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老年人常见哪些精神障碍-老人如果有抑郁症会有什么症状表现

老年人常见哪些精神障碍

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因家庭、生活、工作、经济等变化,以及适应不了社会角色的改变而发病。病后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哭泣、沮丧、不愿与人来往,同时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易疲乏等。由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记忆力减退不明显,而且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故应与脑器质性疾病相鉴别。指导意见老年人在老年期所出现的精神障碍,应引起家属及其亲人的重视,要及时带他们上专科医院诊治,以免病情恶化。

老年人患抑郁症需要长期服药吗

吃中药还有希望康复

抑郁症的我,一点力气都没有,我该怎么办

非常理解你的感受,我曾经陷入重度抑郁,恐惧焦虑的时候,感觉走路都费劲!

一直找方法,2019年彻底走出来的!只要认清了问题的根源,本质,就一定会走出来!

阿尔兹海默有什么症状

又叫做阿兹海默症,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由脑萎缩引起的疾病,多发生于65岁以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记忆力减退,语言功能弱化

在早期阿兹海默症中,远期记忆通常都很清晰,而近期记忆比较模糊。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老人,对于几十年前的事情记得特别清楚,对于昨天或者刚发生的事情,却没什么印象。

同时,这个疾病可能会影响语言功能,例如有时候会想不起一些常用词汇而不能表达出来,进而沟通困难。

二、行为反常

除了丧失记忆,阿兹海默症可能会导致患者举止异常。患者可能会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迷路,比如说到楼下公园遛弯,可能会出现找不到家的情况。有人可能会纳闷,他出去时还好好的啊。这是因为阿兹海默症前期具有间歇性的特点,所以他们不是完全处于痴呆状态。

阿兹海默症患者会遗忘你们之间的对话,可能出现反复问你已经回答过的问题。

不讲卫生的情况也很常见,有些非常注意形象的患者可能会开始穿脏衣服,忘了洗头,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

三、晚期症状表现:丧失行走、语言或反应能力

晚期阿兹海默症患者可能会丧失行走、语言或反应能力。最后,疾病会毁坏所有重要身体机能,比如吞咽。

如果你家里有65岁的老人,请您一定不要忽视这些前兆,因为治疗在疾病早期会更加有效,脑萎缩虽不能逆转,却能延缓症状。

老年人患了抑郁症,为什么一天好一天坏

是的,忧郁的心情是会影响到胃的,我的经验是自己主动去人多的地方,打打扑克牌,唱唱歌,胃难受可以吃小米粥养胃,做做转腰的运动,就是双脚站在转盘上两边转,一下向左转,再一下向右转,上午转15分钟,下午再转15分钟,坚持20天,

老年痴呆会有哪些表现

痴呆是指智力发育成熟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了原有智能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等脑的高级功能的减退。老年性痴呆指的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一大类疾病,它在以上的症状之外往往还会伴有人格改变、情感淡漠、行为幼稚及本能意向亢进等表现。

阿兹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 是痴呆症最常见的病因,可能导致60-70%的痴呆症。截止到2015年,全世界约有2980万人患有AD。AD最常见于65岁以上的人群,约6%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受到了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

近年来的健康宣传,加深了人们对老年痴呆危害性的了解,但也加重了大家对于老人精神状态的担忧,许多长辈对于自己是否患病十分紧张,偶有健忘的表现就会倍感恐惧。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简单的智力状态评价小工具——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MMSE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是痴呆筛查的首选量表,更重要的是它简单易行,任何人都能轻松学会用它来对智力状态作评价。

MMSE主要是从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和语言能力5个方面来检测的智力状态,测试者就像做试卷一样完成总计30道小题,最后依据总分来判断被测试者的智力状态。

评分标准

对于初中及以上学历者分数在27-30分为正常,分数<27分则可能有认知功能障碍,其中21-26为轻度,10-20为中度,0-9则为重度。

如果怀疑老年痴呆,不要盲目的紧张,可以先在家做个简易的评定。但MMSE虽然简单好用,要准确确诊痴呆状态,并对痴呆进行分型和治疗,仍需要全面的身体检查和更加详细专业的测评量表。

抑郁症会有睡不着、腿软无力这样的症状吗

先回答您的问题,会的!失眠、浑身无力是抑郁症最常见的躯体化症状。从您的问题来分析,您可能室是有这两种症状,但却不知道自己是否是抑郁症?那么小李大夫就给您来科普一下关于抑郁症的问题。

怎么知道说自己是抑郁症?

显著而持久且并不会随着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的情绪低落、对任何事不论好坏(哪怕是既往钟爱的事)都失去了兴趣、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日常活动中获得快乐)以上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抑郁症的患者也会心烦、莫名的担心、紧张、胡思乱想、总是担心会有意外发生,这是与抑郁如影随性的焦虑症状;再做精神检查的时候患者总是说“不行,想不起来,脑袋不好使”这是思维迟缓的一种表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学习困难这些认知出了问题的症状,对抑郁症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了自责自罪,认为自己现在过去做的事情都是错的,连累了家人、自己活着对社会也无益,萌生了的念头并付诸于行动;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躯体症状群一般会包括:睡眠、饮食、体重和行为活动表现异常,部分患者还存在疼痛,心动过速,口干,便秘等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具体诊断请参考下图。

我真的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最近很多人问我,抑郁症不吃药能不能好?事实上是可以的,但是只限定是轻度的,如果是中度或重度的那您必须来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1.药物治疗

批迎郁药发展迅速,品种日益增多,以下是目南国内外常用的儿种抗抑郁药。根据作用机制可以分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如氟西汀等;选择性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等;NE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 NaSSA),如米氮平;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 NRI),如瑞波西汀;5-HT平衡抗抑郁药(SMA),如曲唑酮;NE及DA再摄取抑制剂(NDRIs),如安非他酮等等。这里不具体介绍用药方案,因为药物的应用需要考虑个体化问题。

2.心理治疗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是情绪问题,可以治疗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其中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治疗以及人际关系疗法。具体方案需要您与您的心理治疗师共同商定。

3.其他方法

如果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效果都不好,不要灰心,我们还有终极武器那就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MECT可快速有效的治疗抑郁症,并头明显降低患者率,其留校可达86.7%~94%,优于药物治疗。

如果您不是抑郁症,那么我在这里恭喜您;如果您是抑郁症,请不要害怕,积极努力的面对他,听从医师的治疗计划,相信你一定可以战胜抑郁。

儿童抑郁症的表现症状

儿童抑郁症的具体表现很多,大人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

儿童抑郁症具体的表现如下:

1、情绪问题:情绪不好,悲伤失望,变得经常哭泣,产生一些奇怪的念头,如“妈妈不要我了”、“我不想上学了”、“同学看不起我”、“我以前做过某些错事”、“我没得到第一名”等。或者情绪偏激,经常发脾气,见什么都心烦,打动物,破坏玩具、文具。变得不爱学习、懒散、生活节奏,变得非常缓慢,父母及老师指出来,反而大发脾气。有时会突然说出“学习压力太大,死了算了”这种不符常理的话,要特别注意。

2、过分自责:当一些小事,一两次考试成绩下降,被别人超过自己时,总认为自己太差劲,是自己不够努力,怕同学看不起,郁郁寡欢,脑子钻进牛角尖,任人家怎么劝说,始终不能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3、行为问题:成一种退缩表现,较长时间不去上学,对学校有种种说不清理由的回避。无论家人如何劝,就是不去上学。怕见人、怕去人多的地方,变得孤僻、无言无语,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与家人交谈,想什么但就是不与家人说,会呆住不动,卧床不起。

4、躯体化:孩子变得体弱多病,经常诉头痛、胸闷、腹痛,不愿进食等,做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按躯体疾病治疗或吃些补品也不管用,病例1的小女孩就是这种情况。

5、精神病性的症状:有幻听,各种奇怪的想法,行为异常,还会有想法及行动。例2的男孩就有过的念头。

6、其它情况:睡眠不好,多梦、梦游、早醒、失眠。不思饮食,饮食少,有些节食减肥,挑食,每日三餐斤斤计较,当减得面黄肌瘦、无法进行学习时也不知悔改,抑郁与厌食形成恶性循环,还有体重明显减轻。

若父母及老师发现孩子有类似抑郁症的表现,一定不要想成是思想有问题,或者害怕来精神看病,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儿童抑郁症是完全能治愈的。但是要提醒大家只有到精神专业科医院来才会得到正确的治疗。不要把抑郁症想成是什么神经病或精神病,这是一种疾病而已,现在有一个很人性化的词把抑郁症叫做心灵的感冒,这个有两层意思,一是感冒人人都容易得,所以它可能属于心灵的感冒;另一个,不该有病耻感,抑郁症与重症的精神疾病是完全不质的病,现在最新的观点是:

1、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2、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疾病;

3、各年龄层次人群均可能患上抑郁症;

4、抑郁症患者不必有病耻感;

5、抑郁症需全程综合治疗。

平常中,家长也多与孩子沟通,给予关爱,倾听他们的感受,才会避免孩子患上抑郁症。目前治疗抑郁症也已经比较成熟,也可以带往医院进行治疗。

老年抑郁症吃什么药好

当人进入老年时,身体和认知功能都会退化,社会关系网络逐渐萎缩,随之而来的情绪变化也变得不可捉摸。当负面情绪积攒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的症状。

现在关注老年抑郁的文章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具体教导大家如何帮助老年人调整心态的实操文。本文作者姜楠,从事老年心理健康、长期照护和代际关系研究方向工作多年,在下面这篇文章中,她结合自己的实际咨询工作,给各位朋友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帮助抑郁老人的实操经验。

什么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中”认知”的意思是指”认识”或”思想”。因此,认知行为治疗被视为“思想的心理治疗”。

简单地说,认知行为治疗的信念是思想、信念、态度和观念的偏差,会影响情绪的经历以及情绪问题的严重性 (Beck &Weishaar, 2004)。这种治疗获得不少研究的支持 (McInnis-Dittrich, 2012; Mui& Shibusawa, 2008),特别是在处理抑郁症的情况。

思想影响情绪和行为的观点在如今并不新奇。试想像你在床上睡觉的时候,突然被楼下的一下巨响吵醒了。你认为这是有贼入屋了,这时你会不会感到十分惊慌和焦急?

但如果是以下情况:自己养的一只小猫,把楼下所有东西都碰倒。OMG,你会因此抓狂并对打破的花瓶感到惋惜,但却不会感到惊慌或焦急(古董例外)。

我们许多的想支配我们的感觉,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感觉 (惊恐和愤怒) 是完全关系于我们如何解释某些事情 (碰撞声)。

思维如何影响情绪反应

忧虑是由于对事情的演绎过于悲观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 (Beck &Weishaar, 2004)。

举例说,有两位老人都经历了轻微中风的疾病,情况不坏,说话能力没有太大影响,进行康复治疗后成功走路机会有90%。

第一位潇洒的老人觉得只是轻微中风的疾病,90%可以完全康复,感谢上天眷顾,因为他觉得病情可以是更严重的。

这位潇洒老人努力参与康复治疗,计划康复后继续进行健康的生活,作好预防疾病的工作。他的情绪稳定,处之泰然,满有希望。

另一位悲观老人,非常忧心,惧怕可能会再发生的第二、第三次中风。因为他觉得已经发生过一次,他又怕自己是10%不能康复的病人。

悲观老人朝着所有可能发生但又不一定会发生的情况里想像。他感觉忧虑、无助、失望和抑郁。这例子明显指出抑郁症患者的偏差思想其实是十分复杂的。

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处理抑郁情绪

抑郁状态下所启动的注意力和处理能力减少,负面思想大多是抑郁的人不自觉地出现的。要让认知行为治疗更有效,抑郁的人需学习察觉自己负面思维浮现时的处理方法。忧虑者要学会一旦发觉出现负面思想的时候就立即纠正,要有决心去提醒自己克服负面思维。

正如上述的悲观老人,当他一开始想到可能自己是那10%不能康复的人,他要告诉自己是90%会康复的。他要不断提醒自己,思想要正面和积极。事实上,人们经常担心的都是一些鲜有发生的事,忧虑只是强加给自我的压力。老人需要学习如何做选择,因为快乐也是选项之一。

对很多人来说,采取这样的思想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巧:留心个人的思想,有足够的练习后,这种技巧会成为惯性,因而减少严重忧虑或抑郁危机的出现。所以,认知行为治疗法较其他的治疗法有效 (Beck &Weishaar, 2004)。

我们可以将认知行为治疗法当作学习外语一样,需要不断练习,要分析自己的思想,调整和控制自己已有的偏差想法。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技巧越多,效果会越为显著,并容易养成习惯,最终能达到持久的效果。认知行为治疗法很像学校里的课程,有作业可以帮助学习。

最适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老人

并非所有忧虑抑郁的老人都适合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法,是因为在应用的过程中,老人要有能力明白自己的思想和愿意讨论感受。

因此对于那些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老人来说,认知行为治疗法的效果最好。能够懂得思考,了解且能表达自己情绪和分析行为,是认知行为治疗的基础。

老人需要愿意对自己及对治疗怀抱着一个自我开放的态度。对于十分自我和极不愿意求助的老人则功效较少。换句话说,老人必须愿意参与了解思想和感受的过程。

对于有严重记忆困难或有限专注能力的老人来说,认知行为治疗未必有效。因为老人需要首先学习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偏差、消极想法和痛苦情绪,以便将来在类似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察觉。这不但需要专注能力,更需要老人自己下定决心去面对和改变。

老年抑郁症是不可能自行解决的,它不但会促进身体衰退,而且很可能导致更大依赖性和与社会隔离。治疗研究已经表明,认知行为治疗法对于老年抑郁症有明显的功效。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