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失败者的心理疏导(什么是心理危机)

什么是心理危机

指个体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或面临重大的挫折和困难,当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自己的资源和应激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反应。重新认知世界,积极调适情绪:深呼吸等方法消除过分紧张、哭泣、呐喊宣泄,有效解决问题,积极寻求帮助,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疏导,了解目前自己的状态,并将自己潜在的问题意识化,并主动加以克服和改进。受危机干预,重新塑造人格,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改造自己的心理缺陷,发挥自己的潜能,调整生活规律。很多时候,只要将自己习惯了的生活规律稍加调整,就会给自己整个的精神面貌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当他人遇到心理问题时,应多于他将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多开导他,让他有事可做,不要有瞎想的机会,也可以出去旅游,散散心,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美好,不要被一些小事困住心绪。

分手后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分手后先冷静一段时间,不要联系前男友,前女友之类,可以和朋友,家人倾诉,换个地方旅游等,只要疗伤在安全的范围内,不会有人身伤害都可以。

有人说恋爱像感冒,这段过了,才会伤情好,时间会冲淡一切的。最少半年,分开了就不要联系了,适应了接受了一个人的生活,放下了前段感情,再去爱吧。

不幸福的童年我要怎么去治愈

不幸福的童年会给我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安全感、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身体等方面。有些影响如果得不到修复和疗愈甚至会伴随我们一辈子。那我们该如何去修复童年带给我们的创伤,把不好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合理看待童年创伤。比如不幸福的童年可能会让我们缺乏安全感,敏感,自卑等,但同时也会让我们更容易感知冷暖,更独立,更坚强。二、觉察童年创伤给自己在哪方面造成影响,如果是在安全感,比如是在人际关系等,当我们觉察到这方面自己是有欠缺的,那就有针对性的去修复这方面。三、不要带着怨恨,也不要讨厌自己。可能不幸福的童年我没办法去选择,也不是我们的错。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面对这样童年时候我们的应对。也可以重新选择你自己的人生。四、允许接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平和心态对待生活。


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心理输导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对学生心理障碍的疏通和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的阻塞现象,或心理失衡,失调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障碍”。目前,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性格的个性化都很强,但其面临的社会却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快节奏、多变化的社会,这对初识社会的中学生无疑是一种挑战,这要求他们有较高的心理素质。而中学阶段学生必须面对升学、就业、人际关系等强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于某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大的学生就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较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极多,表现形式纷繁复杂,主要表现为:(1)认知障碍。如学生对老师家长的思想教育不理解或对学科学习目的不明确而形成的应付心理或厌倦心理等。(2)情绪障碍。如学生因老师表扬或批评而形成的骄傲心理或自卑心理等。(3)性格障碍。如孤僻心理、抑郁心理、狂妄心理等。(4)人际交往障碍。如早恋心理、嫉妒心理、怀疑心理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个体身上,上述心理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几种障碍交织在一起。
面对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必须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经验。我认为要想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一、创设班级美好的情感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在教育活动中居于支配地位。因此,教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理出发,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要求,使学生因真实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2.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班主任要想了解学生的心理,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想法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理的机会,让学生在平等、安全的心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如:经常性地开设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调理好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当学生遇到挫折后,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谈心,平等地交流使学生能与教师作详细倾诉,以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当某学生因不能以优异的成绩来满足自尊心时,教师可以创造一事实上的条件,使其在另外的技能活动方面取得好成绩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打击时,引导学生将不愉快的事情置之脑后,从不和谐的气氛中解脱出来,潇洒地生活。
三、运用激励的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实现新的心理平衡。
激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激励者要有明确的目的、敏锐的洞察力、诚恳的态度和娴熟的技巧。仅就激励的技巧而言,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赞赏学生的优点;有效地与被激励者沟通,找出与被激励者共同的信念;容忍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在激励法中,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关键,其根本措施就是唤起学生的成功经验和对成功的向往,创造条件让学生取得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真正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运用突破法促使学生建立起新的适合自己健康发展的心理机制。
某生因连续几次考试成绩不好,经过一番努力也未见起色,情绪低落,自叹自己脑子笨,奋斗也没用,肯定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失败者,想放弃学习努力。这种自卑情绪是对几次考试成绩不好的消极防御,如固定下来,就会严重制约他一生的健康成长。此时,教师及时与他一起讨论,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明确指出其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树立信心,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找出失败的根源,重扬前进的风帆。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从长期的失败阴影中突破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去挑战、去争取新的成功,这就是清除心理障碍的突破法。
当然,中学生的心理疏导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方面的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作为负责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一是要在学生心理障碍出现之前进行及时疏导;二是不仅要消除外部诱因,更重要的是控制内部的、促使潜在的心理障碍变为现实的因素;三是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心理疏导,对那些无极端的表现形式,不易觉察的心理障碍要消除在萌芽状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