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及时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著作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id),相当于他早期提出的潜意识.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pleasure pri...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口诀弗洛伊德

1 预言期、2 自我中心期、3 超我发展期、4 生殖期、5 潜伏期、6 性成熟期。2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经历了以上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任务,而这些阶段的顺序和发展过程会对个体后续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3 了解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情感和思维,也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和教育。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第三阶段的主要内容有

性器期:这一时期力比多集中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的中心。此时儿童以异性父母为“性恋"的对象。男孩要占有他父亲的位置,有与自己父亲争夺母亲的表现;女孩要占有她母亲的位置,有与自己母争夺父亲的表现。男孩爱母亲,妒嫉父亲;女孩爱父亲,妒嫉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异的倾向,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所促成。这种幼年的由于受到压抑在男孩心理上就成了情结,在女孩心理上就成了恋父情结。如果这两种情结获得正当的解决,儿童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念,导致超我的逐渐形成和发展,就会形成与年龄、性别相适应的许多人格特征。

弗洛伊德的人格阶段分为哪几个阶段

五个阶段:口唇期、门期、前期、潜伏期和青春期。扩展:第一阶段口腔期(出生-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口腔和进食。因此,婴儿的生理满足和安全感来自于吃、吸和咀嚼。如果婴儿没有得到足够的母乳喂养或被离开母亲的怀抱,会导致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第二阶段门期(1岁-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大小便和排泄。如果父母过于强调干净和整洁,或者是过于宽容和放任,都会影响儿童的控制感和权利感。这个阶段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第三阶段期(3岁-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性别差异和性别特征。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经历对后来的性格形成和性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或者是受到性压抑和约束,都会导致后来的性格问题。第四阶段潜伏期(6岁-12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学龄期,开始接受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孩子开始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道德和伦理观。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形成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关键时期。第五阶段生殖期(12岁-成年):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进入性成熟期,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和身份认同。这个阶段的经历对个体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个体没有得到足够的性启蒙和支持,或者是受到性压抑和歧视,都会导致后来的性别焦虑和性格障碍。这五个阶段的经历对于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如果个体在这些关键时期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满足,就会形成健康、成熟、自信的人格;如果遭受缺乏或受到压抑、约束,就会形成不健康、不成熟、焦虑的人格。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又叫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是一种 科学理论。主要包括 潜意识与人格理论、本能论、人格发展理论、梦论、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和社会文化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要想在性、心理和社会的方面都达到 成熟状态,即达到生殖期人格的理想水平是很难的,很少有人能达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