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遇到心理问题处理方式(心理问题是如何分类的)

心理问题是如何分类的

在心理咨询室中,有很多的来访者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他们来到咨询室就是想要解决自己目前的困惑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从而导致自己精神紧张、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等症状出现。

作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去解决这些心理困扰,从而让来访者能够重获新生,体验生命的美好。

在临床个案中,一般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群会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长期遭受困扰的来访者。他们长时间的失眠、焦虑、抑郁、头疼等各种症状,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实际生活节奏感,从而想要快速解决目前的处境。这种困扰开始凭借自己的意志力还是可以解决,但是到了后面是越来越难以自己就能摆脱的。

第二种:经济方面出现问题了。在以前经济条件好的时候,自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视金钱如粪土。但是突然经济条件不好了,明显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劳累。这时候身体和心理感受双重折磨,让自己越来越难受。那么自我的情绪调节也失控了,变得焦躁、郁闷等。

第三种:婚姻出现问题了。很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这句话就是说爱情是美好的,但是一到婚姻问题,就要考虑柴米油盐酱醋茶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时候就会反思:结婚是给自己享福的还是给自己受罪的?两个人的争吵和隔阂越来越多,最后就会出现婚姻问题了。

第四种:失业了。在如此快速发展的年代,衣食住行都是需要金钱的,我们很多人都不是富二代,需要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工作才可以换来财富。如果哪天突然失业了,那就断了自己的财富资源,这时候就觉得天塌下来了,家里人都在等着吃饭呢?这时候面临一种巨大的恐慌感。从而导致内心的失衡。

第五种:疼痛的折磨。有些来访者无缘无故地就会出现身体和心理的各种痛疼,这种痛疼会让自己没有闲情逸致去思考一些问题,就会把过多的心思放在这痛疼上面,影响了自己的职业或者人生大发展。随着时间的增长,这种感觉就会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自己出现心理问题了。

来访者的这些心理困扰也是很多人在实际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当遇到了,就需要及时去寻求专业的咨询人员帮助,毕竟自己一个人容易钻牛角尖。对于咨询师来说,最先开始的是帮助来访者一项一项去确定咨询目标,这些目标是小目标,或者成为近期目标。当达成一项近期目标,就会给来访者注入自信的活力。 来访者自信了,就去帮助来访者重新建构新的认知模式,建立长远目标。长远目标就是让来访者能够人格完善,激发自我潜能。

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症状,最后还是需要用专业的咨询方法去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也是在帮助来访者梳理以前的认知偏差,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出现了问题,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激活更加智慧的思考力,摆脱心理问题的长期困扰。

老年人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该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感谢邀请!

回答老年人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该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老人的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他们是从哪方面想不开纠结,就从哪方面引导,引导他们看到事情的另一面,结果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做到耐心细微,既然是老人,有人生丰富的经历,有养成的执拗性格,根深蒂固的老观念,不可强扭他们的思想顺从你的想法,我还是强调,要“引导和尊重”为主。

从我切身经历的事例和大家谈一谈我的父亲。

父亲是个高寿的人,现年88岁,在他40岁的年龄,生的我这个“老丫头”,兄弟姊妹六人的大家庭,父亲喜欢和我说事。

因为远嫁千里之遥,不能时时与父母见面,内心有很多遗憾。

三年前,有一天突然接到母亲的,说爸爸最近特别蔫,甚至天天躺床上不爱起来,问他哪不舒服,他不说,前几天哥哥带他做的体健,连血压都正常,这就奇怪了,想来想去,我觉得父亲心里有事儿。

立马动身赶到家,看见父亲瘦了很多,明显是状态不好,强忍着心酸和父亲拉家常,想洞悉父亲的“病源”出自哪里。

攀谈中,父亲说:和他一起工作的老同志,徐姓的叔叔就相继走了两位,董姓的叔叔走了一位,姜姓的邻居也花尽力家里的积蓄,没能救过来,这些都是和他工作过的人,都比他小,条件也比他好……他谈了很多感慨,道出了内心感觉暮年的悲哀。

我蓦然发现父亲的心病是吓的,导致心情低落的原因是自己老了,比自己小的人走了那么多,是不是阎王爷也向我招手了?强烈的生命即将到尽头的危机感,他吓唬自己,生命不久了……

于是,压抑,心情低落,高兴不起来,对生活麻木了,躺床上混时间,说不好听的话就是直接等死。

听了父亲的唠叨,我给父亲备了一小杯酒(平时父亲喜欢喝点,但是不多),然后我陪父亲边喝边让他说,让他找到一吐为快的感觉,等他再也想不出什么事还没说了,我就说我对人生的看法,和他说的那些心事,举身边的例子给他听,并时不时地“拍马”我老爸是我最崇拜的男人,这一生的责任啊,担当啊,对妈妈的呵护,对子女的义务责任,没人可比,85岁了,还是响当当的男子汉,其实我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只是当时我发自肺腑的说出来,是复读机一样的念叨给父亲听,起码他也会从子女的肯定中觉得这一生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没有遗憾,挺自豪的,现在我想想那时候可能也是以“拍马”的形式先哄他开心一些,状态会好一些吧!

之后我又陪他几天,带他看天上的云,看头上飞过的鸟,看植物上寄生的虫子,看花开的灿烂,看和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帮他回忆他当兵时候的故事,帮他想起旧时候的生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帮他回忆养我们这些孩子的不易,帮他数落他儿女现在生活幸福和美满……

我说,既然你想到了那么多的老同事没有了,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捡来的幸福,我们还有机会做您的孩子,我们有的时间是快乐的,幸福的,哪有时间去心情低落,哪有时间做自我折磨?

父亲精神了,又可以和以前一样正常生活了,不再唉声叹气,不再赖床不起,又可以和母亲打嘴仗争功了。

其实我并没做到孝敬父母,但是经过这件事,我几乎最长的时间是俩月必回,因为我要工作,离家远,但是挤时间哪怕陪他们一个晚上,都会去做他们的“静听使者”让他们倒出心里的烦闷,或想不开是事,老年人的心理是脆弱的,智力退化的像个孩子,需要呵护,需要陪伴,需要给他们唠叨的机会。需要被人关注。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父亲的事儿很多,以后有机会我都记录下来,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解决,会有帮助的。

喜欢的朋友关注我,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如何和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谈心

如何和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谈心。

首先界定这个心理疾病是在可以正常对话的范畴。(无幻听、妄想,有自知力,可以表达符合常规意义的喜怒哀惧。如果有这些情况、是谈不了心的,需要就诊。)

其次界定这个人是题主很重要的朋友或者亲人。(不求不帮是一个原则,不为了好奇去谈去探是另一个原则。)

最后如果身边的亲友在饱受心理困扰时,可以怎样谈心。可以参考心理咨询师建立咨询关系的方法——“尊重、热情、共情、真诚、积极关注。”

把对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

耐心、认真、不厌其烦;

尽可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感受他的感受;

“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

实事求是的适度反馈;

用“你觉得现在怎么样”

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你应该怎么做才行”。

谈感受、不谈评价,

倾听,不要指导。

讲事实、摆道理走的是脑、用的是思维,

用感受触动感受比较容易打开心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