果你怀孕了,我会非常心痛,因为……但是无论如何,我会和你一起面对并解决问题。”如果家长最初就提供给孩子这样的安全感和支持的感觉,也许孩子就不会和不良青年交往了。

孩子都大三了,但人情世俗非常差

大三的孩子不懂人情世故,实际很正常,做父母的不要着急。

  • 孩子大三了,说明孩子之前一直在校园里生活。那么他接触的人不是老师就是同学,实际上这两类人群都是比较单纯的。孩子长期与师生接触,在校园中长大受此影响,不懂人情世故很正常
  •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甚至就连学生自己都往往会认为是自己的主要目的是去学习,而不是去学习如何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那么不懂人情世故也就很正常了。
  • 还有就是待人接物的能力培养,往往需要生活历练并获取经验。除了直接经验之外,还有间接经验的获得。而间接经验往往是孩子从受父母身上学习的。如果父母的处事非常的合理,孩子有可能会学到。可是,好多父母自己的能力就不突出,那么孩子又能学到什么呢?

虽然孩子大三了,不是很懂人情世故,但是有一点是比较好的。你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至少早点认识,早点补救,那么相对其他人来说,这就是优势。

具体的做法可以这样做:

  • 可以找自己的孩子谈心,明确地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遇事可以寻求父母的建议,但是要自己拿主意。也许他刚开始无所适从,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一定会慢慢的成熟。
  • 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遇到事情是,父母一定要非常淡定,尽量以合适的解决问题,进而影响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间接学习。
  • 我推荐几本书,如《菜根谭》、《曾国藩家书》、《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弱点》、《我不是教你诈》等都是很好的书。孩子看了之后,至少能明白了世间百态,人情世故。虽然这些不足以直接改变人生,但至少可以影响孩子,让他可以知道如何借鉴我们人处事的。
  • 父母要学会放手,多鼓励孩子去接触社会。毕竟已经大三了,可以去找工作单位实习,或者找兼职进行锻炼,让孩子慢慢的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总之,现在的孩子普遍被父母保护的太好了。看着年龄不小了,实际上心理年龄却很小。遇到了事情,处理比较幼稚。可是孩子越这样,父母越担心。其实父母要学会放手,趁着孩子还在学校,多让他锻炼,多接触社会,不要怕吃亏,只有这样才会正真的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