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一个人焦虑的时候,就会疯狂吃东西,这是不-一个人有焦虑症怎么办

一个人焦虑的时候,就会疯狂吃东西,这是不

没错,你这就是病,嗜食是焦虑症的典型表现之一。

嗜食是很难单独治疗的,只有解决了焦虑问题,你的嗜食问题就会自然消失。

这可能还不是普通的焦虑,有点类似于无策略性焦虑。就是说,你的焦虑来源于你对现实问题的无应对策略,那是一种白茫茫的无助感。

总之,焦虑一定是因为能量下跌,而你一时又无解决策略,大脑一紧张就紊乱,于是就“饥不择食”——通过大量进食来补偿。

好在焦虑也不算严重的问题。你按照一下几个步骤试试可能有效:

1)找个信赖的朋友,把引起的这些焦虑的事情细说一遍,触发你的情绪点;

2)让情绪以语言和身体动作等释放出来;

3)等你情绪稳定下来后,请朋友帮你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找来一张纸,与你朋友一起,制定解决方案以及执行规划。写下来,然后由朋友监督你按计划去执行。

4)每天坚持做适量的户外运动,最好坚持一段时间,直到你的焦虑变好为止。

5)在这期间,如果有明显的嗜食,可以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或兴趣爱好上去。

患社交恐惧症,一个人就好好的。人多就不知

谢邀。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社交恐惧症,比如不敢当众演讲、很难融入新环境等等,这是很常见、很普遍的现象,好比婴儿看到不熟悉的人就会哇哇大哭,而不是个人问题。如果你有社交恐惧症,不必担心,学着接受它,进而慢慢克服它。

心理学上认为,社交恐惧症的本质,是恐惧“暴露自己的致命缺点”。社交恐惧比较严重的人通常容易焦虑,担心自己不够好看,担心自己普通话不够标准,担心自己表达能力不够突出等等。

因此,想要克服社交恐惧症,首先要问问自己,内心最怕被人发现自己的致命缺点是什么,等你找到惧怕点后,仔细想一想,自己有那么糟糕么,这个缺点有那么致命么。

社交恐惧症的人总是把情况想的很糟糕,比如加入新的团队,不敢和人打招呼,担心大家都很忙,一定没有时间搭理自己,所以心里设防就不主动与人搭讪,但实际情况上,大家很友善,想帮助你早日适应新环境。其二,把结果想的太严重,比如不敢当众演讲,但即时最后讲的很糟糕又能怎样,难道因为害怕出错就永远不去尝试么。

因此,不必害怕,击破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练习,不好情况即使发生了,我们想办法弥补就好。

很多人为了掩饰自己社交恐惧,常常喜欢低头玩手机、说话很小声、别人跟自己说话时假装很忙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掩饰恐惧的自我保护。

因此,克服社交恐惧症,必须强迫自己丢掉那些保护模式,放下手机,开心活泼起来,积极参加团体活动而不是沉默不语,做个“透明人”。

一般社交恐惧症的人内心世界比较丰富,会想:别人是不是不喜欢我;我说的这么糟糕,大家一定会笑话我;我怎么这么笨,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想要克服社交恐惧症,注意力就要从自我转向外部,多关注外部世界,比如单位今天有什么新鲜事、团队完成了几项任务,而不要过多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以上就是克服社交恐惧症的四点小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个人长期宅在家里会不会得焦虑症、抑郁症

你问反了,长期在家是不舒服的,没有原因不会这么做!不是在家导致抑郁,而是因为抑郁才在家!以下详说。

社恐先排除。停家里不会导致社恐,社恐病因不是缺乏接触,而是在青春期,被原生家庭灌输太多负面信息,

就是天天上班,社恐的依旧恐,

天天在家,不社恐的依旧不恐。

以下说抑郁焦虑。

同学的同学,因在校被欺负,得了抑郁症!停在家几年不上班,幸亏她妈妈不离不弃,供她生活,几年后康复,回归社会,现在工作稳定!

事后她说,如果妈妈以“懒惰”为由,驱赶逼迫她“勤快起来”,可能就了,

而太多家长,在子女因心理问题暂停在家时,不关心原因,不询问缘由,以“懒惰”为由,驱赶逼迫,这样就会抑郁,甚至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知道的人不多,具体请百度。患者却很常见,就是那些停在家几年不出门的人!日本厚生省(相当于国内劳动部)调查过,这类人几乎是百分百心理问题。!

对于这些抑郁,习得性无助的,咱社会却没那么理智,洪卫兵一样喊打喊杀,

抑郁就是懒惰,

抑郁就是不努力,

这些不懂乱讲的论调,导致患者倍受歧视!

只在发生乔任梁,富士康十连跳之类的时候,象征性呼吁关爱抑郁症,怎么识别?怎么关爱?一个字不说…………这就叫“关爱”了,呵呵。

所以,抑郁才在家,而不是在家才抑郁。抑郁不是懒惰,也不是不努力,病根就在原生家庭(父母)。童年影响一生,心理学早就证实了。

一个人有焦虑症的偏向,总失眠,又不想去找

建议你还是找中医看看吧,才能知道病因和用药。

焦虑症每天应该干什么比较好

所谓焦虑症就是过分的紧张和担心,以及对还没有发生时期的预期焦虑,而且这种坐立不安的情绪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起码数月以上。虽然同为紧张担心,但不同的焦虑症患者症状特点差别也很大,有些以焦虑的心理症状为主,例如紧张、恐惧、忧虑和易怒;有些却是以焦虑的躯体症状为主,例如心悸、胸闷、疲劳和肌肉紧张;有些平时完全正常,但在没有任何原因的基础上会突然出现紧张恐惧,甚至感到自己将要死去的濒死感。所以不同症状特点的焦虑症患者可能需要的应对也是不同的。

大部分焦虑的开始可能会存在一些明显的社会心理因素,比如我昨天接诊的一位老师傅刚刚退休不久,在家无事可做,帮女儿带外孙子,但最近由于小学陆续开学,女儿将外孙接回家中准备返校上课,所以这位老师傅“失业”了,闲下来之后突然不知道应该干点什么,总是感到心烦意乱,胸闷气短,站不住坐不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位老师傅的焦虑实际上还是来自退休后的“无事可做”,是典型的因退休生活与退休之前生活不同,导致的适应障碍,所以我的建议是“找事干”,建立长时间的兴趣,承担外孙子放学接送工作。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精神障碍都需要药物治疗,像这位老师傅解决焦虑的来源就可以有效的改善他的焦虑。

如果焦虑的表现以躯体化症状为主,那么首先应该明确一件事情,所有不适的躯体症状是否没有躯体疾病作为基础,如果已经经过各种检查确定,就应该反复告诫自己:躯体不适来自于焦虑情绪,平静下来就不会有躯体不适了。另外,躯体症状的缓解最好的办法还是服药治疗,因为单纯依靠自我调整改善焦虑症的躯体化症状,虽然可行,但在自我调整过程中,不适症状仍然可能会加重焦虑,所以改善的过程不会顺利。

如果平时没有任何问题,突然之间表现出强烈的紧张、恐惧,仿佛自己马上就要死去,这样的急性焦虑谁又能受得了,哪怕我这个医生告诉你“焦虑症实际上不死人”,但你受得了吗?所以如果是急性焦虑,也就是我们说的惊恐发作,还是快去看医生吧,治疗效果其实很好的。

其实,焦虑症最主要的治疗是心理治疗,药物只能快速缓解和改善焦虑的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但每个人的心理治疗接受度是不同的,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心理治疗,而且带着紧张恐惧的情绪去进行心理治疗效果显然不会太好。所以,有些时候,药物治疗,快速改善焦虑症状,再进行心理治疗,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焦虑症乏力,还有躯体症状,怎么办

焦虑症乏力,还有躯体症状,这是焦虑症状的表现,焦虑症状又分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症状一般表现为提心吊胆、恐惧和忧虑的内心体验,伴有紧张不安的感觉。躯体症状,主要指的是在精神症状基础上伴发自经系统功能亢进所体现出的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口干、乏力、出汗、肌肉紧张等。

如果只是出现了浑身乏力,还有躯体的一些症状,这只是在临床分类上被称为焦虑症状的体现,焦虑原本是一种我们常见的情绪表现,但是由于我们的焦虑情绪越发的严重,而且严重程度与客观的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则为病理性焦虑,也就是在临床上被称为焦虑症状。

乏力,也就是浑身感到乏力,这在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发作当中是很常见的一种躯体不适的反应,广泛性焦虑症中感觉到的乏力,相对于惊恐障碍发作轻一些,但时间可能长一些,惊恐障碍发作后所产生的身体乏力感,可以说是浑身无力瘫软的感觉非常严重,这也是惊恐发作之后,躯体反应比较严重的典型症状之一。

其实,所有焦虑症状的体验都是在精神症状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躯体不适的感觉,而这些躯体不适的感觉,并不是我们身体器官所产生的疾病,也不是我们大脑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而所有躯体给我们带来的痛苦,都是由精神上的痛苦形成的,我们应该逐渐的认识到焦虑的偶然内容,也就是我们各种生活中的琐碎之事,要把它剥离出去。

只要患者本身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痛苦是一种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恐惧造成的焦虑症状,其根本就是我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当我们态度转变以后,就完全可以消除这种焦虑的症状,或是能够得到很大的缓解,但确实有一个问题是不好解决的,也就是我们态度的转变是一个很难很难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态度已经深深的植入到我们的人格当中。

这也是焦虑症在治愈过程中的最大难题,可以这么说,焦虑症患者要想使自己很快的治愈,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焦虑症状的消除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患者应该关注自己在“此时此地此环境”之中所接触的现实性也可以说对真实性问题的认识,而非对于一些虚构或不现实的事情,感到担心害怕或恐惧,也就是在焦虑当中所感到的预期性的恐惧。因此治疗焦虑症要有耐心和持久的心态,绝对不能操之过急,不可能达到一蹴而就把焦虑症治愈,一定要遵照医嘱,坚持治疗,逐步改变对待生活的态度。

其实,焦虑呢,是我们人类最普遍的一种情绪,但可以说绝大多数人感觉的焦虑是处境性的和轻微的,只要我们认识到一个道理,可能我们的焦虑会缓解很多,比如你就是有再急的事情,公共汽车也不可能因为你着急而来的快一些,而你越是感觉到公共汽车来的慢,越是着急,你就会加剧一种感觉,公共汽车来的越慢,把这个道理你琢磨透了,你的焦虑就会减少很多,或得到有效的缓解。

焦虑症会导致全天心跳过快吗

全天不太会,应该是一阵一阵的。。。

突发性的焦虑该怎么缓解

教你几个简单的办法,

最好是平躺。

闭眼,深呼吸三次(鼻吸口呼),要循序渐进。

然后简单做一下四肢伸展运动,再喝一杯温水。(去想像水流进入你的身体,然后顺着流动的血液扩散到每一个部位,被你的细胞充分吸收。)

用15秒左右去想象它

结束以后,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焦虑?

去找到原因,然后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直接问自己,人在焦虑情况下大脑思考会受到限制。所以先完成前面的几个。)

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突然会得精神病

[原创]我来淡淡我的经历,长话短说,我在发疯的上午还能和人正常交流,记得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时,姑姑来我家送节礼时,还能和姑姑交谈,等到中午吃饭时,就突然胡说八道了,当时都以为我是种邪了。没人重视。直到又过了大约两三天,彻底疯了,这才被送进精神病医院!在住医院送时,是小姑父用机动三轮送去的,那是九十年代,根本精神病人少之又少,我记得当时伸手打了小姑一把掌,小姑还气乎乎的说我是装的。在此之前是一点看不出我有病。

其实这个祸根早就种下了,在发病一年前我就出现了严重的神经衰弱 ,以前我在头条上也提过,当时看医生时,医生说神经衰弱是神经病的前兆,(当时凡是疯子,我们都称之为神经病),我只当作是一句戏言,没在意。认为一个乡村赤脚医生他懂什么,后来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刺激。慢慢的开始不太正常了,就像是做一道几何证明题,正常人知道向对处去证,而我们偏偏向错处去证。简单的说就是,面对同一件事情,正常人向好的方面想,而我们向坏的方面想。总之就是大脑思路和别人不一样了。最后越来越严重,直到发疯。我清楚得记着, 中考时病情就发展到中期了,出现了思维中断,严重走神。这是我病情好了之后回想起来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