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你们见过最惨的男人有多惨,来直接上图-东莞焦虑症治疗医院

你们见过最惨的男人有多惨,来直接上图

见过最惨的男人就是被美国警察杀害的黑人乔治,被用膝盖死死的压在脖颈上,直呼,“我不能呼吸”,但是并没有得到理会,直至死亡。

黑人的命也是命,可是在美国警察眼里黑人的命是不值得尊重的,他们用比杀死一只鸡还简单的办法杀死了乔治,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被残忍的剥夺,使闻者毛骨悚然。

此类新闻所以在美国屡见不鲜,民族歧视就是罪魁祸首,白人至上,有色人种沦为下等公民,在处处标榜主义的国家里,发生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暴露了其虚伪性。

今年会封城吗

一.今年会封城吗?

黑龙江真的是多灾多难,之前哈尔滨和牡丹江先后爆发了,如今又轮到了黑龙江的东宁市和绥芬河,黑龙江现有确诊本土病例8人,其中2人来自于东宁,6人来自于绥芬河。

除了黑龙江,新疆吐鲁番市,内蒙古的满洲里,还有四川都陆续出现了。

之下,人们变得更加焦虑不安。今年的会导致封城吗?

今年不会爆发第二波大规模的,也不会出现比去年武汉更严重的,大范围内的封城不会有,但是持续蔓延的地区需要暂时封城。

二.今年我们还可以回家过春节吗?还需要隔离吗?

1.冬季反弹的风险明显提高了,病毒在冬季复制能力也会增强,但是不意味着必须全国封城才能解决问题。精准防控的条件下,全国封城已经没有必要了。

2.卫健委首席科学家曾光提到,春节大家可放心返乡过年,除了这类人不建议长途春运。

年龄超过65岁并且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属于易感人群,抵抗力差,一旦感染,更难以救治,在当地过年会更安全。

3.春节我们做好的防控,只要人群里没有感染者,春运也不会发生重大的聚集性。

4.如果我们不是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也不是密切接触人员,疑似人员等等高危人群,那么即使回家过年,我们也不需要隔离。

蔬菜摊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谢邀回答!

本人坐标合肥,我哥就是做蔬菜批发零售的,期间我也帮他卖过一段时间,所以和摊贩们还算比较熟悉。所以对这里面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首先,我先回答你卖菜的利润问题。

因为我哥是做蔬菜批发零售的,所以对蔬菜的批发价和零售价都比较清楚,按目前合肥这边的零售价的行情看,正常一斤菜的利润一般都保持在50%以上,也有一些菜的利润会更高,也许有人会觉得利润这么高,卖菜也太暴利了吧,但同样的,蔬菜属于快销品,保鲜期就那么长,如果没有在新鲜的时候卖出去而导致腐烂变坏,损失也是很大的。当然,每个菜的利润都是不一样的,像青椒,土豆,青菜,洋葱之类的,这些菜都属于日常生活中比较热销的菜,所以正常利润也不会太高,因为讲究个薄利多销。但像某些反季节或营养价值比较高的菜价格就会偏高,因为这些菜种植的成本就比较高,所以对应的菜价就高一点,这样的菜利润通常都会高一点,一般都是80%以上的。如果利润太低菜只卖掉一点剩余的都坏掉了,那会亏损很多。

利润我们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一个月可以赚多少钱?那么,卖菜赚钱吗?答案是肯定赚钱,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做这行,就我所了解我哥的那些客户,有人一个月赚个一两万,也有人一个月赚了五六千,也有坚持不下去做不了几个月就不干了的。当然,能赚多少取决于你一天的销售量。因此一个月能赚到多少钱我觉得与很多因素有关。下面我简单分析几点:

第一.你这个摊位或者说市场人流量怎么样。如果平时来这个菜市场买菜的人特别多,那只要你会做生意,待人热情,物美价廉,那你的生意肯定不会差。如果本身这个市场就没多少人,没有什么人气,那就不要说赚钱了,你能不亏本就算不错了

第二.周边是否有大型的商超,其实道理和第一个因素差不多,我们都知道那些大型商超里面的菜是很便宜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做的都是连锁的,他们的货源的拿货价是很低的,存在天然上的优势,所以他们的存在会分流很大一部分人过去,从而导致你们这边生意不好。

第三.菜一定要新鲜。很多人去批发菜的时候为了图便宜,会喜欢拿陈菜,就是不新鲜的菜,这样无疑是给自己自断财路,经常买菜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菜新不新鲜,久而久之,你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差,最后关门大吉。

下面根据我的了解,我可以提供这方面的几个建议。

1.选择摊位的时候多去市场转一转,看看市场的人气怎么样在决定要不要在这里做,当然,往往人气旺的市场往往一摊难求,这就需要自己有精准的眼光。

2.做生意一定要热情,做事一定要大方,多争取一点回头客。顾客在你这买了几十块钱的菜,送他一把小葱小蒜的,其实值不了几个钱,但顾客就会感觉你这个老板人不错,下次买菜还会过来买。

3.如果胆子大点的话,可以选择在一些小区门口或者不远的位置找个门面做,门面的好处是你不但可以卖菜,还可以卖一些厨房里能用到的调味用品,甚至可以卖一些肉类(卖猪肉很赚钱的),现在的人生活节奏快,能就近买他们也不愿意跑远去买,当然你一定要 价格公道,唯一的不足就是成本租金相对高些。

4.一定要能吃苦耐劳,卖菜是很累的,菜贩们一般都是夜里一点多钟就去夜市里面批发菜,要看菜的品相,价格,往往都要搞到四五点天快亮的时候才会搞完,搞完以后就要回摊位开始铺菜,有些菜还需要打理一下才更有卖相。一般早上都要差不多忙到十点左右才收摊,下午三点左右再出摊卖到六点多收摊,接着还要再处理剩下来的菜。等回到家搞搞睡不到几个小时又要去拿第二天的货。

卖菜是一份很辛苦的职业,虽然对学历没什么要求,但需要能吃苦和长期的坚持才能越做越好!

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出行

恢复正常要看省份了,我个人觉得划分四个等级:

1、湖北。重灾区。

2、广东、河南、浙江、湖南。1000以上确诊病例,次重灾区。

3、1000到500之间的省份,如江西、山东、江苏、安徽、重庆等。

4、500以下到100之间的省份。比较多,占据绝大多数。

4、100以下确诊病例省份。

湖北不用说,要恢复正常,至少得三个月后,也就是5月份,只有这个时候,才是绝对安全,全部恢复正常,老百姓回归正常生活,在这之前的四月份,可以有重要工程开工建设,3月份,就别想了,停工停学等。

次重灾区:广东、河南、浙江、湖南等,确诊病例均过千,属于除了湖北以外,比较严重的区域,包括昨天新增病例,出现反弹,广东33例,河南28例,倒是浙江只有7例、湖南新增13例,这些区域因为属于比较严重的次重灾区,因此,要全面恢复正常,预计在3月低,也就是一个半月后。

500例到1000例的这些区域,差不多在3月中旬初,可以全面恢复正常。

500例到100例的,应该在2月低,3月初可以恢复正常。

100例以下的,我觉得再过十天半个月,就基本没啥问题了。

你都遇到过哪些奇葩的远房亲戚

我老公家有一个。

这个人是我老公的表弟的儿子,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平时没什么来往,至少我结婚几十年每年回婆家过年从来没见过他,也就是说从没见过他给婆婆拜过年。

从某个时候开始,频繁地给我老公打,各种麻烦事,有自己的,大部分还是别人,就是关于孩子读书的事,他以为我老公在大学当处长什么事都可以做到,于是到处吹牛揽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以前家里是座机,每次打,令人气愤的是没有一点基本的礼貌,一开口就问某某在吗,也从不问我是谁,更不要说称呼了,有一次跑来省城,找到我婆婆,(婆婆住在小姑家带小孩子),就是要借钱起房子,婆婆也是奇葩,说,你姑她们都没钱,去找你叔吧(我老公)于是就来我们家,那时我们家正全款买完房子在装修呢,而且这年刚好女儿考上大学,所以确实没钱借他,于是就住在我家没有要走的意思,而我家因为装修,乱糟糟的没地方住也没有时间招呼他,最后老公实在没法,给了他两千元说不用还了,也没钱借,这才从我家走了,然后又跑到我另一个小姑家住了一个多月,名义上是找工作赚钱,实际上天天睡觉、买,小姑的老公性格非常好,任由他住家里,连外出吃饭都带着他,我们兄妹间家庭聚会也一起来、一起走,婆婆天天在我老公面前说这个事,但她又不肯出面做恶人,最后只好我老公出面直接打做工作让他走了。

又过了一年又来我家了,说是已经找好打工的地方,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提前一多星期来了,天天跟个大爷一样住在家里,我们下班还要伺候他吃,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到还有两个女孩,家里一片狼藉,果皮、瓜子吐了一地,,我忍住没说话,老公问他怎么回事,结果说是也在长沙打工的老乡,他一个人无聊叫来家里玩的,把我气得够呛,老公是他们的家族之光,处长,大学老师,一直也很看重亲戚之间的感情,即使这种情况下也只跟他说了以后不能随便带别人来家里,不安全,他还不以为然,说都是你的老乡,她们的父母还认识你什么什么的.....言下之意是老公忘本了,好在这次过两天他开工走了,在离我家四十多公里的地方修高速公路,本以为安静了,可是,没过两天,又打给我老公,让开车去送一铺一盖两床被子去,最奇葩是,让我老公还给他带两条烟去......

这一下好脾气的老公终于发火了,回话说,某仔子,你有没有搞清自己是谁?你怕是以为你是我的长辈吧?

当然想也知道,过几天他的奶奶,即我婆婆的姐姐就打给婆婆告状是免不了的,还有,他在亲戚面前说我老公坏话也免不了的,随他吧,至少有一点好,他后来再没有来我家了,谢天谢地!

你见过脸皮厚的人究竟有多厚

以前单位一位大姐,脸皮之厚堪比城墙。

先说说贪小便宜这点她有多么招人烦。

办公室办公文具是单位每个季度集体采购,像一些工作用纸笔、订书机等等一些小办公文具。

就这些东西她都没放过,常常是下班装着就往家里带,而且大言不惭说,她孩子上学都没有买过笔,全部都是从单位拿回家用。

最关键的是,这些办公用品每次都是部门老总安排我去采购办签字领回来的,每次采购办都会登记我的名字,可是没过多久,办公室领回来整盒笔就全部没了,不用想,都是她给拿回家了。

没有了笔,书夹子也没了,别的同事都来找我,让我给部门老总汇报一下再去采购办请领一些。

一次两次,等我再去采购办拿东西时,采购办那帮人看着我都不乐意了,常常冷嘲热讽,意思就是整个公司就我们部门忙,用的办公文具一个月比得上人家半年了。

弄得我也是有苦难言,后来给老总说了这件事,老总好像是凶了她一顿,回来后,这老女人就横竖看我不顺眼,意思是我多管闲事,东西又不是我的,拿两根笔还要去告状。

我也很无奈,但是还是忍住没有和她吵。

这只是其中一件事,她属于那种明目张胆做一些让人烦的事,丝毫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

再说一个关于同事间聚餐的事,我们部门加上部门老总总共7个人,算是一个小团队,平日老总工资拿的高,请客吃饭那是家常便饭。

但是大家也有自知之明,谁要是有个喜庆的事,比如结婚生子、孩子升学,也会掏钱请个小客大家聚一下,除了她之外,参加聚会一次不落下,但是从来没有请客吃过一次饭,没错,是一次也没有。

有时候公司部门领导高升或者新同事入职,大家想自费AA聚一下时,这边岁数比较大的同事刚宣布这件事,没过一会,她就找个借口不参加。

不仅如此,我还亲耳听到她和部门另一个小姑娘发牢骚,为什么要AA?咱们女的去了吃不了几口饭,但是他们男的又是大鱼大肉又是喝酒的,每次都花很多钱。

那个小姑娘也是只是尴尬笑笑,没有回应她。这样的事情很多了,反正就是让她心甘情愿出钱,必须要让她有超值的回报才行。

不愿意AA聚餐,那也别每次别人请客积极参加,每次散场后桌子上的烟酒都往家拿不少。

她也绝对不是穷,家里条件好得很,单纯就是抠门。

还有一点让我们对她意见很大,是工作上的一件事。

有一次,总公司安排我们部门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做一个公司员工绩效方案,周一行政例会上要给老董回报,通过就要实行。

时间只有不到一个星期,这个工作涉及人员层面广,而且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可以说不是一个容易的活。

可以想象方案出来前,那段时间加班肯定少不了,刚好那段时间部门老总去总公司开会,都是远程开会讨论,然后我们再加班加点修改。

我们部门刚来一个小年轻,研究生毕业,高学历,也很有冲劲,大部分繁琐工作都是他来完成,往往我们加班走了他还在加班弄,我们一些老同事工作量减少很多。

而办公室大姐,老总去开会了,她溜得比谁都快,借口要接送孩子,基本上下班就走。

这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一点是,每天早上上班时,她都会找到主要负责的小年轻,打着给方案提意见的口气询问进展情况,包括数据都是怎么来的,不同人员绩效标准和依据等等。

我们当时也没在意,因为毕竟一个部门,这件事都要负责任,了解进度也是应该的。

因为大家集中精力攻克,这个方案雏形出来后,也解决了之前很多弊端问题,大家还是很高兴。

这件事其实小年轻出力最大,我们只是动动嘴皮,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他去落实、核对。

所以,我们心里也都默认这件事到时候汇报是由他来进行,在总公司会议上,代表部门来汇报,这是一件露脸的事,对小年轻来说,也是一次机会。

但是,最终结果让我们傻眼了,老总打来说,定下来让那大姐去汇报。

我们其他三四个人都蒙了,有个老大哥和老总关系不错,赶紧打去询问为啥,原来,这女人虽然不加班,人却没有闲着,每天都要给领导汇报工作进展,俨然成为项目负责人了。

里怎么汇报的我们不知道,肯定是添油加醋一番,把功劳揽自己身上。

有时候我们开电视会议时工作进展老总早就知道了,老总错认为这件事她知道的最清楚、最详细,所以定下她来汇报。

更可耻的是,汇报用的PPT还是小年轻做好的。

同事老大哥忍不住,在里和老总说了情况,老总回复谁汇报都一样,她也清楚,就让她汇报吧,这件事已经告诉大领导了。

最终,我们努力加班几天的成果让她给摘了果实,露了一把脸。

后来,我也从公司离职了,以前很多同事都保持着联系,唯独她,我刚从公司走就把删了,这种厚脸皮的人,和她在一起,只有吃亏的份。

广东每天都有新增本土病例,开学会延迟吗

经济发达省份的控制的确难度不小,一方面面临境外输入,另外一方面还有内部本土的传播,虽然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风险点依然是持续存在。这对于开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迹象,原计划的开学时间可能会做部分调整。

今天已经4月18日了,离第1批开学的时间只有10天不到,广东全省4月27日中学毕业班都会开学,但现在真的不能确定是否能够如期开学。

4月17日的数据还没有更新,但是我看到4月16日的数据并不乐观:

新增境内确诊病例5例,其中广州报告4例,深圳报告1例,另外还有一例境外输入确诊。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新增无症状者24例,为广州报告19例,佛山3例、东莞1例,深圳1例,虽然这些无症状者大多数都是境外输入的关联病例,但带来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其实,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就能够看出来有些城市开学不会那么顺利的,比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高三和初三学生能否在27日顺利开学,主要还是看接下来一周的情况,如果是继续出现新增和无症状者,开学大概率还是要继续推迟的。

那么对于整个广东省来说,高三年级是要实行省级统筹开学的,所以只要广州,东莞,佛山等地的开学问题不解决,其他地区也没法开学,我认为广东省要实现全面开学的话,必须要让基本控制。

但我注意到最近广东省对境外输入管控和相关关联病例的追踪还是很给力的,尤其是对外国人的全面核算检测也非常有效果,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排除风险隐患。

只要趋于稳定,广东省在5月份实现中学毕业班开学问题应该不大,但能否实现全面开学暂时不好判断,不仅仅要看,还要看当地的校园管控措施与能力。

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产

中产阶层是指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经济状况等方面高于小康水平,而没有达到富裕阶层的中高档水平的人群。

一个家庭生活水平、经济状况的高低,是由这个家庭的人均收入和家庭的人均净资产两个方面来衡量的。不是由家庭的某个人的收入多少来衡量的。

中产阶层的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净资产都是处于该地区中高档水平的。他们的个人收入也应该是中高档的。我国地域广大,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各个地区的经济档次标准不一。在武汉市个人收入的中高档水平是月收入:20000~10000元。

武汉市个人收入的档次占比状况:

第一档,最高档,高薪阶层,月收入:20000元以上。占比:6%。

第二档,中高档,中产阶层,月收入:20000~10000元。占比:12%。

第三档,中间档,小康水平,月收入:10000~5000元。占比:40%。

第四档,中低档,温饱阶层,月收入:5000~2500元。占比:28%。

第五档,最低档,低薪阶层,月收入:2500元以下。占比:14%。

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经济状况的档次由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人均净资产来决定。

上面列举的是武汉市个人收入的五个档次情况。个人收入的三分之二和家庭人均收入的档次是相对应的。家庭人均收入的100元和3万家庭人均净资产档次相对应。比如中产阶层个人收入是20000元~10000元。它的三分之二就是家庭人均收入13333元~6666元。对应人均净资产就是400万~20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武汉市家庭经济状况档次占比情况:

第一档,最高档,富裕阶层,家庭人均月收入:13333元以上。家庭人均净资产:400万元以上。占比:6%。

第二档,中高档,中产阶层。家庭人均月收入:13333~6666元。家庭人均净资产:400万~200万元。占比:12%。

第三档,中间档,小康阶层。家庭人均月收入:6666~3333元。家庭人均净资产:200万~100万。占比:40%。

第四档,中低档,温饱阶层。家庭人均月收入:3333~1666元。家庭人均净资产:100万~50万。占比:28%。

第五档,最低档,贫困阶层。家庭人均月收入:1666元以下。家庭人均净资产:50万以下。占比:14%。

家庭经济状况档次由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人均净资产两个方面综合得出。

比如某家:家庭人均收入是5000元,超过70%的家庭。家庭人均净资产是50万元,超过14%的家庭。该家平均超过70 14=84,84\2=42%。超过42%的家庭。该家的档次是小康档次最下级别。

家庭经济状况档次的占比,以家庭人均收入5000元和家庭人均净资产150万元为平均线三七开。高于平均线的占30%,低于平均线的占70%。中间档小康水平跨越平均线,也是三七开。家庭人均收入6666~5000元占12%,5000~3333元占28%。

这里所说的“富裕阶层”,并不只是指那些大厦千间,良田万倾,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有名的像马云那样的亿万富翁。还包括生活在普通人中的比较富裕的人。这里所说的“贫困阶层”,也不只是是指那些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生活在国家划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们。(武汉市没有生活在国家划定的贫困线以下的人)还包括生活在普通人中比较贫穷的人们。

在武汉市,第一档次富裕阶层的人们,主要集中在众多高校,东湖高新,科研设计,机关事业,航空铁路,证券金融,等部门的高层精英分子。还有少数做生意,办企业的人。

武汉市生活在最低档、贫困阶层的人,绝大多数是远城区里贫困地区的缺少劳动力的纯农民家庭,和极少数有特殊情况的城区的人。

在武汉市,中产阶层的标准是:家庭人均收入在13333~6666元之间,家庭人均净资产在400万元~200万元之间。

中产阶层是达到了财务自由的阶层。他们在生活中的吃、穿、住、行都是都是高档、大气、上层的。在该花钱的事情上是不会犹犹豫豫,瞻前顾后的,他们的日常生活潇洒大方。他们是高于小康水平还没有达到富裕阶层的中高档水平人群。他们用钱不吝啬,但是决不会无原则的瞎花钱。

在武汉市,中产阶层占全部人员的12%属于中上档水平。只有6%最高档的富裕阶层高于中产阶层。82%的人群低于中产阶层。

读者朋友,对比武汉市家庭经济状况的五个档次,你在哪个档次里?

你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哪个档次?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