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患者家属如何相处沟通技巧(该怎样与偏执型精神疾患忧郁症的病人沟通,帮助其恢复健康呢)

该怎样与偏执型精神疾患忧郁症的病人沟通,帮助其恢复健康呢

三甲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医学影像科

作为抑郁症患者的亲友,该如何陪伴抑郁症患者

作为抑郁症患者的亲友,应该如何陪伴抑郁症患者?我觉得最好的做做法就是先去了解真正的抑郁症,我说的是医学的抑郁症不是非医学人士随意说的抑郁症,因为现在的网络上讲抑郁症的人很多,但非专业人士的观点会有很多偏差的地方。

讲一讲真正的抑郁症

要先说明的是,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是有着明确生物学特性的医学疾病,所以很多普通人将抑郁症说成想不开,小心眼,矫情的说法是绝对错误和偏激的。想一想,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抑郁症患者,在他们周围就有抱有这样错误偏见的人,那么你或者你的家人会有怎样的感受?患病,本就无助、无望、无价值,再经常性听到这样偏激的话,怎么会变好?

其实这样的不利影响一直存在着,甚至来诊的很多抑郁症患者都表现出明显的病耻感。

病耻感是一定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求治和加重患者的抑郁程度的,我接诊的患者很多因为觉得患抑郁症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到医院看病,直到在院外辗转看了好久的中医、心理咨询等等,最后实在无法忍受抑郁症状的困扰才走进精神专科医院。而且之前也有过很多报道,一些抑郁症患者因为周围人的一些偏激的话语一时冲动离世。

作为患者的亲友,应该如何陪伴抑郁症患者?

我觉得第一要务是确保患者尽快接受正规的系统治疗。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抑郁症科学治疗的患者是可能向着慢性迁延的病程发展的,而长期慢性迁延不愈的抑郁症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到那时再治疗就来不及了。所以说,抑郁症在医学上又被称为——慢性致残性精神疾病。

然后是你关心的日常与抑郁症患者相处应该如何帮助患者努力走出抑郁的阴霾。

  1. 保持患者居室环境尽量阳光充足,色彩比较明朗、协调,

  2. 注意不要让患者独处,随时有人陪伴,防止患者、自伤,

  3. 观察患者的睡眠情况,不要让患者蒙头睡觉,而对难以入眠或易早醒的患者要及时处置,以保证,

  4. 大多数抑郁患者食欲下降,因此不可忽视饮食调护,督促患者饮食,维持适当营养,

  5. 抑郁状态患者思想包袱重,因此要主动与患者交谈,以阻断患者负性心理,减轻内心痛苦的体验。

当然因为抑郁症患者的危险性特征,三自——自罪、自责、,陪伴抑郁症患者的亲友和家人要学会辨别患者的情绪变化,识别患者的危险,一旦出现类似风险要尽快通知医生,及时进行医学干预。

关于如何识别患者的风险,日常需要观察的内容:

  1. 抑郁情绪的变化

  2. 注意患者下定决心后情绪反而可能平静下来

  3. 对家人表达内疚感,反复自责

  4. 极力否认、回避问题

  5. 突然拒绝继续治疗

  6. 为做具体的准备,如写遗书、与亲人最后见面、对身后事做交待、嘱托等等

你的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解答你的疑问,也可以评论区说出你的顾虑或疑问,或是私信留言。手打不易,谢谢关注!

怎样更好地和患抑郁症的孩子相处

我是一名精神科护士,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些帮助。

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痛苦心境,要有耐心,应保持一种温和与接受的态度,说话时语速放慢,允许孩子有足够的反应和思考的时间,也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述说,不要表现的不耐烦或者冷漠,甚至是嫌弃的表情和行为。也要避免生硬的语言,尽量不使用“你不应该······”“你不要······”或者是训斥性的语言,这样会加重孩子的自卑感。也不要过分的认同孩子的悲观感受,这样会强化孩子的抑郁情绪。

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和引导孩子回忆一些愉快经历和体验,也可以用讨论的抒发和激励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要鼓励孩子学习一些新东西,不断充实自己,每天进步一点,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家属也要帮助孩子纠正和改善负面的的消极情绪,合理安排孩子的社交,积极创造个人和团体接触的机会,增加社会交往技巧,多接触一些充满希望和生气蓬勃的人,改善孩子负性想法。做一些运动,研究表明,增加身体活动能使大脑产生一类令人愉悦的肽类物质——内啡肽,所以,经常做身体活动的人常常心情比较好。

也要帮助孩子制定规律的生活习惯,按时休息,定时进餐,努力发挥孩子自己的能力去做好每件事,这样会增加孩子的成就感,这些会对孩子疾病有很好的帮助。

家属一定要有帮助孩子重获健康的信心和希望。(图片来自网络)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觉得家人的关心很烦

我没有得过抑郁症,但我遇到过精神状态很不好的人,我不好到什么程度呢?去他家里,你就见到他坐在床上,背靠着墙不想说话,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甚至不愿意看到妈进他的房间。那天我去他家,我看到他明明是因为心理和精神上有压力,只是无处发泄而已,这时候妈却并没有察觉自己儿子的真实需求,而是去厨房洗了一个苹果给他,

结果这个举动反而招致儿子更强烈的敌对情绪。当时我很不理解,觉得别人是为你好,给了你一颗苹果,你非但不感谢,还将别人赶出来,实在不可理喻。

现在我好像明白一些了,当一个人长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身边没有一个理解他的人,唯一和自己最亲的母亲,完全“看不见”自己的痛苦,这时候他一定很孤独。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妈患有精神疾病,有时候也会歇斯底里,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母亲,又怎么可能察觉自己的儿子正在遭受精神上的煎熬。

对于抑郁症症患者,他们不是不知道感恩和感谢,他们只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完全理解自己的人,这种深深的孤独感,对别人表面上敷衍的关心,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帮助对于他们来说更让他们有种不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

尤其有些人,在不能理解抑郁症为何物的时候,用一些:“想开点,勇敢一点。“这样的话,只会让他们更加感受到被排斥和不被理解。一个人感冒了,已经很不舒服了,你却只对他说你怎么那么脆弱,这不是关心,也不是真正的理解,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很烦。

怎样跟抑郁的人聊天相处

作为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培养,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经过多年专业科研临床训练的精神科主治医师,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可以参考如下:

1.面对抑郁患者的众多问题,请不要认为“她是矫情、作”,谈话过程和语气中不要带有这些判断。

● 抑郁症患者其实很多都是内向老实,做事踏实认真,追求完美和极致,基本上我认为多数都很一丝不苟。有时候连她/他自己都不知道从哪天开始,发现自己或者被周围人发现越来越不对劲,看什么都特别消极,常头痛、腰痛,身体各个部位都会不舒服,没有食欲,浑身无力,就想躺着,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不想刷牙洗脸,不想多说一句话,甚至连“嗯”这种回应都不肯。每当早晨醒来,痛苦的面对时间,如何躲过白天,成了最难受的时刻,那种无法抑制的孤独和悲伤绑架了自己,感觉整个社会和家人把自己遗弃了一样痛苦。

当对于金钱、地位、权力等都不再在乎,生活看不到意义和希望,请问,这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病比抑郁更可怕?

有时候易于患者会选择继续工作,甚至“继续微笑”,但看似表面原本一切的正常,其实早就“生病了”。可能是内心的羞耻感,让他觉得自己必须撑住;可能是外表太坚强,只能装,只能一个人一直深陷其中,走不出来。

如果能够选择,我要挣脱这满身的枷锁——这大概是抑郁症人的心底心声。当有抑郁感受和您倾诉时候:请不要说“你哪里得抑郁症了啊,抑郁症哪是你这样的?”、“在谁还没点压力,你怎么就抑郁了呢?”

☂☂☂☂☂☂☂☂☂☂☂☂☂☂☂☂☂☂☂

2.面对正在学习或工作,却突然停了下来的抑郁症,请不要认为“是故意的,他/她根本没有这些问题,她就是不想学习/工作,装出来的”,谈话过程和语气中不要带有这些误解。

● 抑郁症真的不是主观上想逃避,他/她在情绪最初不好的时候,已经竭尽全力试图摆脱这种困扰,然而,她/他一次次失败了。

比如我接诊过一个大学一年级的女孩子,我当年是3块钱的门诊挂号费,但我坚持给首诊的患者半个小时时间。走进诊室的她很有礼貌,但表情动作告诉我,她真的是有了问题。

女孩子似乎做了几次很大的努力,才勇敢地说:“医生,我很难受,有点撑不住了!”

我放下手中的笔,对女孩说:“所以,你现在很难过是不是?”“如果可能,我想我试着看能不能帮到你!”此刻,我把诊室的椅子由隔着桌子面对面,转为与女孩保持90度,虽已经看到女孩子泪如洗面,但我更注意到女孩的手反复不安的搓着。在诊疗40分钟后,因需要接诊下一位患者,女孩也基本描述了她的困惑,答应继续过来复诊。给我深深鞠躬,并挥手致谢的瞬间,我看到了她满是伤痕的手腕……

世界上怕是再努力,也做不到完全的感同身受。抑郁症的可怕,我想我这些年也只能略谙一二,能给他们的是一份耐心和爱心,更多的是给他们一份同理心。

☂☂☂☂☂☂☂☂☂☂☂☂☂☂☂☂☂☂☂

3.面对抑郁症患者,请停止你聊天中的鼓励:“乐观点,坚强点,跟我们一样动起来就好了呀!”

● 有个走出抑郁的患者给我说,医生,我抑郁的这些年,多亏遇见这个特别棒的朋友。她说的这个朋友善于表达,但最大的有点是善于倾听。在患者最难的日子里,他没有话,没有鼓励,没有说教,只是默默地跟随者,见患者落泪,送去一张纸,或者他会过来帮擦掉眼泪。

对抑郁症患者一味鼓吹正能量是十分不理智的。陪伴、理解、共情,愿意倾听尝试理解他们情绪的人,才是抑郁症患者需要的。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的歌告诉我们,不快乐就是不快乐,我脆弱了就是脆弱了,不必硬挺着坚强,更不必在在所谓的“鼓励”的煎熬。

请收起你“乐观点,坚强点,坚持住,加油啊”的“正能量”,也许,你的这些所谓“友善”已经更加重了抑郁症患者的困扰,让他们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在答应“我会试试”后,抑郁症状更加严重。

拒绝鼓励,暴露脆弱,或许能理清一些思路,得到真正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抑郁才有可能更容易走出来。

☂☂☂☂☂☂☂☂☂☂☂☂☂☂☂☂☂☂☂

#清风计划##青云计划##头条健康##头条官##头条辟谣#

参考文献:

1.董小东, 李·H.科尔曼. 战胜抑郁症:写给抑郁症患者及其家人的自救指南. 大学出版社.2019.

2.凌春秀, 格雷姆•考恩. 我战胜了抑郁症: 九个抑郁症患者真实感人的自愈故事. 邮电出版社.2015.

3.邓伯宸,安东尼·斯托尔. 丘吉尔的黑狗:忧郁症及人类心灵的其他现象.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