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不治疗会得心脏病吗(焦虑症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焦虑症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三甲 解放军总医院 精神科

焦虑症最佳治疗方法

三甲 北京大学医院 精神科

焦虑症是心脏病吗

不属于心脏疾病,不会引起器质性的心脏病,但是如果焦虑症比较严重,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没有进行较好的治疗,其会在心脏原本功能活动不是很好的基础上,诱发心脏病,要先进行相关的检查之后再对症治疗,要逐渐调整自身的情绪,进行相关焦虑症的治疗,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脏病患者一般会有焦虑症吗

感谢邀请,心脏病患者一般真不一定会有焦虑,其实这里所谓的焦虑更多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不是焦虑症,不会严重到疾病的程度。

心脏病患者与焦虑症的关系

心脏病和焦虑症确实有可能出现相类似的躯体症状,比如心悸、胸闷、气促等等的躯体症状。心脏病相关的上述症状是源自于心脏血管的相关器质性病理改变,而焦虑症的心悸、胸闷、气促等等表现则是出自焦虑带来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两者可以理解为一个有器质性病变基础,另一个是功能性病变,没有器质性基础存在。

其实很多焦虑症患者的首诊科室恰恰就是心血管科,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存在心血管疾病,但往往各种检查做了个遍,甚至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做了还是没有抓到任何问题。后来被介绍到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才被确诊了焦虑症。

焦虑症和抑郁症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焦虑症和抑郁症就像姐妹花一样,常常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容易误诊的。

比如睡眠障碍,比如食欲的改变,比如注意障碍,比如胃部不适,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比如心悸、胸闷、气促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比如易激惹和易疲劳的主管感受,等等等等,都是会同时出现在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身上。

其实临床上很多时候还是会遇到一名患者同时满足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也就是我们说的共病,这样的时候一定是抑郁症的诊断更严重一些,所以遵循一元论的诊断标准,我们还是会选择诊断抑郁症。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不同其实也很好分辨:

如果以持续的情感低落为主,伴有明显的悲观、消极感受,表现为回避社交,自我评价过低,那么就一定是抑郁症,因为临床主象就是情感低落。

如果以反复出现的紧张,过度担心,预期焦虑,以及心悸、胸闷、气促、出汗等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为主,那么非常有可能患者的主要问题是焦虑症。

其实在临床上,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诊断很多时候是不影响治疗的,因为焦虑和抑郁都是一样的药物选择,通常抗抑郁药物都有治疗焦虑的作用,比如被用作最多的治疗焦虑的药物就是SSRI类的抗抑郁药物。

所以,如果要区分心脏病或焦虑症,也或者确诊焦虑症还是抑郁症,最好的办法是到精神专科医院,找有经验的精神科医生进行详细的问诊和精神检查。

焦虑症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吗

焦虑症患者需要终身服药吗?

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的,不论是广泛性焦虑症还是惊恐发作的患者,在服用几个疗程或一段时期的抗焦虑药物以后,基本上通过自我调整,能够很好的对待自己造成焦虑的因素或症状的发作,是可以停药的,不需要终身服药。

为什么焦虑症患者不用终身服药?

01、抗焦虑的药物的作用

不论我们是患有广泛性焦虑症还是惊恐发作(急性焦虑症),我们所服用的所有的抗焦虑药物,都是为了缓解在焦虑症状发作时对症状的缓解或消除的作用,药物本身的疗效是暂时性的,针对性的只是症状发作,当然平时服用抗焦虑药物也是为了防止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焦虑症状的发作,尤其是惊恐发作。

我们都知道,焦虑症本身就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也被称为神经性焦虑症,而绝大部分患者的焦虑症状都是原发的,尤其是惊恐发作,更是典型的原发症状的神经症,在焦虑症状发作的时候,更多显现的是自经症的症状。

由于焦虑症症状发作的特点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它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场景,具有不可预测性,患者就可能焦虑症状发作,尤其是惊恐发作,其症状发作的程度让患者非常痛苦,会产生多种身体不适的感觉。

这时候的焦虑症患者就必须服用抗焦虑药物,用于缓解焦虑症状或惊恐发作的症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焦虑症又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所以对于患者持续性服药是对患者的一种负责任的治疗方法,所以一般情况下焦虑症的患者服药时间要满足周期性的治疗疗程或持续性一段时间服药。

02、通过一段时间的服药和自我调整,症状得到缓解或没有继续复发

如果患者到了这种程度,自我感觉通过服用抗焦虑的药物和自我调整,症状基本上得到了缓解和很少或没有焦虑症状复发的情况,在医生同意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停药,这也是因为,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也在不断的自我调整,能够对自我的情绪进行掌控,特别是知道了如何对待,造成自己焦虑症状发作的一些情景或事情或人。

一般情况下,焦虑症的患者,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实际上也在自我不断的调整心态,对以往造成自己焦虑的情景或某些事情,也就是能够有一个清醒认识的过程,就如我们遇到某些事情,当时确实很着急,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那么这种着急的感觉也就慢慢的缓解了或消失了。

例如,我的一个来访者是某单位的一个主管,自己主管的这个部门的业绩始终很平淡,实现不了突破,领导也经常批评他,但是他对下属的管理确实存在着缺陷,整个部门松松散散,连最基本的工作任务都很难完成,这让他感觉到非常的着急。

自己感觉到了,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久而久之,让自己患上了焦虑症,情绪非常低落,经常对下属发脾气,有的时候甚至情绪失控,焦虑症状发作时,自己感觉到头疼、头晕、憋气、胸闷、胸痛等症状让自己痛苦不堪。

只能服用抗焦虑药物来缓解症状的发作,减轻自己的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尤其是自我调整对管理上的观念,并加强了对部门的管理工作,严格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所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也有了成绩,自己焦虑的症状也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甚至有很长时间没有发作。

在我们的交谈过程中,他跟我说了自己的感想,他说“我最大的转变,就是对我下属的管理工作上的问题,加大了严格的要求,必须完成本职工作,不然的话,你就辞职回家,我为什么要用我的下属所犯的错误来惩罚我自己,让我自己焦虑而痛苦”,实际上他这就是一种观念性的转变,看到了使他焦虑的实质性问题,如果改变了这些问题,他的焦虑症状自然而然就得到了缓解。

结语

所以说,抑郁症患者如果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对现实的问题,去现实的对待,在服用抗焦虑药物的同时,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疏导,完全可以摆脱造成焦虑的因素,因此,不论你是什么样的焦虑患者,你都会经过在治疗过程当中对所有事物的重新认识,而逐渐的去改变观念,只不过有些人需要时间长一些,有些人需要的时间短一些。

在这一过程当中,你所转变的,是你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另外一些陈旧性的因素,也在这一过程当中会逐渐的淡忘,这也会减少了你焦虑因素,人所经历的事情或所遇到的事情。

尤其那些不愉快让自己心情非常不好的事情,都会通过时间慢慢的消化掉,或者是淡化掉,这就对你的焦虑情绪或症状的缓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能达到一段时间焦虑症症状没有发作或反复,就可以停止服用抗焦虑药物,用自我调整的方法去发现和对抗造成你焦虑的因素或情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