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死亡与哀悼:如何面对亲人离世带来的丧失感?(亲人离去悲伤的句子和心情短语)

亲人离去悲伤的句子和心情短语

1. 一别,便是永别,难舍难分的痛苦永久不息。

最重要的一个亲人去世了,怎么恢复情绪

最重要的亲人去世,肯定会很悲伤,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能忘怀。我最最亲爱的母亲和我最尊敬的大哥去世,对我打击很大。母亲去世后,我把自己最喜欢的体育运动跳舞给忌了,从此开始学游泳,再也没跳一次舞,用此悼念母亲。并写了好几篇纪念母亲的文章。每当母亲的忌日,我都拿出相册翻看,并摆放鲜花以示悼念!

大哥热爰传统文化,并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虽未对我有什么交待。但他对我妹说:你姐现在写什么哪?说明他对我热爰写点东西是了解的。因此我在大哥去世后,先后读了孔子论语;老子的五千言;佛家的金钢经等著作,这都是哥喜欢的,多少对大哥的内心世界有了些许了解。过去我心情不好时有大哥开导我,劝慰我,关心我,如今再也听不到大哥循循善诱了。写这段文字时,我的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但我知道大哥希望我过得好,要我快乐,所以一会就好了!

今年清明时,我弟专程从东北来京祭奠大哥,我也想去,但因故未能成行。但大哥的形象在我的心里已根深蒂固,不用刻意想起,因为从未忘记。在亲友的追思活动中,他们郎读了我写的《忆长兄》文章中一首诗一一

昨闻长兄入妹梦,

长城脚下是兄冢。

最后一面撕心痛,

至今心里留阴影。

音容笑貌犹仍在,

天人永隔不相逢。

三月临近清明时,

难分难舍兄妹情。

那么怎样恢复情绪哪?我觉得时间是恢复创伤最好的良药。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淡忘的,需要一定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谁也逃不掉。无论你怎样豁达,怎样养生,怎样锻练终有一天会回归自然。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应该做的事情,担起应担的责任,无愧于心。让自己变得开阔,一直往前走,在前进的路上,扔掉不好东西,坚持本真就好啦!在人生路上劈浪前行,珍惜眼前,自由自在地过好一生。这是对失去的亲人最好的悼念,也是对自己最好的安慰。


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亲人的离世

我妈妈去年十月走了。胡娃从小和姥姥很亲近,每年的寒暑假也是必回姥姥家陪姥姥,姥姥病重期间,胡娃利用周末或假期回来看过多次,但姥姥还是走了,从住院到离世只有59天时间。

爸爸领胡娃奔丧回来,胡娃看上去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我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觉得这个孩子,姥姥算是白疼他了。出殡的那天,胡娃因为年龄还小,没让他跟去墓地。我们从墓地返回时,侄女责备地跟我说:“谁跟胡娃说姥姥再也不回来了,他哭了一个多小时,哄都哄不住。”

胡娃最后停止哭泣,说因为姐姐(我侄女)对他说:“姥姥完成她在人间的任务了,现在回去她来的地方,但她还会在天上看着我们。到晚上,你看天上的星星,你能看到的最亮的那一颗星星就是姥姥。”胡娃慢慢停止了哭泣。

晚上回到家里,他一直仰头看着天空,迟迟不肯上楼。爸爸问他在找什么,他回说:“找最亮的那颗星星,那是姥姥。”

如何从突然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

尽管问题不长,但是从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你的无措和悲痛,同时也感受到你想要振作起来,让自己往前看的决心。

相信在这提问前你已经想过好多遍,试过好几种办法了,只是似乎它们没有达到你要的效果。

那是什么原因呢?

会不会感觉自己的意志、理性一直告诉自己要振作,要走出来,要微笑。可是改善都很短暂,也好表面,很快又被拽入无尽深潭,拔也拔不出来。

这说明还有另外一个“你”,在更隐蔽的地方,与那个理性的你较劲。

“你”不允许你走出来!

母亲离逝,儿女悲伤。

可有一种是母亲久病离逝,儿女床前尽孝,该做的、想做的已经做了;

另一种是母亲突然离逝,儿女在瞬间被笼罩在巨大的失去中。

前者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变化和最终的结果;后者猝不及防,尽管可以接受现实,却不愿意走出去。

这里不但有哀伤,更有后悔、懊恼和羞愧

后悔没有更多的陪妈妈、懊恼没有听妈妈的话,羞愧于事发当天还跟她顶了一嘴子……

恰恰这样的情绪喂养了那个隐蔽的“你”,让你心甘情愿沉浸其中,你想要以此来惩罚自己。

甚至认为,如果走出来了就是对不起妈妈,就是对妈妈的遗忘。

你不愿意走出悲伤。

非常理解你想为妈妈做些什么、弥补些什么的,但为力的无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