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会不会遗传-家人如何对待焦虑症病人的问题

焦虑症会不会遗传

焦虑症是会遗传的。研究表明,很多的焦虑症都是跟亲属的病是有关系的。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同双胞胎,如果一个人生病了,另一个人患病的几率是50%,如果爸爸妈妈当中有一个人得了焦虑症,孩子患病的几率是25%,如果父母生双方都是焦虑症患者,孩子的患病率会达到50%以上。

家里有个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该如何与之相处

多带他去人多的地方社交活动。热闹的地方

亲人抑郁且焦虑,该如何帮他缓解呢

谢谢邀请,处在抑郁症焦虑症心境障碍下控制人的人往往是无意识的,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出了问题,他们会沉浸在自己的头脑思维当中,一如既往的编织作为受害者的故事, 一如既往地逃避当下惧怕未来,所以作为亲人最大的帮助就是引导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行动起来,配合生理治疗跟心理干预,塑造一个接纳宽容的氛围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再这样的环境下, 他们才能交付身心。

此外抑郁症其实是对鸡汤免疫的,如果你抑郁了,你去看心理医生,他们常说抑郁是情绪的感冒,抑郁是一种疾病,一个人患有抑郁症,和一个人得了感冒,得了糖尿病,得了白血病的描述是具有同样的意义。对于感冒的人,我们会说多休息,补充维生素,对于糖尿病患者,我们会说要忌口,要注意及时注射胰岛素,对于白血病人,我们会说,祝福你早日找到适合的造血干细胞捐赠人,但是作为陪伴在抑郁症身边的人,我们绝不要说,加油,坚强一点就撑过去了!如果没有恰当的治疗手段,这些病是好不了的!因为它除了生理症状外更多的牵涉到心理层面!

无论你以多大的善意,多深的爱意,去告诉一个抑郁症患者,坚强起来啊,都极可能会造成伤害,因为抑郁症患者会因为自己的疾病不被了解,不被接受,而越发悲观,越发无力!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收起你的自以为是的关心,把他们当成普通人看待就可以了,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这句话很难听,但是请记住,这句话是跟抑郁症患者相处的核心!

不要认为一些关心的话语,就可以帮助患者走出低沉的情绪,也不要觉得一些鼓励的言辞,就可以帮助患者重拾开朗。健康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抑郁症患者的感受,他们的伤心,恐惧,无助,绝望,永远体会不了。

他们站在喧嚣的人群中他们笑不出来,处在清新的环境他们甚至感觉窒息压抑,像是溺水之人无法呼吸,“别哭了,坚强点儿”;“别伤心,会好起来的”;等等,其实这些空洞的安慰话语任何意义都没有,要陪伴他们首先要收起好为人师的心态!

贸贸然的抚慰和鼓励,无论承载了我们多少的爱意,都只是把我们所爱的那个人,推向距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深渊,甚至再也回不来,所以在《了凡心疗愈》里提到,最好就是说出你自己的感受,这样他就能感同身受,比如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去感受他们的感受,这就是共情!他们感受到的,你也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沉默的陪伴在抑郁症患者身边,很多时候,就是对治疗最大的支持,无论他说什么,都不要忙着判断,忙着得出什么结论,或是忙着安慰,只要安静的倾听,并且引导患者说出更多就好,能够得到抑郁症患者的信赖,是一种福气,因为这是几乎交予了生命的信任。不要辜负了这种信任,不要想着我要回应什么,我要鼓励什么,只要让他们相信,他们可以什么都跟你讲,就可以了!

抑郁症患者也是自我封闭的,他们会非常轻易地去怀疑,于是也很难主动求助身边的人,让他们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同样也很有可能会遭到他们的反抗,那么首先给他们一个拥抱!拥抱等肢体接触会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叫催产素的物质。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你变得更开心,也有助于缓解抑郁。所以和你想要帮助的人相拥,用肢体接触来减少抑郁情绪。去传达“有你在身边,我很开心”这样一个信息。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抑郁症患者,不要因为他而影响了自己,甚至被患者影响,也出现了抑郁症状。不能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是无法给你爱的人足够的支持。你自身的情绪状态,自身的心理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了凡心疗愈》就是基于这样目的,惠人达己,成为自己的疗愈师,提升你的意识后, 你才有能力帮助别人!

就算抑郁症患者开始接受生理治疗,也会由于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比如说发胖,腹泻,失眠,脱发等等,而让抑郁症患者对药物治疗心生抗拒,合理的生理治疗,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其重要程度是可以挽救生命的,在接受生理治疗期间,我们要以温柔和坚定去守护他们,让他们遵医嘱,坚持吃药,定期复诊,把生理治疗长期的坚持下去!

在做生理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疗愈,这样双管齐下,方能一劳永逸!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这类心境障碍最大的问题性在于其高复发率,躯体症状经过生理药物治疗一时得到了控制,但是一旦外界压力刺激等再度袭来,就会复发,导致他们对于痊愈彻底丧失了信心!

所以要引导他们从心理层面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他们活在自己的头脑世界里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他们在受苦,他们才是最痛苦的,没有人理解他!有的人带着这样的遗憾就那样走了!

对于已经出现了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绝对不要对他说,为什么要寻死,有勇气为什么没有勇气活下去这一类的话!因为有心的抑郁症患者,结束生命是一种解脱,就好像癌症患者在经历了病痛折磨之后,反而会淡然地面对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痛不欲生都结束了!

患上抑郁症,并非与幸福绝缘,接触过很多患有抑郁症很多年,有的人事业爱情双丰收,有的人成为了家庭的支柱,还有的人甚至已经子孙满堂,患者不会因为这个疾病,而失去幸福的生活,如果你想要帮助他们,就要跟他们一起努力寻找人生的意义!

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因此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推动自己!所以应当给别人一些空间,爱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和你一起参与而不强求你,离开你亦无须言歉疚,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你,那么!相处就是真诚的,并且能彼此滋养,才能共同走过生命的幽谷,到达鲜花怒放的秘境!

家有抑郁症、焦虑症病人怎么办

您好!抑郁症、焦虑症病人的家属,是被忽视的群体。家属陪护期间也是非常辛苦的。一旦怀疑患者患上此类疾病,应立即奉劝患者去精神科就诊。患病期间家人需要了解患者康复的全部过程,爱

与患者相处的重要步骤:

一、极期的应对(症状最为明显的时期)

1、处于极期的患者,休息是最重要的。理解了这一点对如何避免促使患者行动,不要激励或训斥患者都有重要意义。患者沉默寡言,懒得说话时,应避免勉强与患者交流但。尽量让患者感受到,家人就在身边,时刻期待着他早日康复。让患者始终有一种安全感,在此期间有患者不按时服药,悲观地认为药物也没有用处,或经常一个人发呆,慢慢忘了服药。家人密切观察,及时提醒,比如什么时候该服什么药。

2、预防。

在这个期间,是必须引起注意的重要事项。一旦患者暗示或流露出要的念头,与患者讨论有关的话题是难以避免的。应先耐心倾听患者的想法,然后简单扼要地向患者强调家人的看法。例如,当发现患者自然自言自语“还不如死了的好”,或流露出外出时想从什么地方跳下去的念头时。家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用诸如此类的话来训斥患者:“你有这种想法,真是混蛋,对得起家人的期望吗”?

因为这样一来,不但没有起任何作用,反而让患者感到不能被家人所理解。真的不如死了好,变得更加悲观了。

此时此刻家人应沉着冷静,耐心倾听是什么诱因让患者产生这种想法。尽量让患者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体验,对其痛苦表示理解,向患者清楚地传达对家人的恶劣影响。这个时候可以这样劝说患者:“听医生说患抑郁症时特别痛苦,难以想像的悲观,挺过这段时期一切都会变好的。看着你难受我们也不好受,但是千万不要,因为你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如果你了,我们也都了,你活着对于我们这个家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发现患者有言行,应立即和主治医生联系,尽早就诊。

二、恢复期的注意事项。

进入恢复期后,家人应了解病情恢复的过程和应采用的疗养方法。

1、病情时好时坏,一进一退。

恢复期的要点之一就是病情时好时坏,一进一退。患者虽然知道这种特点,可是,实际上,当症状稍微好转后又加重的情况下,会感到非常丧气。这时候家人安慰说:“听说恢复期总是时好时坏,一进一退,果然如此啊,这可是恢复期的特征哟”。这种安慰对患者帮助很大,这让他正确理解现在的状况,增强信心。

在这个时期,不要催促患者积极活动,只能耐心等待患者慢慢地恢复,任何勉强的行为都起反作用。如果患者在家里呆烦了,想出去活动时就热心搭腔:“好吧,我也正想散步呢,一起出去走一走吧。”患者如果是家庭主妇,家人应该尽量承担家务,让患者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患者可以适当帮家人干些家务,但要避免过劳英不干的尽量不干。

2、不要期待情绪能够转换。

抑郁症患者的家人常常想换换环境,病情也许会好转,例如带着患者去旅游或者逛街,购物等。如果患者处于恢复期,身体状况允许也不是不可以。这时候的安排应该比平常要轻松些,而且要有心理准备。但患者旅行后情绪可能没有任何变化。

家人希望通过旅行让患者得到情绪转换,实际上环境的变化不能让患者情绪转换,患者无论做什么脸上都闷闷不乐的表情,家人要理解这种状况,这没有什么,这就是抑郁症的特点。随着病情的好转,在与医生协商后,根据恢复的程度,逐渐的让患者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如照顾小孩儿等。

让患者有意识的逐渐恢复自己原来的家庭角色,但不要急于复归社会。本人如果急于去单位上班,应规劝患者:“现在还为时过早,不要勉强自己,等过再过一段时间好彻底了,再慢慢去适应”。总之,家属和患者要了解抑郁症恢复的过程规律,顺其自然,不能勉强蛮干。

3、注意家人自己的心理健康。

前面一直讨论家人如何关照帮助抑郁症患者,他们为了患者康复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牺牲。不用说,一旦家里人得了抑郁症,不仅仅对于本人,对整个家庭都是重大事件。抑郁症患者长期患病照顾的人慢慢也会感到精疲力尽,有的夫妇一方得了病,令一方全力照顾,等患者快康复了,照顾者疲劳累积,特别是紧张的神经一下松弛下来,不知不觉自己也得上了抑郁症。这样一来,夫妇交互发作,形成恶性循环,或者一方长期患病,另一方在看护的过程中也陷入抑郁症的泥潭。

为了避免以上困境,家人应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注意休息。

最后要强调的是,家人是抑郁症患者不可缺少的力量,不过家人一定要充分理解患者创造理想的、有利于患者的养生环境,这对患者是至关重要的,请一定好好体会其中的奥妙。祝好!

@依云心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领域: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社恐干预,喜欢写温暖而走心的文字!欢迎关注并转发,持续获得心理学常识!

焦虑症会遗传吗

引起原因比较多,不一定有遗传,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肯定会有影响,特别是心灵方面的。

抑郁症患者如何自控

作为曾经的重度抑郁症患者,感觉药物治疗只能治标,最后靠自己自救走出来的治愈者,我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情绪是不可控的,比如伤心哭泣的时候无法命令自己马上开怀大笑,开心的时候也会对低落的情绪不屑一顾。情绪不比我们的手臂,你让它向哪它就向哪。

所以,自控情绪,是个伪命题。再抑郁患者还要自控情绪,更是不可能。一个人的情绪,好比我们手机的操作系统,而后天学会的各种技能和自控等,都相当于一个个独立APP。

抑郁症患者的问题在于操作系统已经中毒快崩溃了,还指望某个APP能拯救整个操作系统?所以我们重点是情绪这个操作系统的修复,是需要重新刷机,还是其它方法,终归第一句,先修复系统运行环境,才能再运行上面的APP。

题主说确诊双相障碍,这个很复杂,且了解的信息也比较少,所以不敢妄下结论。建议还是遵守医嘱治疗。

但是内心,一定要明白一点,抑郁症是复杂的大脑和思维疾病,虽然常见,但是治疗方法和其它的普通疾病有截然的不同。其它普通疾病,只需要医生明确确诊,药物对症,那患者基本按照医嘱服药等就会治愈,中间可以说医生和药物的效果是80%,患者自己的参与性只有20%不到。

而到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时候,我个人感觉,这方面的药物和心理医生治疗,只能达到50%,且一旦脱离心理咨询室,回到原来的环境,那治疗效果衰减得特别厉害,因为导致抑郁的环境没变,导致我们抑郁的源头并没有消灭,这就是抑郁症如果不自己积极自救就很难彻底治愈的原因。

想想,你的伤口发炎了,去医院的无菌病房医生给包扎之后,你又带着伤口回到那个细菌横飞的固定场所,你能不再感染发炎么?

我爸有点焦虑症,现在每天沉默不言,作为子

我也有轻微的焦虑症,一焦虑紧张就会失眠,心跳加快,索性自己发现了,我就开始了饮食养生。你可以带你父亲出去走走,散散心,多和他聊天,和他聊聊你的工作,聊聊你的苦恼,也可以和他一起做饭做菜啊,说喜欢他做的饭菜啊,你要让他知道,他很重要,你们很需要他。

焦虑症病人怎么才能静下来

焦虑的人,是为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在患得患失,是对某件事缺乏了安全感!

焦虑的人,应该先停下来,放下目前的这种状态,去旅旅游,换个环境,让自己的身心都放松一下;也可以去爬爬山,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净化自己的身心;每天坚持加强运动锻炼,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内心更强大!

调整到眼下自己最想做的和最该做的事是什么,只做眼下的事,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坚持下去我们就过好了这一年!

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让每天都充实而忙碌!

我们不做杞人忧天的那个人,我们不做患得患失的那个人,我们不做为未来恐慌而失去了自己的那个人!

找到自己,活着当下!缘来缘去,就让它一切随风!

有一个焦虑型抑郁症父亲,应该怎么办

怎么知道你父亲忧郁了?你父亲只是脾气急躁而已,你要用宽容的心跟你爸聊聊,跟爸爸说这样对待狗狗不好,有什么烦心事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为什么不轻松过日子呢?急躁的话会引起很多病的,比如高血压,急性脑梗,冠心病等,这么大岁数了什么都经历了,还有什么好急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