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医学强迫症好(强迫症很困扰怎么办)

强迫症很困扰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了解#强迫症# 的病因,

是遗传还是过量服用药物引起的?强迫症属于神经症范畴,而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障碍,同时强迫症常与抑郁症共存。

首先提醒大家,如果是一般的强迫症找到自我调节的方法,保持身心愉悦慢慢会自愈的!

如果是严重的,就是有时候感觉自己无法控制自己,那你就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拖得时间越长对您的伤害越大!

以下是病因,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鉴别诊断

强迫症常与抑郁症共存,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某些强迫症状,而强迫症患者也会有抑郁症的表现。两种疾病需要仔细鉴别,以免因误诊而耽误治疗。

鉴别主要根据哪种症状是最先发病的,并占主要地位而定,如果抑郁症状和强迫症状都达到了临床诊断标准,则需要做出两种诊断。此外,二者还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从症状上来看

强迫症属于神经症范畴,表现为反复出现某些念头或不断重复一个动作,患者知道这些行为或想法是无意义的,但又无法控制,因此倍感痛苦。

抑郁症属于一种心理障碍,以长期明显的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属于情感障碍的范畴。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下、兴趣减少、精力缺乏、悲观,进而影响身体不适,出现胸闷、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情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幻想,甚至有的行为。

研究发现,约2/3的强迫症患者病前就有强迫性人格,通常表现为:做事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有条不紊;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难以通融,固执而灵活性差;常有不安全感,为人处事唯恐发生疏忽或差错,经常检查或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拘泥细节,甚至生活琐事也要程序化。

诱发因素

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

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常常是强迫症发病的导火索,如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不佳,责任加重,家庭不和、亲人逝世和突然的惊吓等。

压力

压力使人容易恐惧、焦虑,强迫自己做某些固定事物,比如固定思维、行为模式来缓冲压力。

强迫症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一些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每天会花1~3小时实施重复行为,如反复洗手和检查;而有些患者则会出现持续的、顽固的侵入性思维或难以控制的强迫行为,导致社会功能丧失。

强迫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其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

在药物治疗中,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目前的首选治疗药物,用于初始阶段的治疗。心理治疗中的认知行为治疗也是强迫症的一线治疗方案,对改善强迫症带来的影响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需要定期观察随访。

一般治疗

强迫症属于一种慢性病,而且容易反复发作,所以同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需要长期坚持治疗。一般来说,强迫症的治疗应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三个阶段。

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一般为10~12周,首选SSRIs药物,从处方推荐的较高剂量开始服药。多数患者在治疗4~6周会有显著疗效。如经12周急性期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根据医嘱增加药物剂量,仍不见效者则需要调整药物方案,或选择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其他治疗方法。

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

经急性期治疗后,若疗效显著,可进入国内巩固期及维持其治疗,一般时间为1~2年。研究表明,持续坚持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复发几率。当完成维持期治疗后,经过医生的系统评估,患者可逐渐减少药量,但要定期就诊复查,监测减药后的反应和是否复发。如症状反复,则需加回原来的药物剂量,延长维持期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强迫症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等药物包括SSRIs,如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此外还有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如氯米帕明等。其中,SSRIs是目前等一线治疗药物,氯米帕明存在不良反应,临床上较为少用。

抗精神病药物虽然不是治疗强迫症的常规用药,但是与SSRIs联合使用时,可以增加SSRIs的疗效。常用药物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和奥氮平等。

心理治疗

强迫症的病因复杂,单靠药物治疗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还需要适当形式的心理治疗加以辅助。目前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行为认知疗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他人及事物的正确看法和态度,从而改善患者的强迫症状,需要医生与患者充分配合,共同协作,才能达到良好等治疗效果。该疗法主要包括:思维阻断法、暴露疗法和反应预防、系统脱敏法,其中最有效果的是暴露和反应预防疗法。

暴露疗法

该方法使患者学会面对引起焦虑等物品或环境。

反应预防

要求患者推迟、减少甚至放弃能减轻焦虑等行为,如缩短洗手时间、减少洗手频率,直至放弃洗手。

森田疗法

该疗法是由日本森田正马博士创立的,强调患者对症状“接纳客观、为所当为”,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等态度,先面对现实,不强求改变,一方面学会接受症状,不予抵抗;另一方面带着症状逐渐适应工作和学习。目前,已有不少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有效的报道,慢慢被国人熟知,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其他治疗

当药物和心理治疗均无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物理治疗,包括:改良电抽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和迷走神经刺激等。

这些方法联合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我国的实际临床操作中,需严格遵守适应证及禁忌证,除非有严重抑郁和倾向的难治性强迫症,其他患者应谨慎使用物理疗法。#我要上头条# #心里学#

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就点个关注呗@蓯心開始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为什么感觉强迫症很难治愈

感谢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有点个人浅见

强迫症,可以说是在心理咨询中最难以治疗的心理疾病,目前主流的心理咨询流派中,认为认知疗法,对强迫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一个就是森田疗法

精神分析对于强迫症是为力的,精神分析讲的是潜意识的意识化,认为人能够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就可以改变。人格结构中的自我部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强迫症是自我能够意识到强迫行为的不适,但是又无力抵抗内心引起的焦虑,精神分析流派中,无论是经典精分,自我流派,自体流派,客体流派还是主体间流派,由于其治疗的核心相同,所以这几个流派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效果都不尽人意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同样也是讲无意识的,因此,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也不太好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核心是认为人个人可以通过努力突破,自卑,跨越心理病症,因为其目的论,更看重于个人的努力,因此,个体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咨询临床上的效果都不太好

森田疗法,核心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同样要求个人努力,但相较而言,强迫症患者的意志力是比较低的,他们正是由于无力抵抗内心引起的焦虑,所以才会出现强迫行为,因此,森田良法对于症状程度比较轻的可能,治疗效果有一些,但对于教为重的,治疗效果也很一般,而轻度的强迫症虽然会引起来访者本身的一些焦虑,但是在整个的社会系统中,反而会受到他人的称赞,比如细心,精准等等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对于强迫症的核心实际是行为试验,阻断强迫行为,修正核心图式,改善强迫思维,行为试验也可以对强迫情绪即恐惧症有一定的效果,对于强迫症的行为试验一般都偏向于负强化,即惩罚性的手段,所以,其有效的结果会随着负强化手段的停止而随着时间消逝。有证据研究,认知疗法的有效保持时间大概为13周。此后,强迫症的强迫行为,强迫思维等又会发作,而治疗手段的行为试验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而出现效果减弱。这也是认知行为疗法,后来被称为认知疗法的主要原因,行为对于心理病症的改善时限不尽人意

此后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核心都是认为来访者本身是有能力做出改善的,而强迫症恰恰是来访者本身无力抵抗内心引起的焦虑,因此人本主主义,存在主义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效果也非常一般。

目前主流的心理咨询流派,都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

精神病是不是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老沈,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双向障碍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我,了解更多知识!

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是精神病症一个重要的病因,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因素的影响就越突出。但仍不能将精神病症归为一种遗传性疾病。虽然有精神病症家族史的人群精神病发病率较高,但并没有发现一种特定的遗传和遗传传递的方法。一些没有精神病症家族史的人也发生了精神病症。因此,目前只能说精神病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精神病症还与人的性格、身体素质、生长背景、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受到的应激事件有关。

如果只是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等比较轻的精神病,遗传的可能性比较小;如果是精神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等比较严重的精神病,遗传性很大。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因素,虽然遗传会影响到子女,但是在后天生活中多加注意,孩子不一定会发病。

精神病虽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不属于遗传性疾病,与人的成长经历,父母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生活压力,自身的抗挫折能力等等因素有关系的,很多有精神疾病的人,家族中也是没有精神疾病史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