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兼职影响学习状态,如踩雷,父母同时骂,能挺得住嘛?(自媒体真的那么好做吗)

自媒体真的那么好做吗

这个问题我来说一下:

1.自媒体对大多数人来说,红利期已经过去了,非但不好做,而且是非常不好做。

我是去年开始做的头条号,同时还在做企鹅号,百家号,大鱼号。

我几个号是同步做的,现在头条号5万多粉丝,企鹅号,百家号,大鱼号基本上没有什么收益。重点来说一下头条号,头条号是自媒体的一哥,这是无可置疑的,无论是从流量还是收益来说,头条号都是非常有人性 的,比那几家要强。头条号从去年到现在,总计收益是2.4万元,企鹅号收益不到200元,相差100多倍,百家,大鱼号才做半年,基本没有收益的。

为什么说非常不好做了呢,就说头条号,我有5.6万粉丝,现在图文,视频,微头条,悟空问答展现都断崖式下跌,特别是7月份之后,图文基本都是几百上千的阅读,上万的很少,视频几十几百上千的阅读都有。原因大家都懂,现在做的人太多了,内容质量同质化很严重,僧多粥少,就举例我做的美食领域,那真是人才济济,很多人都是大师级别的来和你抢饭碗了,五星级大厨来和你比做美食,你说粉丝喜欢看谁的?不言而喻,更喜欢看大厨的。另外,我们家常菜能有多少?天天做,换各种各样的花样做,食材总有做尽的时候;第三,现在平台把流量倾向于大V和名人,早期进入的人,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几十万几百万的粉丝的账号,占据了平台绝大多数流量,可以这样说,3年前或者2年前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现在都是赚得钵满盆满,据说98年的时候,就是搬运视频,文章,每个月都能拿到2-3万元,现在不行了,搬运的直接封号。

头条号对新号是有流量扶持,比如说千粉以下的账号,最近微头条爆款都是千粉以下或者刚刚上千粉的账号,为什么呢,千粉以下的是没有收益的,所以,无论爆多少,对平台都没有关系,而刚满千粉的,单价很少,所以,平台也不怕,最尴尬的就是万粉以上的人,很多人都会意识到,微头条或者文章如果有爆款的苗头后,后台就会发出警告信息给你限流,申诉百分百不会通过,所以,遇到这个事,申诉和不申诉是一样的。

我来说一下收益,从去年开始入门,到开原创前,是没有收益的,图文,视频原创后的一段时间,每天收益几块钱到十几块钱,过年的时候每天收益是三十几,过年后成功,收益高一点了,每天有五十多每天,到了6月份,微头条开始有收益后,每天收益300多,7月份,平台开始调整政策,千粉微头条,悟空都开收益后,现在收益就断崖式了,每天二十多,三十多,四十多,五十多的,这个收益,猪肉涨价的情况下,买菜都买不起了,很无语了。

2.当然,事情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有颜值,有绝技,有才艺,能坚持,有恒心,或者是明星,名人,自带流量的,还是可以做的,比如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几个月前才进入头条,现在粉丝上千万了,他微头条最高阅读是2.8亿,现在随便一个微头条都是几百万上千万的展现。这都是躺着都可以数钱的。

3.作品质量是一个方面,但是,有时候你拍得好,并不一定会被人接受,我看了很多百万级别的视频或者图文,有的并不怎么样,但是,别人就是播放高,阅读量高,你要知道,审核你的首先是冰冷的机器,然后是人工,如果开始的时候,你没有被机器看好,那么,你的作品再好,也没有用。

4.现在有的几十万,甚至百万级别的大咖都声明要退出自媒体了,因为视频播放太低了,不够生活费了,一个行业涌入的人太多,那么,这个行业就会有的人淘汰,有的人选择退出,就比如一个水池,下大雨大量的雨水涌入,那么,水满了自然就会往外溢出。

如果当好,那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要用自媒体赚钱,那你就要想清楚了,开始是没有收益的,最起码要1年后,才有一点收益,看你能不能坚持了。

最后,精英在哪里都是精英,注定会有一席之地的,只要你有自信,只要你能坚持,只要你能经得起粉丝的考验,只要你能不间断的输出优质内容,那么,你还是可以到这个

战场来搏杀一番的,如果你太普通太平凡,没有新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慵懒,悲观,不是正能量,那么,还是去别的地方发展好一点。

有什么适合宝妈做的兼职可以推荐

宝妈们目前能做的兼职,可以做互联网的创作,具体分为创作型和工作行,一下供参考。

一、创业型:把兼职当成事业去发展。比如运营一个自媒体账号,比方说写备孕知识的文章、写带娃的干货等等,推广运营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靠投稿、推广告、卖课程来变现,但是这份兼职首先要求你有清晰的思维,二是足够好的文笔,三是对用户的洞察。前期的运营是很需要时间精力和一点点运气的,但是运营起来之后,你会发现它很稳定,而且相对轻松。如果你喜欢写文字,那么这份兼职反而会成为你实现作家梦想的出口。又比如做代理、做微商,或者用你现有的技能,去多做一份输出类的工作。翻译、设计、写程序、写活动方案、写文案的外包需求量还是有的,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去把这些东西系统化。从学习到输出到卖出自己的作品,都需要你自己去思考。创业型的兼职,你就是自己的老板。从开拓资源到运营维护,从作品输出到后续沟通,都是你一个人在完成。

二、工作型:让别人来帮你打理杂务前面说到的创业型,对于个人的能力和资源的要求比较高。一开始写的文章没有人看、一开始不知道去哪里找甲方的设计单怎么办呢?又或者,你不擅长处理琐碎的事物,你更喜欢专注在专业任务上,只想做好眼前的工作。这个时候可以选择这类型的兼职岗位,先积累一批资源。这类岗位通常不需要你想太多,不用找客户,不用你做市场调研,也不需要你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因为有公司其他部门的人在负责。前期只要按时编辑完文章,或者交上漫画稿件就可以(兼职种类有很多啦)。  网站编辑兼职员招聘、数据标注员招聘、兼职设计师、兼职运营员,这类依靠互联网传递,不用坐班的工作,可以让你在自由完成的同时,接触到这个行业是如何运作的。尤其是当你的兼职和工作并不相关的时候,积累资源是很重要的。像喵的朋友在成为自由译员时,也是在翻译公司待过两年,了解了翻译交稿的需求、知道如何更好地过稿,手上也有多次合作的客源后,才能成功转型。找兼职还要谨防被骗!网络时代能够我们提供更多的便捷,找工作、找兼职也不例外,但随之而来的骗局也将更多,更需要我们提防骗子的侵害。喵邻居的宝妈,平时为了带孩子也已经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但随着孩子日渐成长,开销也越来越大。为了增加家里收入,分担丈夫、家庭的压力,她尝试做过微商,可也没能赚到钱。一天,在网上看到“打字兼职”的工作,每天只要打1万字便能收入500元的工作,她一下子动心了,随后,交了“会费”100元,成了最低等级的会员。接着被拉进抢单群,开始“工作”。进群之后,她才慢慢发现有点不太对劲:刚进群时的一个礼拜根本没有单子,后来每个星期只有1~3单,而群里几百人一起抢这几单“生意”,能抢到的概率非常小。进群一个月,也只抢到一单。此外,酬金和招聘条件上承诺的也大不一样:从每万字100~300元,变成了每打完一个单子只能获得2元。当时说好的不做后可以退“会费”,可是没想到最后群主却称做满100单后退一半“会费”。  为了要回自己的会费,她多次找群主协商,可是群主最后却将她踢出群。此时,她终于知道这100元要不回来了。所幸这次没有被骗多少,她也就不了了之了。喵觉得女性最狼狈的时候,就是带孩子这几年。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收入,没日没夜……却没人会理解你,更沒时间打理自己,最后反被人嫌弃……而为了自强,偶尔也会做出尝试,但尝试难免会有“踩雷”的风险,切记:获得酬劳前,任何要你付费的往往都是骗局!

三十五岁了,现在开始发奋读书改变命运和家人生活还来得及吗

当然来得及,只要你有足够强烈的,想实现那个目标的渴望和动力。

我38岁那年几乎从零开始学英语,今年51岁在读大学二年级,学习儿童早期教育。所有课程都是英文授课,听课理解啥的,完全没有问题。我不认为年龄大了记忆力会衰退,至少四五十岁还不会。说记忆力衰退的,是因为用得少,如果大脑一直在活跃的学习和使用中,就不会有问题。换句话说,想学习的话,三十四十岁都还年轻得很呢,最大的阻碍有可能是来自工作家庭的忙碌,单位啊,孩子啊,老人啊这些事。学习不专注不行,有这些心事,想专注就比较难。

只要你选对了方向,并全力以赴,当然来得及。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有多少年前辞职回家过年,遇上丢了饭碗还得还债的

辞职回家过年,遇上没有了工作,压力大,房贷、车贷、全家生活费等都需要钱来支撑,我个人觉得,即使没有结束,只要不出门,没有被感染,就是万幸,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人没有了健康你那什么作资本去赚钱,人生的第一资本就是身体健康,有了健康才能拥有美好生活,有了健康的身体钱还可以再赚,没有健康,你天天躺在床上,不但每天花费巨额医疗费,还得浪费一个人力资源陪护与你,得不偿失,心中有苦无处诉,所以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保护好自己,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有美好的明天,才能有奋斗人生的机缘,谢谢邀请!

出差旅行时你在火车上碰到过哪些“奇葩”

王总就和我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我正在卧铺格内无聊乏味地呆了好一会儿,有一个人和我同行自然高兴,没有想到还和一位“无冕之王”、有见识的人呆在了一起。不过,总之来说,在和王总的聊天中,基本上我听得多,说得少,仿佛我正在看电视一样听着王总讲话。走出火车站时,我看到那个男青年向我告别,我赶紧出手与他道别,并急忙掏出我在厕所中写好的纸条,在握手的时候放在了他的手中,示意他看看。我挥手向他们告别,头也不回地走向了我想要去的方向。我默默祈祷,希望那男青年一定要看看我写在纸条上的字眼。

2010年,我正在北京出差,单位通知我会后及时赶到成都还有工作。我到火车站去买票,窗口的售票员说只剩下硬座票了,我只好先买好了火车硬座车票。

因我经常去成都出差,还认识成都铁路上的朋友,马上打让朋友找人,给我联系火车上补卧铺。那边的朋友还真利索,没有两个小时,就给我联系好了列车上的人。

当天下午,我从北京坐车到成都去出差。我早早进入车站,等到车站检票的时候,我几乎是第一个进入站台的人。因为,那朋友说到火车上补票,越早找到列车长,补到卧铺车票的越大,我当然不会失去补到卧铺车票的机会,因为北京到成都的火车,要跑一晚上才能到达成都。

当我找到列车长的时候,列车长听到我说出的朋友的人名后,热情地引导我来到了列车最前面的一个车厢,进入了一个卧铺格,列车长安排我坐到了指定的铺位上,临走时还在卧铺格上拉了一个帘子。

我正在庆幸,在暑运的时候,还能够让朋友联系补到卧铺,看来还能够享受到单间的优待。我心中正嘀咕的时候,开车长告诉我,这是宿营车,也就是列车人员休息的地方,请关上手机的铃音,打时最好出去到车厢的连接处去打。我连声称是,并认真地关好手机铃音。

我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在卧铺间坐着的时候,火车站徐徐行进出站了,随后速度也越来越快了。我索性要上卧铺睡觉了。

我还在卧铺上休息准备睡觉的时候,我看到列车长掀开帘子,请进了一个大腹便便的旅客,并郑重地叫着“王总,请坐”。我一听到列车长的尊称,我也顺势从卧铺上坐了起来,向来人致意点点头。

等到列车长离开的时候,那位旅客给我递过来一张名片,我虽然有点诧异,不过还是礼貌地接过了名片。我一看上面赫然印着“**日报”记者,果然不出所料姓王,名片与记者证上姓名一模一样。我向来对“无冕之王”的记者比较敬佩,我欣然向他打招呼,并尊称他为王老师。

王总就和我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我正在卧铺格内无聊乏味地呆了好一会儿,有一个人和我同行自然高兴,没有想到还和一位“无冕之王”有见识的人呆在了一起。不过,总之来说,在和王总的聊天中,基本上我听得多,说得少,仿佛我正在看电视一样听着王总讲话。

王总和我聊天时间过得比较快,忽然对我说,见我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告诉我一个实情,其实,他的记者证是朋友给他办的,就是为了坐火车方便点。他是一个集团的董事长,他经营着一个大的实体,其中一项还有私立医院,经常到处出差与地方领导洽谈业务,他这次去主要是成都市商议合作成立医院的事宜。

他马上掏出一个名片,那上面确实显示他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名字与前面的名片、记者证上的名字都相同。我更加对王总敬佩不已,在聊天中更加诚惶诚恐,不敢多说一个字,只有听听的份儿了。

他还给我介绍,他的公司内有多少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他现在到处与地方接洽合作开发私立医院的事务,还要经营许多药厂等企业,每年需要招聘许多的人才,公司更需要一些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才。

他还问到了我的学历,他听后说像我也可以考虑跳槽到他的公司。我赶紧说像我这样的学历只有到你们公司开车可能还行,其它业务基本上是一窍不通,那可不能去给王总丢人。不过,遇到高学历的亲戚孩子找工作,到时请王总光照一番还是有机会的。王总笑笑说那肯定没有问题,谁让我遇到这样投机的小老弟。

我和王总在卧铺内坐着聊天时间很快,马上到卧铺关灯时,我们不得不终止了谈话,到车厢一端去洗漱一番后睡觉。

第二天一早,列车长来请我们吃早餐,我忽然感激那位成都的朋友,不便安排了补卧铺车票,还安排了列车的早餐,我一下子特别感激我的朋友。列车长还说,见我和王总一路聊得很投机,可不可以把两个人的早餐安排在一起,这样更方便一点。

王总欣然同意了列车长的提议,我也乐得和王总在一起聊天。我们跟随列车长来到餐车,吃过早餐,准备离开的时候,我记得我那位朋友嘱咐过我,在列车长请到餐车吃饭时,一定要按照价格付账,这样显得他交得朋友都有格局,不占别人的便宜。我赶紧找餐车长交钱,列车长过来阻挡,我还是执意地按人均15元的标价付给了30元钱。我看到王总不以为然、平静地看着我。

回到卧铺的时候,我看到里面多了一男一女。列车长向我们解释,由于火车人人太多,找他补卧铺票的人太多,他没有办法又在这一格安排了两个旅客在卧铺的中铺上。我连忙表示没有什么,我却看到王总分明有点不高兴,不过什么也没有说。

我和王总回到卧铺休息时,王总又给我讲了许多事情,都是我没有听过的事情。王总忽然又说到办医院的事情时,那位坐在下铺和他朋友说话的女青年忙问什么医院时,王总的话题一下子多了起来,声情并茂地讲起了医院的事情,那女青年许多话题都能够接得上,仿佛已经没有我什么事情了。

我和那位男青年慢慢没有了什么聊天的内容,特别是那位男青年好像有点落寞地坐在旁边,我也有点疲倦地靠在卧铺被子上慢慢合上眼。后来,我感觉到王总又掏出了他的那些名片,还向那两位男女青年说了那些给我说了的同样的话。

我突然对王总有点厌烦,对他们的聊天渐渐没有了兴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躺在卧铺上睡着了。睡觉的时间过得很快,等到列车长叫醒我吃中午饭的时候,我一看马上就要到十二点了。我听到王总还和那两位男女聊得还很起劲。我隐约听到,那个女青年在一个小县城的医院工作,特别想到王总的医院去工作。

当列车长再次请王总和我一起去早点吃饭的时候,我分明看到那女青年用崇拜的眼神,看着王总的样子,我心中对王总印象越来越有点变了,心里有了一种怀疑。

我们在餐车吃过午饭的时候,我起身去早点向餐车长交钱,希望王总能够像我尊重我的朋友一样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要在占别人的便宜。当我递过去100元钱的时候,我看到王总还是若无其事地看着我。我突然有点看不起他了,对他的说法有了许多的怀疑。

我若无其事地和王总回到了卧铺,我看到那个女青年迫不及待地又和王总聊了起来,我突然有点担忧这两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列车中广播提醒马上就到成都车站了,我也准备下火车,我记起了一件事,赶紧去了一趟厕所。

当我回来的时候,我看到那两个年青男女收拾好行李,那男青年还替王总拉起了行李箱。王总和我热情地道别,希望我们以后还会见面,有事儿一定给他打。我连声称好,并祝他一切顺利。

我们一起走出车站的时候,我和王总热情地握了手道别,王总转身向街道打车处走去,我记得他说过在成都车站有人接,怎么不向停车场去呢?我越发觉得王总可疑,但是现在我又能怎么样呢?

我看到那个男青年向我告别,我赶紧出手与他道别,并急忙掏出我在厕所中写好的纸条,在握手的时候放在了他的手中,示意他看看。我挥手向他们告别,头也不回走向了我想要去的方向,我默默祈祷,希望那男青年一定要看看我写在纸条上的“小心骗子"字眼。

我希望王总不是像我想像中的奇葩人物,但我经常还会想起那对年青的男女,不知道他们后来是不是感觉到了王总的奇葩。

一年之后,有个亲戚的小孩硕士毕业,问我能不能介绍找到工作。我试探性地向王总拨出了,王总听到我的介绍后冷淡地寒暄一番,我说到能不能给亲戚孩子找到工作,他说把简历发到他的邮箱,就是他的手机号的139邮箱,然后就急忙挂上了。

半年之后,我也没有见他任何回音,我知道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或许那亲戚孩子已经找到工作了。我忽然可笑自己的做法更加奇葩,本来已经感觉到了偶遇“王总”的一串串地奇葩,还要再三地验证是不是奇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