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反对游戏障碍列入精神疾病(精神障碍不吃不喝怎么办)

精神障碍不吃不喝怎么办

三甲 解放军总医院 精神科

精神在中医里叫什么病

三甲 解放军总医院 精神科

有人说:“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来说就是电子毒品”,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谢谢小悟空的邀请!作为精神科医生,我来给出我的观点。

首先,很多人不知道,游戏成瘾也属于非物质成瘾,等同于成瘾,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编纂到国际诊断指南的ICD-11中,预计今年6月的世界卫生大会之后就会对外公布。

让我们提前认识一下游戏障碍:

1.把游戏放在第一位。

2.就算发生问题也会继续玩游戏。

3.在个人、家庭、社会、学习、工作等方面发生重大问题 。

诊断所需要的“行为持续时间”至少为12个月。不过,由于年少期病情发展较快,如果有以上所有症状,尤其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如此,游戏明显凌驾于正常生活,就算持续时间较少也会被定性为网瘾。这其中要除外以游戏为职业的人员,因为现在游戏产业催生了不少新兴职业,比如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网络游戏主播,这些人群都是以游戏为职业的,当然不应该包括在上述范围内。

其实作为医生,从医学的角度能发现很多游戏成瘾和成瘾相似之处。都不是精神活性物质,但都达到了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部分社会功能,对于日常生活有巨大影响,对于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巨大影响,让人的生活从此偏离正常的轨道。

游戏成瘾问题是全球性的新兴社会问题,也是我国新时代的新兴问题。2018年我国游戏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达1489亿,占全球游戏市场的1/3,世卫组织有一项涉及50个国家的Meta分析,游戏障碍的流行率0.7%-27,5%,亚洲最高,男性、青少年居多。而我国的游戏成瘾检出率是2.4%-6.44%,十省份调查显示3.2%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

过度游戏的危害是全方面的,比如:

1.躯体方面:昼夜节律紊乱,脱水,营养不良。

2.精神方面:易激惹、冲动、失控;焦虑抑郁;内疚、无助、罪恶。

3.社会功能:重要关系丧失,学习职能、成绩下降,职业技能受损。

4.认知功能:记忆力、控制力、风险决策能力。

另外,游戏障碍的行为模式也足以导致显著的人格、家庭、社交、教育、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职能损伤。很多青少年即使知道自己过度游戏的行为有害也会继续游戏直至成瘾。一般成瘾的过程是:危害性使用——有害性使用——成瘾。

在一定程度上讲,游戏成瘾这种新兴的非物质成瘾同毒品造成的精神活性物质成瘾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所以,在缺乏自控力的青少年中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必须被人们重视,可能今后的网瘾少年真的要走进我的医院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所有对游戏成瘾有疑问的人有所帮助,如果还有这方面的疑问也可以关注后私信我留言,我会帮你解答的。

学生上网课。小孩子自控能力差爱玩游戏怎么办

目前的情况很棘手,但是我有办法解决。

  1. 孩子需要用手机(以上网课之名)
  2. 大人不在家(更加无法无天)
就算是一个大人,给他一部手机,没有工作压力,我想他也会天天玩手机,玩游戏,更何况小孩呢。

这种情况几乎每个班都有。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期间他爸爸在外执勤,专门给他一个手机上网课。后来我发现,每次直播课他总是乱发言,我意识到他可能是一个人拿着手机,家长没管他。更严重的一次,他在钉钉上单独建了一个群,把几个“好哥们”拉进去,每次我上直播课,他们几个就在另外一个群里聊天。

周一到周五,学生要上传早读的图片,他每次都是九十点钟才传照片,而且是刚醒的样子拍照。我就知道他肯定是熬夜了。

直到有一次,班上一个学生跟我讲,我才知道,他每天就拿着手机玩游戏,还在群里怂恿别的学生跟他一起玩。

后来我跟他爸爸反映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建议他爸爸采取这些方法。

首先,大人如果在家,那就要求他把网课上完,作业交完后把手机收起来。

其次,如果大人不在家,孩子又要用手机,那就把手机进行如下设置。

  1. 卸载除了学习需要的所有软件,特别是下载游戏的应用商店
  2. 通过手机里的设置-其他设置-安全与隐私-关闭“允许安装未知来源的应用”选项。这样只要不是从我们手机软件商店下载的应用他就下载不了了。
  3. 通过上面的操作,孩子大概率就下载不了游戏了。如果这样还不行,就下载一个手机控制手机的软件,这样可以监测孩子手机的一举一动。
  4. 对家里的无线网络进行控制。我家用的无线路由器是可以控制连接的,一般学生上网课都是有时间安排的,到了晚上不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取消无线网和他手机的连接

具体步骤我会专门录制一个视频进行讲解,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