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总觉得心里憋屈,总是想着伤害过自己的人?(总是想一些不好的事,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该怎么办)

总是想一些不好的事,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该怎么办

我们以为自己在「想事情」,其实只是「事情」自己出现在了脑子里。

我看到杯子,想到了口渴,于是喝了一口水,妈呀真烫,然后我想起被烫伤的经历,进而想到了药店,然后又想起了某家药店里漂亮的姑娘……光是追溯自己的思维路线,已经很需要一点能耐了。

对于大多数人,「念头」自动出现,我们没有太多控制权。

你该问了,那为什么有些人蹦出的总是「好念头」,而我的脑袋里喷涌而出的都是「灾难思维」呢?

我大可以用「悲观」和「乐观」这样简单的解释来搪塞你。但是,如果这样解释,很容易会陷入「基因决定论」。而对事情的解释会影响我们的行动,如果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也就没有必要再讨论了。

现在,让我们把「想一些不好的事」进行一个解剖。「不好的事情」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过去不好的事」,一种是「将来不好的事」。

总是想着过去不好的事情,叫做反刍。我们会倾向于对发生的事情反复思考,比如在你的男朋友(女朋友)离你而去时,你会对这段感情回忆又回忆,彻夜不眠地回忆,有时还会借助酒精或购物、暴食来。

反刍的一种解释是,我们希望在头脑里重构发生的事情,以便修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不用那么痛苦了。但效果无异于饮鸩止渴。

总是想着将来可能发生不好的事,叫做灾难思维。往往是,担心发生一些错误,从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样的人总是要事情做的很完美,结果反而导致了一拖再拖。因为不采取行动,就不会有任何结果,用这种,可以直接排除不好的结果(连同好结果也一起排除)。

有了以上知识之后,我们的解决办法也就呼之欲出了。

1、应对灾难思维:事无完美,马上开始。

思想上,反复告诉自己,不可能存在完美的事情,坏事是会发生的,但是每件事都是正反两面同时存在,锻炼自己从坏事中看到好的那一面。

行动上,确定一个最想做的事情。然后将事情细化为小事件,确保每个小事件都是可以实现的,然后立刻采取行动。这个方法很多地方都能找到资料,就不再赘述了。

2、应对反刍:接受现实,面向未来。

思想上,认识到即使再反复去回顾一千万遍,也不可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发生的就是发生了,再也不会改变。

行动上,用笔写下来这件事情带给自己的意义,对自己将来的帮助在哪里。这样可以改变思考的方向,指向未来的人生。

3、应对无法控制:正念思维,活在当下。

取回对思维的控制权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当然是可以做到的。

活在当下,是让我们的思维始终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观呼吸”为什么是一种倍受推崇的方法,当你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时,是不会去想那些「不好的事」的。长期锻炼,专注力也会随之大幅提升。

正念思维,倒不是指所想的内容要正面,而是无论出现什么内容,都不把它看成有「正面」和「负面」的区分,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念头」罢了,轻轻放它过去,很快下一个念头就来了。长期锻炼,你将不再受「念头」的控制,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由。

以上。

为什么每次都忍不住和父母争吵不止,但是过后又为他们伤心难过

因为父母从小都陪在自己的身边,跟父母很熟悉,知道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所以才敢放肆。

就好像小孩子一样。小孩子在别人的看护下总是很听话很乖巧,但是一到了妈妈这里,就会变的淘气,事多,或者哼咛咛的。我都很有体会,每次我们家宝宝在奶奶面前总是很听话,我只要一在家,就一会儿要抱抱,一会儿这疼那痒的,总是会有很多事情。我总是会耐心的陪着他们有求必应,我知道由于经常上班总是会忽略他们,难得有时间在家里所以他们会撒撒娇发发小脾气,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妈妈会无条件的包容他们,不会吵他们,才敢这样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长大了还是依然会跟父母发脾气一样,父母是我们的底气,我们都会恃宠而骄。但是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自我的意识和思想越来越多,对父母的反抗意识也慢慢萌芽,跟父母的争吵就会变多,但是随着我们的成熟会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这样会伤了父母的心。所以我们在事后会懊悔不已伤心难过。

其实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就要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话好好说,不要冲动口不择言。遇到生气的事情先冷静几分钟再发火,其实很多时候愤怒冲动都是一时上头,稍微冷静一下就会觉得没什么事了。

最后,父母养大我们不容易,我们长大了他们就老了,思想观点都变的落后了,我们要体谅和理解这些,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和体谅。不要去伤父母的心。

总是对别人太热情了,却对自己很小心,遍体鳞伤,也算是一种勇气

总是对别人太热情了,却对自己很小心,遍体鳞伤,也算是一种勇气?

我以为这算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大气。

对别人非常热情,而自己却处处小心翼翼,乃至于经常受尽了委曲遍体鳞伤,是一个人成熟的自然行为。我们尊重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不是自卑、懦弱,而是虚怀若谷般的自信体现。因为我们每一次受伤,短暂的痛苦后就会带来品格、毅力方面的升华。

与人相处,先以热情示之,古人有云,伸手不打笑脸人,那么我们得到的是同等或是加倍的热情。即使与人有隔阂,先主动热情示之,也不会失去什么,可能内心会有短暂的不平衡,一旦得到了回应,喜悦就会瞬时替换掉内心的不平衡。收获肯定会大于付出,才会有对别人热情也是对自己热情一说。

平常好好的人,喝酒就控制不住自己伤害家人该怎么办

首先必须得说,这种人平时活得比较压抑。且一般都是好人。

我们知道,每个人在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一般都有三种反应模式:

※恐惧回避型;

※忧郁悲伤型;

※愤怒攻击型。

一个长期活得比较压抑,总在“扮演角色”的人,受“男儿有泪不轻弹”传统观念的影响,不会用哭来渲泄自己的情绪,又不愿意指责抱怨和攻击别人,因此很容易采取喝酒的来逃避现实。

而酒精可以使人的大脑皮层“去抑制化”。一旦喝了酒,平时不敢说的话也敢说了,不敢做的事也敢做了。

所谓“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但这个时候所伤害的人,常常是自己身边的人。

现实社会中,这种人太常见了:

平时一个有口皆碑的好人,一旦喝了酒,就判若两人,形同恶魔,做出一些夷非所思的行为。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解决的办法,是应该建议他看心理医生,从其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反应模式等方面做系统的分析和疏导,方是治本之策。

如果已经形成“酒依赖”,那就必须要强制性住院治疗,在戒酒的同时,予以心理辅导。

谢邀回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