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康复(精分治愈后从事什么工作合适)

精分治愈后从事什么工作合适

感谢邀请!精神症恢复好的个体当然有能工作的。今天就谈谈精神症的预后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精神症的性质为一种慢性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不协调。近年来, 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导致精神症患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而且,社会对于精神病人还存在歧视、害怕,导致很多患者得病也不敢就医,更不敢声张,这样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导致大多数患者难以融入社会, 逐渐向衰退方向发展。

其实,如果能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缓解, 。目前有很多研究显示:精神症患者的转归并不总是悲观的,其中约有15-20%的患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痊愈,能工作、正常人际交往。只不过,可能部分人只能从事较低水平的工作,但至少能够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通常来讲,没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恢复到病情状态可能性更大。

存在家族史的患者,多数很早就显露出精神异常,这其中,早发病和家族阳性均是精神症的危险因素。家族史阳性的患者,一部分自童年开始便存在自卑感,到了青春期后,一部分性格上开始显露出不同于其他孩子,当然,这里面我指的是部分人群。只是工作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往往发病年龄越早,往往提示预后越差。

还有一部分患者,明明已经恢复很好,但仍不敢从事工作。

我的一位小患者,算起来今年应该0岁了,他从23岁便在我这里治疗,精神症状已经大部分消失,但是,奇怪的是,就算平时坚持服药,病情控制良好,每年也要回医院住院一次,不管我怎么劝说,他只想“继续巩固一下”,目的是出院后找工作,然而,一直都停留在计划的阶段,始终不敢付诸行动,归根结底,还是不自信。

患病多年,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世界,对自身疾病的病耻感,令他敢想不敢做。大约有1/3的精神症患者存在病耻感,尤其中青年患者居多,病耻感已经成为影响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者的就业率。

所以现在精神科医院更加重视患者的病后康复情况,很多医院都开展了患者的康复项目,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从事手工工作,然后医院给予一定的报酬,这样的做法是恢复患者的信心,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

精神症的个体,预后不尽相同,有些看似症状很轻,症状却可能伴随一生,有些大吵大闹,或许反而恢复较好。

这其中,影响患者康复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如患者的心理抗压能力、文化水平、性格基础等;外部原因包括患病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氛围、医生的技术水平、社会以及的支持等等,所以说,精神症的预后效果往往是未知的,我们无法保证每一个影响因素都考虑到并且解决掉。

综上,精神症患者的康复受环境因素影响和自身情况影响,作为医生,我当然希望患者和家属都能用照科学的对待疾病,更希望患者更按照更健康的轨迹走下去。但对于患者来说,确实没办法权衡每一方面,这里,我告诫大家,最简单的是遵医嘱服药、同时乐观、自信,不要与社会完全脱轨,更不要中断人际关系,相信医学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对每一例患者都能够治愈到最佳状态。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关注,后续内容更精彩!

家中的精神病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怕伤到人,治疗又不去根,长年累月,家属该怎么办

感谢邀请,精神疾病种类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疾病是否容易缓解或者康复,有些精神障碍程度较轻但是容易反复发作,起病时有诱因,通过治疗症状缓解较理想,但缓解期很容易因生气再次发病;还有些疾病程度较重,通过治疗能够改善症状,但始终无法完全去除,还需要长期坚持服药,这类疾病就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

程度较轻的疾病如分离转换障碍,这类疾病在发作时有严重的紊乱行为,甚至冲动伤人;但经过治疗疾病缓解较理想,病情很快能恢复稳定,缓解期社会功能能够正常;但是本病的发生和病人存在性格缺陷有直接关系,即使治疗效果理想也不能保证患者不在发病,而由于反复出现疾病,也给患者和家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如果病人出现了生活不能自理,很可能是精神发育障碍带来了问题,在精神科有一类由于脑功能先天发育障碍导致的疾病,这就是精神发育迟滞;疾病发生在患者18岁之前,大脑功能发育停滞进而出现一系列发育迟缓的表现,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患者的智力水平,我们根据智商测定来评估病人的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根据程度的不断加重,患者也会逐渐出现语言,生理等方面功能的障碍,严重的病人还会因为脑功能不全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这类患者是不能通过治疗来达到康复的,往往需要家人长期照顾,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除了以上两个疾病,精神症也是最为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幻觉或者妄想症状,内容复杂,严重影响病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尤其是症状的急性期,患者行为受幻觉及妄想支配出现怪异和紊乱行为,甚至可能因为行为冲动影响其他人的安全,精神症也是精神障碍中肇事肇祸比较高的疾病之一。很多家属因为这类疾病不能根除就不再接受药物治疗,其实这是错误的,精神症患者的症状比如幻觉和妄想,是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病情的,可能家属对于幻觉产生的机制不了解,也就忽略了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通过对神经递质的调节是可以缓解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这就可以尽可能降低病人出现紊乱行为的风险;不能去根和长期服药两者并不,家属如果能够监督病人服药,患者的社会功能还是可以得到改善的,而恰恰不能坚持服药的病人,会导致精神症状的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社会功能的过早丧失。

医生的一些建议

作为精神科医生,凭借多年的经验我给大家一些中肯的建议,可能有很多人认为我们作为医生只是为了让患者吃药医院赚钱,对于一些不能理解的人我觉得无需解释,因为他们可能只是旁观者,也可能是对这方面有过误解;但是目前比较科学的就是足量足疗程的规范化治疗,很多病人在病情急性期来医院接受治疗,当病情稳定后回家继续康复,但多数病人需要常年服药,定期做血液、肝功及心电等常规检查,检测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家人需要监督患者吃药,如果发现病人有疾病的波动,可以到医院先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然后调整治疗方案或者药物剂量;对于精神疾病科学的治疗方法还是正确的选择。

精神症自愈的方法是什么

精神症自愈的方法是什么?

作为专业医生,我给出的答案可能让大家感到失望。因为精神症自愈的可能简直太小了。

有学者精神症病人做大面积调查发现:病人最终转归有痊愈、轻度缺陷、明显缺陷和痴呆四种结局,其中比例各占1/4。但是,我们需要清除,这里的痊愈,很大一部分包含了经过治疗最终症状消失的病人。

从以下几方面说说关于精神症预后的问题

一,从疾病性质来讲,可分为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

一般来讲,相比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预后往往不好。所谓阴性症状,指的是患者的病情以“孤僻、被动、懒散、淡漠、活动少、人际交往少”等为特征。

而我们一直所惧怕的吵闹、打人、胡言乱语,甚至有幻听、幻视等,应该被划分到阳性症状之中。其实临床上,这类病人的结局,反而较上述的阴性症状缓解的要好。

二,从发病的缓急来看

急性起病的较慢性的预后好。其中,急性发作病例之中,有一部分的确可能是间断性病程,那么间断性病程,从病程性质来说,就可能具有自愈的可能。

三,从病前性格来看,存在性格缺陷的病人,预后往往更差;

四,有家族遗传史的病例,相比之下,较没有遗传史的预后差;

五,除了上述,影响精神症预后的因素还有社会的支持、家庭背景、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职业、社会经济状况等等。

综上,精神症并没有自愈的特别的办法,即使是通过系统治疗,企图达到治愈的目的,也要看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治疗因素以及上文中提到的种种因素。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显相关医学问题

精神病能治好吗

你好,我是精神科医生,首先你的问题有点过于宽泛了,精神病是广义的一个医学分支学科,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精神病包含很多种具体的精神障碍,因为疾病不同,具体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是完全不一的。当然还有一些普通人的精神病三个字特指的是一眼就能看出的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

精神病能不能治好?

这个是要看具体的精神疾病的,部分精神障碍确实有着明显的慢性病特性,疾病往往反复发作,但还是有很多疾病是可以彻底根治的。甚至患病最多的抑郁症,被很多人认为没法彻底根治,但其实还是有很多患者在接受系统治疗后是完全可以达到彻底治愈的标准的。

至于一些更轻的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等等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如果你指的精神病是特指最严重的精神症,那也不是完全不能治好的,精神科对于精神症这样的严重精神疾病,一般是用临床治愈来衡量一个患者的精神症状恢复情况。所谓临床治愈是本次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性症状已经完全缓解。

为什么精神疾病多为临床治愈?因为精神疾病本就复杂,而且复发的因素很多,并不是医生能够预见和判断的,所以医生只能判定临床治愈。

那么精神症患者有没有完全好的呢?当然有,其实生活中也不再少数的,很多患者虽然诊断是精神症,但却始终坚持服药,社会适应很好,能坚持工作能正常交流,这样的病例与彻底治愈无异了。

再比如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其实就是一名精神症患者在康复后达到了世界科学界的最好奖项,诺贝尔奖。退一万步讲,我们没有约翰纳什的头脑,不可能染指诺贝尔奖,但我们完全可以坚持服药的情况下做一个正常人。

盲目猜测一种精神疾病是否能治好是没意义的,应该去相信医生,相信医生能够帮助你,能够治愈你的疾病,能够帮助你控制并减少复发几率,能够帮助你回归正常的生活,帮助你和你的家人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谢谢

精神症出院后怎么恢复

我女儿十三岁患病,病了十二年,去年开始有了久违的笑容,那是我期待已久的,说起来孩子病情的恢复觉得像中了一样,有点不可信但又是真实的,所以我有此生无憾的感觉了。

和许多孩子出现问题的父母一样,孩子刚得病的头几年是崩溃无措的,有天塌地陷的感觉,但冷冰冰的医院和状态不正常导致失学在家的孩子告诉我,不是梦,孩子就是得了精神病。

我总结一下这些年走过的路和生活经验,觉得精神病患者的恢复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环境相对安静稳定。精神病人出院后,都相当不愿意去医院,哪怕是复诊,他们也没有安全感。我家孩子出院后,我们家就搬离了原来的县城,因为亲友们都知道孩子的情况,小区的邻居们也知道,原因是几次去精神专科医院都是绑着孩子去的,小区里人尽皆知。精神病人都十分敏感,我女儿年龄小,更要顾及心理感受,于是我们搬到空气相对好的小城市,期待生活重新开始。

第二:坚持服药。我家的孩子刚病头两年也是不配合吃药,说吃药就困还发胖,这点确实是事实。但六次住院让她记住了不吃药就还得封闭治疗。几次的住院经历让她知道了不吃药的后果,所以只有配合。并且我承诺孩子,身体胖了病情好了以后可以减肥,在家里减肥或者去机构都可以,让她减少对用药的顾虑。

第三:创造相对轻松温馨的氛围。精神病人感兴趣的事相当少,经常能听到孩子说活着真没意思,所以十多年来我几乎没有工作,陪着她去海边赶海,她十八岁以前陪她上网吧,用我的身份证上网,最多的时候一天陪同六个小时,我也几乎崩溃,但是没有办法,家里不敢装网线,怕她迷上电脑控制不住。

为了让孩子对生活有兴趣,报了美术班学习画画,还有烘焙,只要她感兴趣的,花钱又不是太多家里可以承受就去尝试。精神病患者率很高,每当孩子说活着没意思,家里就得重视。孩子得病这些年,出门旅行了很多次,我哪有心思,都是为了陪孩子出门。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崂山风景区、北京、鸟巢、万里长城、黄河风景区、南京玄武湖、哈尔滨太阳岛……这些地方都是陪孩子去的。

第四:谨遵医嘱。这些年的用药情况,我都是按照医生的方案做的,每次减药量,都是医生允许的。春秋两季是病情不稳定时期,有问题及时领教医生。

孩子去年好的,医生说巩固巩固再考虑减药,目前两片这个药量,已经坚持三年了。目前孩子和病之前没什么两样,但是我还是尊医嘱不敢擅自减量或停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