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怎么和重度忧郁症聊天-你是如何与自己的抑郁症相处的英文

怎么和重度忧郁症聊天

注意保持笑容,用阳光的一面面对他,用积极向上的情绪带动抑郁症病人,抑郁症病人会在一定程度上无形中受到影响。必要时应去医院就诊,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理和治疗。

怎样和抑郁症的孩子交流

你好:这的确是个复杂的问题。首先家长需要对问题有合理的认知,才会有合理的做法。比如爱,爱是在乎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能欣赏孩子,接纳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能鼓励孩子,再就是引导了,就是在了解孩子的天分、能力、想法的前提下和孩子共同去改变;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强加到孩子身上,不能简单否定、指责、挖苦等;还有就是注意家长对自己的事情的处理,因为这个也是影响孩子的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我不知道孩子的具体问题是怎样的,具体表现怎样,所以给不了具体的说法,只能说这些道理。希望能对家长有帮助,就是这样的思路,家长应用到具体的事情上就是了还有,如果孩子有自知力,就是知道自己有问题了,可以对孩子进行专业的心理分析和治疗,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该如何与抑郁症的人恋爱

这样的情况一般是不存在的,在明知对方有患抑郁症时,要谈恋爱是接受不了的,也是谈不下去的。如果说轻微的,可能一开始不了解情况,是在谈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患有抑郁症后,但又感到对方为人还不错时,让你自己作选择,如你可以继续与对方谈恋爱,同时你应该从善意的关心对方出发,针对对方工作生活压力过大,有明显的精神负担问题,甚至患有抑郁症,你要建议对方去求助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去关心自己,去树立战胜抑郁症的信心。

父母如何与抑郁症或者自闭症孩子相处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老沈,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双向障碍等精神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关注我私信我,了解更多知识!

自闭症和抑郁症,这两者是完全区别开的。

自闭症,更多是先天性的,其实有三个最重要的区别,第一,自闭症患者不看人的眼睛,总是眯缝着;第二,哪怕天空再蓝,自闭症患者看上去都是灰蒙蒙的,第三是胸闷气短。其他还会夹杂神经衰弱的症状。一般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而抑郁症,更多是后天形成的。多见于成人,小孩子很少有患抑郁症的。成年人由于感情和社会压力等等容易造成抑郁症,它会有不同的程度高低,相对于自闭症,治愈率还是蛮高,自闭症的孩子很有可能会伴随他的一生。

如何和抑郁症孩子相处呢?

抑郁患者会有无助感,并伴随孤独感,觉得世界将ta遗弃了,潜意识里用抑郁来惩罚自己。陪伴他们,需要非常有耐心,同时需要常常提醒Ta,你并没有错,一切都很好,你并不需要通过这样的惩罚自己。

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只要看事情好的一面而不是坏的一面,"或"这都是你想出来的。你起床走走,就会感觉好些了。"这些话的潜台词就是,他们可以选择怎么去感受,却自觉选择了抑郁。这种话不但麻木不仁,还会使ta觉得被孤立。

"你只是太敏感了"或"你为什么总为各种小事烦心?"这样的话等于否定了抑郁症患者经受的痛苦,且完全无视他们是在和一种很难应付的精神疾病作斗争,而不是个人性格上的软弱或缺陷。

很多患者不愿意面对自己得了抑郁症的现实,这时候如果我们把他们当作病人,很可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卑,让他们更加封闭自己,这样只会导致病情的恶化。我们应该把他们当成正常人来看待,与他们正常的交流沟通。

及时地帮助他们寻找专业人士才能尽早让他们真正脱离抑郁。

如何和自闭症孩子相处呢?

对于自闭症患者而言,具备耐心、爱心是最基本的,唯有如此才能与他们进行适切的沟通,进而引导他们表达出他们的真实需求与情感。

1、运用视觉教具和个人爱好激起孩子学习。自闭症儿童是视觉考虑者和学习者,视觉教具能协助他们学习数字,单词和找准方向,将知识融入孩子的个人爱好中,这些都是一些自闭症儿童自己难以应对的工作。

2、运用直接交流和鼓舞的相互作用。要留意不要运用过多不必要言语,用简练的解说和辅导,在必要时重复几遍。自闭症儿童的口头表达是一种应战,在给予辅导时供给视觉描绘。

3、鼓舞孩子与别人互动很重要。参加包含互动的鼓舞和活动。刚开始参加的自闭症孩子,应该测验重复他的声响和举动以便于发生互动。这对还没有开展出言语技能,不善于表达的孤独症孩子特别有用。

4、了解自闭症儿童沉静和自我损伤行为的动机。这些行为的首要原因是自闭症儿童的感知很灵敏。例如,特定光线,声响和接触可以导致孩子不安,并引起不适。撕咬衬衫和拽头发等自我损伤行为很可能是遭到影响的反响。供给代替物品往往有助于解决问题。

5、自闭症儿童常常对一个特定的事物变得执着或一种特定活动有特别天分。应该运用这种爱好。例如,如果孩子对拼图感爱好,就可以用它协助孩子学习核算和辨认单词。

在你焦虑抑郁的时候是怎么排解和安慰自己的

焦虑抑郁是非常普遍的情绪状态。如果主观上感到强烈痛苦,或客观上严重影响了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那么需要及时去正规精神专科确诊,看是否需要精神科的帮助。若评估你的状态也存在明显的心理原因,那么在坚持遵医嘱治疗的情况下,在状态适合的时候,需要及时加入并坚持专业的心理帮助。

如果确诊暂时不需要精神科帮助,但本人主观感受到比较强烈的痛苦,或客观上比较严重的影响了生活中的很多或某些方面,那么建议直接寻找并坚持专业的心理帮助。

若是轻度的、短暂的焦虑抑郁,那么可以自行搜索到很多帮助自己从暂时的情绪中走出来的方法,在此不赘述。但是既然提出来这个问题,感觉很有可能你自己搜索的方法并不太足以帮到你。这有可能说明你的焦虑抑郁并不属于轻度的、暂时的。那么就请参考第一、二段提到的建议。必要时接受正规专业的精神科治疗,以从精神医学角度科学有效地改善你目前焦虑抑郁状态。再有,必要时接受正规专业的心理帮助,以从心理角度科学有效地探索你焦虑抑郁状态的根源,寻求相对稳定深刻的改善。

需要强调的是,精神科治疗、心理帮助、个人的主观意志是帮助自己的三大资源,根据抑郁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及原因的不同进行选择。但无论轻中重度的抑郁焦虑,个人主观意志这个资源都需要好好利用起来。基本上完全可以依靠个人意志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坚持适量运动。利用好这个免费的资源,本身就大有裨益。还可以促进另外两大专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说会节约你花费在其他两大资源上的金钱、时间、精力,促进你状态的改善。

如何跟情绪相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不建议大家压抑自己情绪,有好的心情时应该大声说出来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心情,有坏的心情时也要说出来,人要有一个发泄的地方,但要注意你可以发泄出来,但不玩伤害到他人,因为照顾你情绪的人一定是最爱你的人

男朋友有抑郁症,我该怎么和他相处

不要放弃,好好对他,好好开导他,这种男人一般都是内向的男人,有心事又不敢怒又不敢言。太压抑了才导致的抑郁。想想也挺可怜的!您应该带他看看医生,真得干预一下,不然这个病发展严重了后果挺不好的。您辛苦了!帮他吧。

抑郁症患者如何进行自我开导

如果长期感到抑郁,或是已经被专业人士诊断为抑郁症,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简要回答一下,药物治疗和日常自助(也就是题主问的自我开导)两方面:

药物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有时候,药物治疗是必须的。很多人会担心吃抗抑郁药会导致成瘾,因此抗拒用药。实际上,抗抑郁药并不会让人成瘾。但每个人对于每种精神科药物的反应都可能不一样,你需要花一些时间去尝试和调整,从而找到合适自己的药物。这里我们给大家介绍John Preston, PsyD, 和James Johnson, M.D. 在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made ridiculously simple 第七版中提出的一张图表。值得注意的是,本书采取的诊断依据是《精神卫生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目前使用的版本为第五版,但仍有参考价值。

a. 什么情况下,我需要选择药物治疗?

如果你持续的存在植物性症状(vegetativesymptoms),应该考虑寻求药物治疗,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患者在生物化学层面上出现了紊乱。和抑郁障碍有关的植物性症状有:睡眠改变、食欲改变、疲劳感、减退、注意力严重无法集中、记忆显著减退、白天感觉很不好(特别刚醒来的时候)、完全无法产生愉悦感等等。

具体哪种情况下该采用药物治疗和/或心理治疗,可以参考下面的自查树状图(decision tree):

b. 用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虽然药物可以帮助消除或减缓植物性症状,但抗抑郁药不是快乐药。它无法让你的空虚与不快乐消失不见。

其次,药物的生效需要时间,一般2~4周起效。很多人没有立刻看到效果,以为药物无效而私自断药。而随意停用药物会增加复发几率。切忌在和医生讨论前就擅自停药,不然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但如果过了6-8周,你依然没有感受到抗抑郁药带来的效果,应该和医生讨论,医生可能会更换药物剂量或种类。

而服药开始后,个体需要的服药时间不同,通常服药6-8周会度过抑郁急性发作期,但这时不能停止继续服药,通常需要继续服药6个月,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用药剂量。如果过程中复发,则恢复用药。

另外,抗抑郁药可能会有副作用,比如刚开始用SSRI时,可能会感到嘴干、恶心、头痛甚至失眠。有些药物的副作用会随着时间过去而逐渐好转。如果没有好转,可以告知医生,医生能通过更换药物或改变原有药物剂量等降低副作用。

最后要说的是,抑郁症患者因为受到抑郁影响,容易对治疗感到绝望和消极。特别对周期性抑郁症患者来说,反复经历发作会让人沮丧而疲惫(Van Rhoads & Gelenberg, 2005)。但保持对治疗的期待是重要的,研究发现,如果人们越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在治疗中获益,那么治疗的效果也会更好(Rutherford, et al., 2010)。

除了向专业人士求助外,也有些日常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抑郁。

你可以写日记。不止记录发生的事件,而是要记录围绕这个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处于抑郁状态的人时常会描述自己的思想像是“被困住了(stuck)”,好像头脑结成了一块,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写日记正可以帮助我们同自己的心智(psyche)对话。在写作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察觉自己过去没有意识到的、一闪而过的念头。而当个人主观的想法变成客观的文字呈现在纸上,你就可以去观察它、去改变它、甚至去摧毁它,你可能会发现面对同样的事情,你可以用一种与当时不同的去描述,用不一样的感受去应对(Grayson-Mathis, 2002)。

记住自己感受良好的时刻。即使接受了治疗,我们也会有感觉非常糟糕、甚至生不如死的时候。但是,记住自己曾经感受良好的时刻,这样我们会知道抑郁带来的痛苦不会是永恒的,而自己有能力感到快乐。

最后,要对抑郁有合理的期望。和抑郁为伴可能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会经历一次甚至多次反复;而即使经过治疗,我们在将来可能依然会因为一些事感到低落或痛苦。虽然治疗无法彻底消除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更好地和抑郁共存,到那时,可能你会发现抑郁也并非那么可怕。

总之,我们至少希望你能了解一件事:抑郁确有其事。它是一个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并不是一种臆想。如果你自己深陷抑郁情绪,要寻求治疗和帮助;如果你身边有人表现出抑郁,你可能无法理解,但至少可以尊重。

以上。

欢迎关注头条号KnowYourself,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学社区,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才会喜欢。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