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患者常表现出什么的节律性(胃肠蠕动差的症状)

胃肠蠕动差的症状

胃溃疡,胃肠病是多发病,慢性病,易反复发作,因而要真正治愈溃疡病,需要一个较为艰难持久的历程,而且溃疡病的发病,症状的轻重,溃疡病的愈合均与一日三餐有密切关系,因此患者除了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按时服药外,饮食治疗是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尽管胃溃疡和胃肠病发生的部位和症状不尽相同,但饮食治疗的原则是相同的,即通过限制饮食中机械,化学和温热的刺激,以减低植物神经不稳定性,同时通过合理的营养调节与饮食烹调,中和和抑制胃液分泌,以减轻胃肠负担,保护胃,胃肠病功能,以达到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的目的。指导意见:那么胃溃疡,胃肠病患者在饮食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制订合理的饮食制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少说话,不看书报,电视;*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定时进餐,避免过饥过饱,每餐进食量要有一个基本定量。吃得太饱会使胃窦部过度扩张,增加胃泌素的分泌,而使胃酸增多;吃得过少,食物不能充分中和胃酸,溃疡可受胃酸刺激而引起疼痛,并难以愈合。在发作的急性期,宜少量多餐,白天可每隔2小时进食1次,以使胃液酸度变动的幅度减少。症状得到控制后,就应恢复平时的一日三餐,同时应避免吃零食或夜宵,饭后不要躺下休息。2。提倡细嚼慢咽,保持思想松弛,精神偷快,切忌暴饮暴食因为咀嚼可以增加唾液分泌,而唾液入胃后不仅能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而且其所含表皮生长因子可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粘膜再生;注意进食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抑郁,否则会引起胃功能紊乱,不利于溃疡愈合;因为暴饮暴食会破坏胃酸分泌的节律性。酒精在体内产生的乙醛对胃粘膜有直接的损害作用,长期酗酒会削弱胃粘膜的屏障作用。3。讲究生活规律,注意气候变化胃溃疡病人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不可过分疲劳,劳累过度不但会影响食物的消化,还会妨碍溃疡的愈合。溃疡病发作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溃疡病人必须注意气候变化,根据节气冷暖,及时添减衣被。4。加强营养应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营养充足能够改善全身状况,促进溃疡愈合。a。保证蛋白质的供给。给予充足的蛋白质是溃疡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天每公斤体重不少于1克,应选用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鸡蛋,豆浆,豆腐,嫩豆腐,鸡肉,鱼肉,瘦肉等。豆类中也含有许多上等的蛋白质,但豆类不易消化,必须煮软后再食用。豌豆煮清淡,松软些,也可健胃整肠。并发溃疡出血者,缓解期应提高蛋白质供给量,应按每天每公斤体重1。5克供给。b。供给适量的脂肪。脂肪不需严格限制,近年的生理学研究已证实,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中,脂肪抑制胃酸的能力最强。当饱餐一顿高脂饮食后,往往会延长饥饿的时间,其原因在于脂肪食物进入小肠后,可刺激肠壁产生肠抑胃素,通过血液循环抵达胃部,抑制多种酶的释放,减慢对食物的消化,从而减轻了胃部溃疡面的伤害。从这一点来说,溃疡病人可适当吃些脂肪。但过高可促进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加,抑制胃肠蠕动,因为高脂肪饮食会抑制胃的排空,使食物在胃中停留过久,促进过多的胃酸分泌;脂肪还能加剧胆汁返流,加重对溃疡的刺激。溃疡病人每天脂肪供给量以50~60克为宜,应选择易消化吸收的乳酪状脂肪,如奶油,蛋黄,奶酪等,以及适量植物油。c。碳水化合物要充足。碳水化合物既不抑制胃酸分泌,也不刺激胃酸分泌,可以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可每天供给300~350克,选择易如稠粥,面条,饨等消化食物。蔗糖不宜过多,因可使胃酸分泌增加,且易胀气,加重腹胀。d。维生素必不可缺少要多多吃水果及蔬菜等丰富含维生素的食品。B族和维生素C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美国进行了为期6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增加膳食中的胡萝卜素,可能有预防胃肠病的作用。每日食用较多的水果与蔬菜的人比少食用者发生溃疡的机率降低33%,研究人员指出,溃疡病的形成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外,与肠道内环境因素也有关,建议常吃水果和蔬菜可预防溃疡病。5。在溃疡病急性活动期饮食温度要适宜,勿过烫过冷。过热食物刺激溃疡面,引起疼痛,甚至使溃疡面血管扩张而引起出血;过冷食物不易消化,可加重病情。食物温度以45℃为宜。6。调整食品的种类和口味*尽量选择营养价值高,细软,易消化食物,如:鸡蛋,精白面粉,豆浆,鱼,瘦肉等。选用含纤维少的瓜果,蔬菜,如嫩黄瓜,嫩茄子,嫩白菜叶,西红柿(去皮,籽),冬瓜,胡萝卜和成熟的苹果,桃梨等。*戒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戒酸性食物:酸度较高的水果,如:凤梨,柳丁,桔子等;*戒产气性食物:如啤酒,雪碧,可乐等碳酸饮料以及土豆,地瓜生葱,生蒜,生萝卜,蒜苗等;*限制多渣食物应避免吃油煎,油炸食物以及含粗纤维较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腊肉,鱼干及各种粗粮。*炒饭,烤肉等太硬的食物,年糕,粽子等糯米类制品,各式甜点,糕饼,油炸的食物及冰品类食物,常会导致患者的不适,应留意选择。*关于牛奶能否服用,营养界已经争论多年。牛奶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曾被认为是胃和胃肠病病人的理想饮料。但最近研究发现,溃疡病人饮牛奶,可使病情加剧。这是因为牛奶刚入胃时,能稀释胃酸的浓度,缓和胃酸对胃,胃肠病刺激,可使上腹不适得到暂时缓解。但过片刻后,由于牛奶中含有的大量钙离子,容易刺激胃窦部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产生更多的胃酸,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溃疡病患者不宜过多饮牛奶,尤其是酸奶。7。适当控制一些调味品,食物不宜过酸,过甜或过咸,要清淡爽口。*食盐的使用。溃疡病患者钠代谢降低,致使体内钠储留,多余的钠可增加胃液的分泌,所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以3~5g为宜。*应限制辛辣,浓烈的调味品,因为这些调味品如辣椒,芥末,咖喱粉,肉汤,浓茶,咖啡,巧克力,可乐饮料和酒类等都是胃酸分泌的强烈刺激物。*不宜食用大量的糖。8。避免服用对胃肠具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斯匹林,保泰松,布洛芬,消炎痛以及强的松等;9。建议戒烟*烟中含有尼古丁,尼古丁能刺激胃粘膜,引起粘膜下血管收缩和痉挛,导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从而起到破坏胃粘膜的作用。*尼古丁还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胃运动功能失调,使胆汁及胃肠病液返流入胃。由于胆汁中的胆酸对胃粘膜有很大的损害作用,会容易发生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溃疡病。*吸烟会增加胃的蠕动,促进胃酸分泌,胃酸含量的增加,亦可对胃粘膜发生损害作用,使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发生胃炎和溃疡等病变。*吸烟还影响胃粘膜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能使胃粘膜微循环血管扩张,改善胃的血液循环,对保护胃粘膜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前列腺素合成一旦减少,胃粘膜的保护因素也随着减少,这样就会给胃粘膜的修复增加困难。*据统计资料表明:每日吸10支烟的人,20%-30%可患有胃炎,每日吸20支烟的人40%可患有胃炎。据有人对国内吸烟人群的调查发现,在吸烟人群中胃癌的发生率为万分之19。3,在不吸烟的人群中为万分之4。3,两者相比,增高是很明显的。10。供给适量的膳食纤维。溃疡病人在膳食中减少膳食纤维时,易产生便秘,故可常吃香蕉,蜂蜜,果汁,菜汁,洋粉冻等,以起润肠作用。11。烹调方法:溃疡病所吃食物必须切碎煮烂;可选用蒸,煮,氽,软烧,烩,焖等烹调方法,不宜用油煎,炸,爆炒,烟熏,腌腊,醋熘,冷拌等方法加工食物。以免造成食物不易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增加胃肠负担。总的来说,对于溃疡病急性发作或出血刚停止后,建议进流质饮食,每天6~7餐。每天2次牛奶,若牛奶不习惯或腹部胀气者,用豆浆代替,或加米汤稀释。其他可给予豆浆,米汤,蒸蛋羹,稀藕粉,豆腐脑等。通常牛奶及豆浆加5%蔗糖以防胃酸分泌增加,并注意咸甜相间;并选无刺激性及易消化流体食物;对于无消化道出血,疼痛较轻,自觉症状缓解,食欲尚可者,可进厚流质或细软易消化的少渣半流质,如鸡蛋粥,肉泥烂面条等,每天6餐,每餐主食50g;加餐可用牛奶,蛋花汤等。此期以极细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并注意适当增加营养,以免发生营养不良,影响溃疡面愈合;禁食碎菜及含渣较多食物;对于病情稳定,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者,饮食仍以细软易消化半流质为主,每天6餐,每餐主食不超过lOOg,可食粥,面条,面片,小馄饨,小笼包,清蒸鱼,软烧鱼,氽肉丸等。避免过饱,防止腹胀,仍禁食含粗纤维多的蔬菜,避免过咸等;对于病情稳定,溃疡基本愈合并渐康复的患者,选用软而易消化食物为主,主食不限量,除3餐主食外,另增加2餐点心,此时仍不宜进食油煎炸及含粗纤维多食物。生活护理:饮食原则1。宜食用质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体积大,坚硬,粗纤维多的食物,以减少对溃疡面的机械性刺激。2。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少量,可减少胃酸分泌;多餐,可弥补食量之不足。一般每餐不宜过饱,以正常食量的2/3为宜,每日进餐4~5次。定时定量对维持胃液分泌和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3。为促进溃疡愈合,提供营养全面的膳食,特别是选用蛋白质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很有必要。4。烹调方法应以蒸,煮,炖,烧,烩,焖等较好,不宜采用干炸,油炸,腌腊,滑溜等方法。忌过甜,过咸,过热及生冷食物。5。细嚼慢咽。6。足够的热能,适量蛋白质,低脂,丰富维生素的膳食。
(二)食谱举例早餐:大米粥(大米50克)花卷(面粉50克)蒸蛋羹(鸡蛋40克)酱豆腐20克加餐:牛奶300毫升,加糖10克饼干25克午餐:大米软饭(大米100克)胡萝卜熘鱼片(鲤鱼100克,胡萝卜50克,团粉10克)蛋汤(50克,鸡蛋40克)加餐:豆浆300毫升,加糖10克蛋糕25克晚餐:大米粥(大米50克)发糕(面粉50克)肉末炒土豆泥(猪肉50克,土豆100克)全日烹调用油25克全日热能10080千焦(2400千卡)左右。
(三)食物选择要点1。避免能强烈刺激胃液分泌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可可,巧克力,浓肉汤,鸡汤,过甜食物,酒精,地瓜等食物;各种香料及强烈调味品,如味精,芥末,胡椒,辣椒,茴香,花椒等也应加以控制。2。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如玉米面,高粱米等粗粮,干黄豆,茭白,竹笋,芹菜,藕,韭菜,黄豆芽等要加以限制。坚硬的食物,如腊肉,火腿,香肠,蚌肉,花生米不宜食用。3。生葱,生蒜,生萝卜,洋葱,蒜苗等产气多的食物对溃疡病不利。最后,不知这些是否对你有用,希望你有个好的心情和运气,身体健康朋友!!!!!

帕金森患者的心理脆弱与病态表现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及分类
帕金森氏病的病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目前公认其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主要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这里有一种叫黑质细胞的神经细胞,黑质细胞数量的逐渐减少、功能的逐步丧失,致使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减少,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根据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结果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即因某种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锰、氰化物、利血平中毒、吩噻嗪类和丁酰酞苯类药物以及三环类抗抑郁等药物中毒等)、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综合征。
帕金森氏病的症状
帕金森氏病起病缓慢,是逐渐发展的,也就是说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是一种缓慢的、进展性的发展过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症状:
1、运动障碍。可以概括为:运动不能: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的患者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有些会出现语言困难,声音变小,音域变窄。吞咽困难,进食饮水时可出现呛咳。有的患者起身时全身不动,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叫做“冻结发作”。
2、震颤。表现为缓慢节律性震颤,往往是从一侧手指开始,波及整个上肢、下肢、下颌、口唇和头部。典型的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就是指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动着,有时下肢也有震颤。个别患者可累及下颌、唇、舌和颈部等。每秒钟4~6次震颤,幅度不定,精神紧张时会加剧。不少患者还伴有5~8次/秒的性震颤。部分患者没有震颤,尤其是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
3、强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短,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我们把它称为“慌张步态”。
随着病情的发展,穿衣、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都出现困难。另外,有的患者还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油脂脸、多汗、垂涎、大小便困难和直立性低血压,也可出现忧郁和痴呆的症状。返回
帕金森氏病的诊断
一份有关帕金森氏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患帕金森氏病总人数已达172万人,5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氏病患病率近1%。然而,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将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1、帕金森氏病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主要根据典型的症状来做出诊断,有时鉴别困难要借助辅助检查。返回
2、鉴别诊断
主要与帕金森综合征和特发性震颤、良性震颤相鉴别。
(1)脑炎后帕金森综合征:
通常所说的昏睡性脑炎所致帕金森综合症,已近70年未见报道,因此该脑炎所致脑炎后帕金森综合症也随之消失。近年报道病毒性脑炎患者可有帕金森样症状,但本病有明显感染症状,可伴有颅神经、肢体瘫痪、抽搐、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脑脊液可有细胞数轻~中度增高、蛋白增高、糖减低等。病情缓解后其帕金森样症状随之缓解,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2)肝豆状核变性:
隐性遗传性疾病、约1/3有家族史,青少年发病、可有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具有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3)特发性震颤:
属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头、下颌、 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高频率者甚似甲状腺功能亢进;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本病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并于饮酒后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等可与原发性帕金森氏病鉴别。
(4)进行性核上性:
本病也多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可有肌强直、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视障碍、肌强直以躯干为重、肢体肌肉受累轻而较好的保持了肢体的灵活性、颈部伸肌张力增高致颈项过伸与帕金森氏病颈项屈曲显然不同,均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5)Shy_Drager综合征:
临床常有锥体外系症状,但因有突出的植物神经症状,如: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左旋多巴制剂治疗无效等,可与帕金森氏病鉴别。
(6)药物性帕金森氏综合征:
过量服用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及其他抗抑郁药物均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因有明显的服药史、并于停药后减轻可资鉴别。
(7)良性震颤:
指没有脑器质性病变的生理性震颤(肉眼不易觉察)和功能性震颤。功能性震颤包括:1.生理性震颤加强(肉眼可见),多呈姿势性震颤,与肾上腺素能的调节反应增强有关;也见于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嗜铬细胞瘤、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亢进;2.因和酒精中毒以及一些药物的副反应。癔病性震颤,多有心因性诱因,分散注意力可缓解震颤。3.情绪紧张时和做精细动作时出现的震颤。良性震颤临床上无肌强直、运动减少和姿势异常等帕金森氏病的特征性表现。
帕金森氏病的常规治疗
治疗本病,首先应对本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它是一个长期性的疾病,一般说来它不会很快地威胁病人的生命,要长期地进行这种斗争,要长期地跟保健,和长期地为治愈这种疾病而做不懈努力,必须有长期的思想。
第二,在治疗上帕金森氏病真正的原因不清楚,所以目前来说还没有一个真正特效的、能够完全解决它的一个手段。帕金森氏病患者都将帕金森氏病的一些早期症状混同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衰老,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目前医学界正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现在主要还是综合地运用各种方法来阻止或者是延缓它的发生和发展,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1、西医治疗帕金森氏病的原理
帕金森氏病是由于脑内黑质细胞的减少引起的。黑质细胞象一个加工厂一样能够产生多巴胺,如果加工厂遭到毁坏,那么脑内的多巴胺就减少了,脑内的另一个部位——苍白球就会异常活跃,造成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状。
那么如果我们把多巴胺药物给病人服用,就可以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从而减轻苍白球的过度活动,使得病人的症状减轻。从目前来看,美多巴等药物就是一种多巴胺替代物,当我们自己不能产生多巴胺这种物质,我们通过外界给予补偿的来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维持身体的正常的功能。当然还有其他一些种类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都是通过间接促进多巴胺的生成或者减少多巴胺的分解,以缓解症状,但药物治疗存在着副作用多和长期应用后药效衰减的缺点。
立体定向手术主要是针对苍白球的异常活动,通过手术方法降低异常活动的苍白球的兴奋性,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现在还可以进行深部电极的刺激,又称为脑深部核团刺激术(DBS),就是用一个电极来刺激剩余的神经细胞来加快产生多巴胺物质,也可以弥补它的功能不足。最近出现了另一种方法为神经干细胞移植,尚处于研究阶段。
2、具体治疗措施
帕金森氏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二者都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1)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制剂(商品名为美多巴或息宁),自六十年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是临床上最核心的药物。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则会复发。在最初几年药物治疗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有些病人会产生“剂末”现象和“开、关”波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经过3-5年的治疗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药物的副作用与其疗效会功过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细胞刀)与电刺激手术两种,原理都是为了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前者是在异常活跃的神经核团上制造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毁损灶,后者则是埋植刺激器通过高频电刺激达到类似毁损的效果。从外科手术操作技术上讲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均是将电极放在特定的脑内核团靶点上,之后进行刺激或毁损。
由于帕金森氏病人脑内病变的根源是神经细胞功能的减退,所以从理论上讲,神经干细胞(可以替代病人衰退的脑细胞)移植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在临床应用以前还要做更细致的研究,我们预计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要择人择时。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手术治疗的适合人群,尤其是那些对左旋多巴(美多巴或息宁)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长期服用以后疗效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的患者。但是,另外一些脑部的慢性疾病也会表现出类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状,所以早期的患者并不是很容易确诊的,应该找有经验的神经科医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结合必要的检查手段(如磁共振检查)和药物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一下其它的疾病,弄清楚造成患者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帕金森氏病通常进展缓慢,并不是一个致命的急症,所以对疾病发展过程的观察很重要,并不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术前诊断明确手术的效果才有保障。
由于帕金森氏病缓慢进展的特点,所以并没有一个必须要做手术的绝对期限,什么时候来做手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一般来讲,对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应首先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3~5年后效果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病情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这时候就应考虑外科治疗了。根据临床对1,600余例帕金森氏病手术的统计,80%以上的患者是在这一时期接受手术治疗的。一般来讲,相对年轻的,症状集中在身体一侧的,全身健康状况比较好的病人手术效果更好。晚期的高龄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可能性更大,全身健康状况往往不太好,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相对较多。
3)、 针灸治疗
本病的针刺治疗多以震颤熄风为主,体针常用穴位为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等,可随证加减穴位,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疗程以10~15天为佳。头皮针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为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本病的疗程较长,应避免穴位疲劳,必要时可以考虑2组处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较为顽固,临床上常使用电针,常用频率为100~180次/分不等,以连续波为主,有时可选择疏密波。
通常认为,针刺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机制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了脑内的多巴胺水平,并且有升高基底节区其它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可能与针刺对基底节残存神经元的调节作用有关;②清除了神经损伤因素,针刺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应,并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复平衡后的自由基清除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机体免受过量活性氧攻击,减轻脑组织损伤,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起到神经保护性治疗作用;③减弱震颤肌电位的振幅、频率,从而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震颤体征;④改善了病变脑组织的修复条件;有人观察到针刺可一过性的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并使这一效应持续。无论是针刺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还是提高大脑内的血流状况,均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另外,理疗、功能锻炼等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帕金森病人的护理
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护理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晚期卧床的病人,其护理任务则越来越重。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膳食和营养:
① 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疗者宜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因蛋白质可影响多巴胺的治疗效果。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全日总量约40~50克。在限制范围内多选用乳、蛋、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适量进食海鲜类,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② 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供给应充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③ 食物制备应细软、易消化,便于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质或软食供给。
④ 饮食宜清淡、少盐;禁烟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给。
(2)生活中的指导和帮助:本病早期,病人运动功能无障碍,能坚持一定的劳动,应指导病人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运动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此时宜注意病人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走路时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厕下蹲及起立困难时,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动作笨拙,常多失误,餐食中谨防餐具。无法进食者,需有人喂汤饭。穿服,扣纽扣,结腰带、鞋带有困难者,均需给予帮助。
(3)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4)预防并发症: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及采光等。根据季节、气候、天气等情况增减衣服,决定室外活动的、强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预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尿便浸渍和褥疮的发生。被动活动肢体,加强肌肉、关节按摩,对防止和延缓骨关节的并发症有意义。结合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以预防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帕金森氏病的预后情况
从1988年以来,我们实行立体定向手术例数已经达到3500例,其中有一部分是帕金森氏病的病人,手术疗效应该说是肯定的,从总的情况来说,手术的近期疗效即手术以后能够立即呈现的疗效可达90%以上。
那么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大家很关心这个手术的安全性,从立体定向的手术看,它的并发症只有1%~2%,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的机率就更少了。
患帕金森氏病后应及时地在有关的医疗单位就诊,得到医生的指导来进行保健,可更好地使这些帕金森氏病患者能够安度晚年,生活得更充实。帕金森氏病患者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的打击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应该说有的时候,生命在病魔面前很脆弱的,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生命的坚强。我们希望帕金森氏病患者一定要坚定信念,配合医生向病魔发起新一轮的战斗,最后战胜这种疾病。帕金森氏病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包括社会人士对这些患者们也要有一种同情、宽容和关爱的态度,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 特别提示***
1、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状:运动迟缓;震颤;肌肉僵直。
2、帕金森氏病是一个缓慢的、进行性的病变,一般不会很快地威胁病人的生命。
3、亲朋好友和整个社会对这些患者予以的同情、宽容和关爱的态度,及给予的理解和支持,对帕金森氏病患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辨认抑郁症患者

如何辨认抑郁症患者?

这个问题有点过于笼统了。因为抑郁症也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不同阶段的患者有不同的表现,而且处于同一段的不同患者也有不同表现。就像我们所熟知的感冒一样,不去确诊就不能轻易得出感冒的结论。为什么呢?因为感冒也有不同类型,也有不同表现。

首先,一般来说,抑郁症在初期即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患者,大致表现为:心境低落。主要症状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对于这样的患者,经过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的四次左右的调试,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明显转化。所以,还是建议早期诊断或治疗,效果更好。

其次,轻者患者的具体表现为闷闷不乐、兴趣减退,缺失、精神萎靡等;而重者则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备受煎熬等。对于抑郁情绪患者,不要自我诊断,也不要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就自下结论。最好还是去正规医院的精神科找专业医院进行确诊,而且此时应该有家人陪同。以便于帮助患者回忆某种感受或者特殊举动,让医生正确诊断,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能够对症下药。

再次,如果部分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如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时间延长;以及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这说明患者的病情已经有所加重了。此时最好的方法是住院治疗,却不可随意地让患者自己在外面长时间逗留,甚至反复地来往于多加医院。这对于病情的缓解极其不利。

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要轻易地给一个人做不科学的诊断,也不要轻易给一个人下某种结论。一定要去正规医院进行全面诊断,目的是做到“对症下药”。否则,轻者会贻误早期治疗,重者会导致方法不当而使患者及其家人留下终身遗憾。因为在实践中,有些人的“抑郁表现”,实际是一种假象。只是暂时的不高兴而已,并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情绪低落也就是一时的现象,过后不久他们又开心地说笑起来。真的让人虚惊一场啊!

图片来自网络。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有哪些

很多人都品尝过抑郁的滋味。有没能考上心仪学校的学生;有既要照顾孩子、又要顾全工作的妈妈;还有因为不适应学校生活而抑郁的儿童......尽管抑郁是多么常见的情绪,但我们对它的认识也许并不准确。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其实并不一样,但有很多人会把正常的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划等号。如果将两者弄混,很容易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

抑郁情绪是我们在遇到某件事情(被老板批评、和好朋友闹掰、辅导孩子写作业等)时所产生的情绪低落、自我贬低、疲备、无力感等状态,但它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症状轻,并不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而抑郁症则不同。抑郁症个体会表现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自我评价过低、内疚、兴趣和愉丢失、反复出现、自伤的行为等;在生理上会出现精力减退或疲劳、失眠、入睡困难、头痛、减退、食欲下降等症状。

如果我们出现心境低落以及上述其他症状至少4项且持续两周以上,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这时候,我们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症。

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不开心和失眠,这是抑郁症的表现吗

轻度抑郁,调理一下便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