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老人产生幻觉该吃什么药-老年抑郁怎么治

老人产生幻觉该吃什么药

西医治精神病多采用一些镇静、抗抑郁、抗焦虑、催眠等一类药物,且长期服用反而会引起不良的副作用,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
       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
      服用中药治疗逐渐减掉西药。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没有依赖性而且可以对抗西药的副作用,调理长期服用西药后的身体状况,调理脏腑机能,固本培元,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工作

摘要:临终关怀护理是伴随着现代社会进步和医学技术发展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本文旨在提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迫切要求护理人员在老年人的临终护理方面,更新护理观念,创新护理模式,实行人性化护理。并结合实践,阐述开展老年人临终护理要从提供舒适环境、加强基础护理、实施心理疏导、做好亲属工作、融洽护患关系、提高综合素质等六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尊重临终老年人最后人生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关键词:老年人 临终 护理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5亿人左右,占到了总人口的11%,按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四二一”家庭大量出现,养老开始由家庭走向社会。因此,老年人的护理特别是临终关怀护理,已成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我院作为我市率先开设老年病区、开展“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本人结合日常护理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老年人临终护理模式的内涵探讨临终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也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临终护理学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相关的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医护的专业化及科学化知识互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同样,对老年人临终护理,不仅停留在医学层面上,而应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它涵盖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模式上由过去的生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由过去单纯的诊断、治疗、护理观点转向从生理学角度去关心人,减轻病人精神和肌体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和有意义;从心理学角度缓和和解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从容地死去;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从生命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在濒死之际受到了社会和亲人的关注。二、老年病人临终护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作为生物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认为,老年人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至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称为“临终”。临终老年人一般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难免会产生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难免会遭受到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为了让他们安然愉快地走向另一个世界,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提供舒适环境。临终老年人应安排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房间的布置应该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同时,对老年人室内东西不要作过多的限制,其目的是让老年人安静舒适的休息,最大限度地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让老年人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时光。第二,必须做好基础护理。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老年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根据病人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老年病人的饮食,以保证病人营养的供绘量,老年病人因胃肠功能减弱,表现有吞咽困难,口舌干燥或口腔里有痰液蓄积无力咳出者,应及时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清醒的病人让其漱口,有假牙的应取下假牙。对于便秘者,可用双手在患者腹部依结肠的走向作环节按摩,也可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必要时应带手套挖出,保持病人通畅。第三,实施心理疏导。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心理护理是临终老年人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老年人真实的想法,随时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情况,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文化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和疾病,从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以平静的心情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较舒适地度过临终过程的各个阶段。如对处于“否认期”老年人,要认真倾听谈话,经常出现在病人的身边,让他感到到人们的关怀;对处于“愤怒期老年,要谅解、宽容、安抚、疏导病人;对处于“协议期 ”的老年人,应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的需要,即使难以实现,也要做出积极努力的姿态;对处于“忧郁期”的老年人,应允许其诉说他的哀情,鼓励与支持老年人增加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对处于“接受期“的老年人,应尊重病人的信仰,延长护理时间,让老年病人在平和、安逸的心境中走完人生之旅。第四,切实做好临终老年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家属是老年人的亲人,也是老年人的精神支柱。家属的精神痛苦会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变化,使老年病人症状加重,因此要做好老年人亲属的工作,促进亲属的心理适应。要理解老年人家属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支持临终老年人的护理工作。要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老年人,促进家属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及了解,消除以往的积怨及减轻过分的自疚与哀伤,使他们在这珍贵及有限的时光中,能彼此支持,互相谅解,让老年人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第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融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护理人员应站在老年人的角度,体察他们的需要,并运用敏锐的洞察力,适当地将病人内心的情感反映出来,使他感受到被了解及接纳。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能随时给予帮助,让老年人感受到被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人的心境处于治疗的最佳的状态,愉快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老年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与其他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要尊重临终老年人的权利,使老年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第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临终关怀护理需要运用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护理人员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并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要具有解除临终老年人及其家属躯体和精神心理痛苦的能力;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要接受死亡教育,对死亡和濒死的回避和恐惧程度较低,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坦然地讨论生命和死亡的意义;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临终护理的质量。 总之,做好临终老年人的关怀护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我们期待医生、护士、家属和社会各方面共同配合和支持,真正使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度过,最终实现问心无愧,死而无憾。

什么是老年忧郁症

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终结治疗。专家们建议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仍继续服药一年,并坚持定期复诊。

此外,多多参加健身、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尽量使老年生活丰富多样,并学会排解烦恼,也可对防止复发起积极作用。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老年人抑郁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抑郁有多种原因可以导致,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临床表现为兴趣的减退,思维能力迟缓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对其进行控制,否则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伴随症状,比如妄想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

老年人抑郁症吃什么好

老年人得了抑郁症是不建议吃药的。因为大多数老年人得抑郁症是没有人陪伴在身边,缺少关心。建议子女多腾出一点时间来陪老人。给老人带来关心和爱,平常多让老年人去进行户外运动。也需要支持老年人正当兴趣,让老人家经常聚聚老朋友也有利于病情改善。

404

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

老人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

老人得了抑郁症该保持愉悦的心情。家人也要多点陪伴病人,抑郁症更多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所以应该多引导病人释放压力,讲出压抑的事情。同时还要做一些心理辅导,要定期去医院做复查。

什么是老年抑郁症

什么是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一般是指60岁以上抑郁症患者,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也是一种精神疾病。

当前还没有完全明确老年抑郁症的具体发病原因与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这些因素包括社会心理、生物学、遗传等。老年抑郁症常伴有躯体疾病,可有情绪低落、焦虑、思维缓慢等表现, 60%伴有认知损害,其认知功能损害涉及到视觉记忆、语言记忆、言语流畅性、定向力、注意力、视觉空间与执行功能等。老年人的抑郁症状与认知功能障碍互为因果,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目前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以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为主,舍曲林是代表药物之一,用药时需要考虑老年人伴有的躯体疾病。抗抑郁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的疗效,远高于单一的治疗。此外,物理治疗、中医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本内容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焦虑抑郁专科 副主任医师 欧阳萱审核

母亲85岁出现轻度抑郁和痴呆怎么办

这个一定耐心让后辈们多多亲近交流,闲暇带老人走动走动(能走动情况),亲情是最好的良药,耐心感染是最好的良方,合理科学的饮食是健康的保证……喜欢听歌就播放些老人爱听的音乐,或大家唱给老人听,讲讲曾经全家快乐开心幸福的事情……相信老人很快会好的,愿她长命百岁!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