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强迫症发病原因有哪些-强迫症也叫冲动控制障碍

强迫症发病原因有哪些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为OCD,是一种精深障碍。其实质是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简单地说就是,强迫症患者们会反复检查,反复执行某些程序(这些程序也被称为仪式),或者反复思考某些问题。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如下:

(一)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会反复联想一系列明知不可能发生的不幸的事件;反复回忆无关紧要的事情;反复怀疑自己的行动(比如怀疑是否锁门);或者对自然现象、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思考(为什么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房子会朝南);也有人会有强迫对立思维(别人说好他马上会想到坏)

(二)强迫动作

包括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窗、反复数数等,这些动作至少会持续一个小时。

(三)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比如你抱着很多刚买小零食走在路上,满心欢喜,但是看见垃圾箱的时候会突然产生把他们全部扔掉的想法,虽然没有发生相应的行为,但也令患者十分紧张恐惧。

目前患强迫症的原因未知,大多数人认为这主要是与心理、遗传、社会、个性和神经有关系。

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一般包括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这里以认知行为治疗(CBT)为例,该治疗方法主要着眼点放在了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试图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或对他人或事物的态度来改变其心理问题。

药物治疗上,一般使用SSR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在生命中某一段时间受强迫症困扰的人大概占2.3%。并且发生在全球范围内。35岁以后开始出现症状并不常见,半数的患者都是在20岁左右出现的症状。男性和女性同样受到影响。

看到这里还不放心的话,可以找耶鲁 - 布朗强迫量表(Y-BOCS)做一做,该表用于评估强迫心理的严重程度。

以上的回答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有严重心理洁癖是种什么感觉

洁癖也属于强迫症的一种,看到脏乱的衣物或没有摆放好的物品就感觉特别烦躁,又忍不住想要把那些东西整理好,那么有严重的心理洁癖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我是一诺千金的妞,喜欢说到做到,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1、对感情的洁癖我认为是比较神圣的,对待感情认真,不能容忍另一半一点点的背叛,其弊处就是有点极端,偏执。凡事都有两面,有好也有坏,但我依然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会有那个对的人出现,不要着急,他可能正在找你的路上。

2、对事物的洁癖我认为是比较负责任的表现,有时候我们常常会有透过事物看本质的想法,可能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两个人去做,结果是不一样的。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任劳任怨,很珍惜那一份工作,领导交代的事情都会认真负责的完成,看到别人都轻轻松松的搞定,自己却要加班加点想要做到最好,那时候的想法比较单纯,并不是想突显自己有多么厉害,只是想好好完成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而已,不违心,做到让自己满意就好。

心理洁癖给生活带来的困扰

1、感情洁癖会给自己的情感生活带来困扰,不容易遇见合适的人,可遇见了就会掏心掏肺,心甘情愿的付出,对方一旦表现出厌倦、不信任、没有之前的爱恋或爱上了另一个人,那么即使自己再爱对方,也会放手,因感情洁癖,容不得一点背叛,从而导致在以后的感情路上非常坎坷,不愿意在付出真爱,害怕受伤。

2、心理洁癖会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苦恼,以至于常常因为他人做的事情不满意,说的话不开心。认为别人明明可以做的更好,为什么就是喜欢糊弄;认为别人明明可以实话实说,为什么就是喜欢阿谀奉承。可时间也会慢慢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或许我们都会变成最讨厌的那个人的样子。

无论怎样,我都希望您可以改变自己,敞开心扉,直视自己的“病态”可能是还没有遇见那个您可以携手走一生的人又或许说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您无法改变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不能接受那就改变,不能改变,那就离开”不要做违心,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而且我觉得心理洁癖不是病,是爱的表现,但也要建议这一类人,不要太情绪化,多与朋友、家人沟通,遇事不要极端,总会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抑郁症患者,你们是如何走出抑郁并康复的

在,抑郁症患病人数已近1亿,每年,因抑郁症的人达到20多万,得了抑郁症,轻者情绪低落,自卑,不愿接触陌生人,给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影响,重者,会产生厌世的行为,甚至会选择,结束生命。

首先,我们要分清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抑郁情绪者的情绪变化是短期性的,而且,当因为某些原因后,情绪会好转,抑郁症的情绪变化比较大,会有轻生的想法。

患了抑郁症,严重的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给我们的工作和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困扰,那么,我们该通过什么方法来走出抑郁症的阴霾,重拾信心,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呢?

通过对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的采访,她告诉我们,没有去医院之前,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抑郁症,而且,身边人也没有得过类似的疾病,直到她去了医院,医生提醒她得了抑郁症,并告诉她抑郁症到底起种什么病。后来,通过医生的建议和自己的方法,自己一步步走出了抑郁症,现在,经过一定整理,我们总结了3点,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抑郁症患者。

1、让自己加入一个集体中,并和里面的人加强沟通,人之所以抑郁是因为不会沟通,没有建立好人际关系,致自己于封闭的环境中,长此以往,产生恶性循环,如果想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那么,必须融入一个圈子,和圈子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有些难,但是如果这种局面一旦形成,那么你就会感到快乐,逐渐的走出抑郁的阴霾,非常多的抑郁症患者,发病原因,跟没有朋友和家人的关怀是离不开的。

2、经常进行锻炼,抑郁症患者因为对自己身体的不爱惜,变得非常邋遢和懒散,时间久了,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会加重负面情绪,使得抑郁症更加恶化,适当的身体锻炼,可以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情绪,另一方面来说,体育锻炼也是一种情绪的发泄途径,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还可以增加自信心。

3、心态调整,很多患了抑郁症的人,内心很纠结,心态的调整有助于对某件事情的集中性和自我调节,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用平和的心态去接受,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人只有心态好了,内心才不会压抑,抑郁症才会远离你。

以上就是我们整理总结的关于抑郁症患者走出阴霾的重要三点,最后,希望所有患有抑郁症的人恢复心理健康,这些真实的经历是想告诉你,深陷抑郁泥潭的人,不止只有你一个,还有很多人都同痛苦在战斗。

如果有强迫症,锻炼可以减轻吗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们的体质。但是我们也知道一句俗话,那就是过犹不及。如果运动的过多的话,久而久之可能导致出现运动强迫症。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那么,患有运动事实表明,很多运动强迫症患者不主动就医,有部分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大剂量的运动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运动强迫症患者所进行的运动是有别于正常性质的运动的。如果不加治疗,任由症状发展可能导致各种外伤和血液循环方面疾病。 对于这种病的治疗要因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当然,咨询心理医生是不错的选择。在这种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面,可以运用心理动力学疗法、行为治疗和家庭人际关系治疗等手段。

心理动力学疗法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强迫症状的矛盾,以达到治疗目的。行为治疗主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的强迫性运动行为。

怎么缓解强迫症呢?

1.强迫症行为的时候不断的提醒自己:

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念头的时候(胡思乱想)需要不断的告诉自己正确的观念,找一张纸记录下来,然后转移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分心的时候就把这张纸拿出来看一看。

2.用照片记录的解决我们的顾虑:

如果总是要反复怀疑自己没有把事情处理好,比如关门、关电灯之类的,我建议你在这些行为完成之后,拍一张照片记录一下,当你又开始怀疑的时候可以看一看照片。

.3.做一些容易有强迫症行为的时候找人监督:

拥有强迫症的人在自己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做这些行为,会更容易怀疑自己,但是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会比较放心,也可以询问别人,所以做一些可能会让自己有强迫症行为的时候可以和朋友在一起。

4.减少会碰到强迫症的行为:

如何去减少做这一些可能会让我们强迫症念头又出现的行为呢?打个比方你和你的丈夫白天一起要出门,如果你出门比较晚可能你会反复紧张是不是关门了,你可以让你的丈夫比你晚出门,信任你的丈夫会处理好。

5.积极的找医生干预:

当然,我前面说的找朋友帮你记录,拍照片让自己放心都只能暂时的缓解,如果这些行为会影响你平时的学习,工作,甚至睡眠,那么请尽快的,积极的找心理医生。

6.放慢自己的生活节奏:

不管你现在的症状如何,太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马不停蹄的每天的生活、工作目标计划都容易让你更焦虑,强迫症进展的更快,找机会让自己放松下来。

7.降低一些不必要的追求:

在平时生活当中,对一些事情放低你的要求,特别是你负责的项目和工作,放开胆子让你的同事、让你的下属帮助你一起完成,你会发现,他们做的其实也很不错。

什么是条件反射

当你我看到超市里话梅的包装,就有可能流出口水;当你我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奏响,就会感到心跳加速,心潮起伏。这种很常见的现象,可以说是百年来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发现之一——俄国心理学家巴普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 (俄语: 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的条件反射。

什么是条件反射

根据巴普洛夫的研究,条件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无条件反射指先天存在的,无需学习的一类反应。如食物进嘴会分泌口水,听到巨大的声音会跳起来,灯光熄灭后人瞳孔会放大。条件反射则是指,通过经验或者学习所习得的一类反射。

巴普洛夫在实验中,采用了节拍器来作为条件反射的声音条件。每当节拍器作响,就给狗喂食食物。当这个行为持续了几次以后,狗一听到节拍器有节律的声响,就开始流口水。

▲巴普洛夫的狗的标本,狗嘴带有手术植入的套管来测量流涎。该标本保存在俄罗斯梁赞的巴甫洛夫博物馆

条件反射的应用

巴普洛夫的研究至今仍有巨大的影响,在2000年到2003年间,超过300篇论文引用巴普洛夫的研究。

研究发现,通过条件反射的重建和消除机制,可以有效治疗恐怖症患者。

恐怖症是指对部分常见事物的非理性恐惧。如过度的害怕小猫、小狗,甚至对广场、人多的场合产生恐惧。

利用建立在条件反射基础上的系统脱敏法可以有效治疗恐怖症。

同样,系统脱敏法可以治疗强迫症、焦虑等神经症状。

条件反射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斯金纳(B.F. Skinner)等人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环境塑造的产物,都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和培养而获得。人的心理问题既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改变或消失。行为主义理论的出现极大的冲击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更因为行为主义理论大量实验的实证和临床实践的成功,精神分析学派渐渐得在心理学专业领域被边缘化,更多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而已。从20世纪50年始,行为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治疗技术逐步取代了精神分析,被社会广为接受。

不过,行为主义理论过于关注行为问题本身,忽略了病患在先天存在某些遗传问题,是当时研究存在的局限。

最后,巴普洛夫因为在条件反射上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强迫症,是一个不是病的病,为什么还是多年

从临床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强迫症是一种比较棘手的心理问题,目前主流的对于强迫症的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森田疗法有一定的效果

森田疗法主要针对的是轻度的强迫症来访者,核心主张是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

知行为疗法则主张行为试验,通过系统的,认知和行为的改善来改变强迫症的病理性症状,主要的治疗方法有系统脱敏疗法,冲击性疗法,满贯疗法等。

存在主义则认为强迫症与存在主义核心问题的死亡有关,(其他核心问题是自由,孤独和无意义)。

精神分析流派则基本对强迫症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包括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心理学,自体心理学和主体间性心理学。)

同样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都对强迫症效果一般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也对强迫症效果不好。

整体而言,对于强迫症的治疗,有效的心理咨询学派都认为来访者需要自身对于目前的病理性症状承担责任,并为之付出行动和努力,单纯的依靠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想解决强迫症几乎是不可能的。

焦虑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焦虑症的表现有很多,我观察普遍存在以下几点:

一是精神低迷,天天无精打采

二是多愁善感,凡事容易过敏

三是多懝多想,甚至胡思乱想

四是入睡困难,情绪总是低落

五是吃喝不香,面色萎黄暗沉


有哪些诡异的故事曾经让你毛骨悚然

有一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天热烦躁。本来已经躺下了,被哥哥叫着又去村西北的大塘里洗澡。

伴着蛙叫蝉鸣,迈着欢快的步伐,我们很快来到了母猪塘。这名字有点怪,不知道谁给起的。

天太晚了,只有我和哥哥在塘里洗澡,我有点害怕。

哥哥游远了,我不敢跟着,中间的水太深。就在边上扑腾扑腾,像只笨鸭子似的。

在水里玩的正开心的时候,忽然看见一道火光从不远处的草丛里升了腾起来,有成年人那么高,蓝色的火焰,白色的火苗。

我被吓住了,大气不敢出。这时候哥哥也游回来了,他指着火光小声说:“起鬼火了!”

原本就十分恐惧的我听到鬼火二字不由的大叫一声:“快跑啊!”

哥哥胆大,让我去找父亲,他在那里守着。

当我气喘吁吁的跟着父亲再次来到塘边的时候马上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刚才还只有一条火苗的前方,现在有大大小小几十条火苗了。有长有短,上上下下飘忽不定,我张大了嘴巴,话都说不出来了,尽管父亲和哥哥都在身边。

“那是磷火,人和动物身上有一种叫做磷化钙的微量元素,死人入土时间长了磷化钙就会变化为磷化氢,遇到高温高湿的条件就会自燃。”父亲轻声说到。

“这儿是个乱葬岗,都是旧社会饿死的人,太多!”父亲带着我们回家边走边说:“以后不要再来这里洗澡了,五八年大炼钢铁在母猪塘取土挖的太深了,高低不一,不安全!”

这事已过多年,至今仍然刻在我的脑子里。虽说不是什么诡异之事,但亲身经历永不会忘!

社恐超级严重,不敢坐公交车,出门就脸红不

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社交恐惧,社交恐惧都有哪些表现和类型?

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种亚型,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某种客观事物或情境为主要表现,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经症状,患者极力回避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常见的恐惧症亚型包括广场恐惧、社交恐惧和特殊恐惧症三种。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临床表现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几乎所有情景。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与抑郁障碍;一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社交恐惧症的分类

对视恐怖症

主要表现就是在与人交往中,尤其是一对一的交往中,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害怕和对方的视线相遇,恐惧和对方对视,始终回避他人的目光。例如上课低着头不敢看老师,怕和老师的目光碰上;出行时避开行人高峰时段,或走僻静小道;走在路上不敢抬头,害怕和行人的目光碰撞。一对一的交谈时,躲避对方的目光。多数当事人是害怕别人通过他的眼睛看出他的低级的、不怀好意的或不道德的心理活动,或是感到对方的目光很凶而恐惧。常见的对视恐怖的对象多是较优秀的异性或较严厉的上司。

红脸恐怖症

遇到羞涩的、难为情的或不好意思的情景时,不少年轻人会脸红或发生其他变化,这是很正常的。而红脸恐怖症患者则不然,他们不曾遇到那些情景,却非常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被人关注或谈论,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不自然的表情动作,弄得自己尴尬难堪,因而恐惧社交。

露丑恐怖症

害怕自己在他人面前做出一些幼稚的、可笑的、愚蠢的、滑稽的、不雅的举动或事情,如讲错话,讲话没水平,动作举止不自然,衣着打扮不整洁、不得体,从而影响自己的形象。这种人尤其害怕单独出现在众人面前被大家注视,若迫不得已上台演讲或从大家面前走过,则会讲话杂乱无章,走路同手同脚,腿发软,甚至有一脚高一脚低等过度紧张的感觉。重症者往往会当众晕倒。因此患者会极力避免出现在这种被他们认为可怕的场所中。例如迟到了,干脆就不进教室。

被洞悉恐怖症

担心自己的想法或内心世界,尤其是“丑陋、肮脏”的一面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流露出来被他人了解,而使自己外在的、伪装的良好名声受到不应有的影响。

交往恐怖症

这是比较常见的也是较典型的、较严重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类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不安,心慌气短,颤抖出汗,甚至头晕、恶心、四肢发软、晕厥。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除亲属外)发生接触,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甚至无法上学和工作。

而实际上,大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都综合有以上这些方面,只是不同方面在患者自身所占比例不同,或者在不同环境情景所具有程度不同。

其次,我们说说社交恐惧症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心理学研究社交恐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社交恐惧症是很可能被遗传的,而且遗传的几率还非常高。

心理因素

社交恐惧症的发展可能来自于个体在过去的社会事件尴尬或受侮辱的经历,或者轻微的挫折和不满等精神因素也可诱发该病的产生。

环境因素

社交恐惧症的人可能观察别人的行为,他们恐惧看到某人所发生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行为。此外,父母的过度保护也可影响其正常发展的良好社会技能。

性格特征

自卑、自信心不足,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对轻微挫折或身体不适容易紧张,焦虑或情绪波动。

生物因素

社交恐惧症可能还与5——羟色胺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神经细胞在大脑中,神经递质是特殊的化学,并帮助神经细胞移动信息。如果神经递质失衡,无法通过正常的大脑。这可以改变大脑的作出反应,如紧张、害怕,从而导致焦虑。

在这些因素中,心理学更注重干预的是心理因素。那么从这一点我们就要谈谈社交恐惧症的本质,也就是根本原因。

社交恐惧症的直接原因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接纳,自我认同程度不高,心理边界不清晰,对自身与外界没有清醒的认知。

再往更深的层次探究,社交恐惧症本质原因在于,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的矛盾。

我们大部分人的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其实是需要来自于童年时家长、老师、社会的鼓励与认同,这些来自外界的认同会给予不成熟的个体以滋养和鼓励,从而使个体感到被外界接纳,感到社交环境是安全的,他敢于去诚实的表达他自己。

而社交恐惧症患者,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倾向于通过“诱导”、“威吓”、“打骂”、“作比较”来令我们达到父母的期望。

大部分的父母在一开始就给孩子设了限,他们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去规划孩子的未来和人生,并自认为他们规划的路线就是最好的。

一旦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想法,表露自己的意志,家长就会判定那是“幼稚的”,“危险的”,直接否定、打压孩子的想法。

最开始的来自父母的“管教”“否定”与“打压”是大多数人不自信、不认同自己的最原始的原因,父母在儿童的心目中扮演的是权威的角色,因此这种打压与否定首先对儿童造成的就是自我怀疑。

对于儿童意志的错误灌输,令个体没有关注于自身的发展与自我的认同,是现在大多数人不幸福、感觉生活没有意义的重要原因。

因此,解决社交恐惧最根本的在于,建设自己的心理边界,逐步剔除社会认同给你造成的影响,建立自我认同。

而社交焦虑的本质来源于,幼年人格未完善时所经历的一些窘迫、糗事、失败等所造成的自卑。

这种自卑还会演化成习得性无助与习惯性逃避,令个体在人格发育的时期,不敢尝试,不敢迎接挑战,无法得到有利的成长与历练,从而使个体的心智不但没有得到提升,甚至会慢慢的“萎缩”。

那么怎么样克服社交恐惧症呢?最后我们谈谈社交恐惧症的应对。

①社交恐惧症患者学着接纳自己。学会接纳自己内心的恐惧,不要厌恶这样的自己,只有坦荡承认自身缺点,才能走出自信的第一步,一再怀疑、否认自己,只会让自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②鼓励自己,勇敢面对。每天可以给自己加把劲,不否定自己,大声地鼓励自己,对自己说“我可以做到,我不害怕”。然后预想各种社交场合,在心里打好腹稿。一步步去练习,去尝试,可以从自己最信任的人开始练习。记住不要逃避社交,逃避,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告诉自己勇敢地迈出那一步。

③不要宅在家里,走出去,多运动。一味地躲在家里,只会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封闭,推开家门,走出去,学会拥抱这个世界。多多运动,通过运动能够释放压力,舒展身心,在运动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别人,开始社交。

④放下过多的心理负担。很多社交恐惧症的患者不敢说法,不敢和别人聊天,是因为害怕别人的厌恶,他们希望可以让所有人都满意,从而容易加重社交的心理负担。事实上,没有人可以讨所有人喜欢,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多关注别人对你不好的看法,并且记住:并没有很多人会关注你。

那么,归纳起来就是,放下内心里对外界的对他人看法,勇敢的去面对。当你拥有了足够的勇气,并用行动去克服体会的时候,以往的恐惧的经验就会被打破。最后才会战胜恐惧。


最近剧荒,请问有什么好的美剧推荐

五星推荐:

《权力的游戏》——真的很血腥,但也真的很精彩。

《纸牌屋》——重口味、并不无聊的政治剧,netflix的最佳美剧了。

《生活大爆炸》——高端喜剧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