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网瘾少年游戏叫什么名字-网瘾是不是一种病

网瘾少年游戏叫什么名字

网瘾少年题材的游戏名叫《飞越13号房》。这款游戏以电影互动游戏的形式,讲述了网瘾少年被送到“感恩”校园治疗的故事。玩家将扮演青春期的网瘾少年,经过一系列的斗争与抉择,走向不同的结局。

面对网瘾学生,班主任怎么办

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和一个网瘾少女处对象,怎么找话题聊天

恋爱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每天下来跟女朋友的交流很少,甚至好几天都没有什么话,跟女朋友发信息也爱理不理的,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弄清楚你的女朋友是不是真的在冷落你。是不是你们恋爱的时候就是这种相处模式,只不过当时你的心思全放在你的女朋友身上没有注意,现在发现这种相处模式你并不喜欢。亦或者是你最近情绪比较低落,渴望得到安慰,结果就觉得你的女朋友不够体贴。不要表现得太心急。感觉女朋友冷落你你的心里肯定不舒服,或许是因为你不小心做了什么惹她不高兴了,或者只是她自己情绪不高,不想搭理你。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要急着去质问你的女朋友。先坐下来冷静冷静。仔细回忆一下你女朋友最近一段时间有没有情绪异常的地方。她会不会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没有心思顾及到你,或者严重的话她有什么事想不开,钻牛角尖了。如果是的话,那你就要好好发挥你男朋友的作用,尽可能的帮助她。要更热情的对待你的女朋友。不要因为女朋友冷落你而去反过来冷落你的女朋友,她让你不舒服了,你就要让她也不开心。这样是情商低的表现,弄不好你会因此失女朋友的。相反,你要拿出足够的热情让你的女朋友充分的感受到你的爱,意识到之前对你的态度是不对的。找个合适的机会跟你的女朋友好好谈一谈。恋爱中出现了问题就要及时沟通,不沟通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早晚会爆发,但时候就会一发不可收了。6.考虑下分手的可能。女朋友冷落你这是情感出现裂痕的前奏,虽然你很爱你的女朋友不愿意离开她,但是你经过很多努力都没有什么成效,那你不得不考虑分手了。你女朋友的心思并不在你的身上,再坚持下去也只能让你更加难过。

很多兄弟追求女生的,就是对她好,各种的好,迎合她,跪舔她,真心的付出,表白,然后呢?被女生发好人卡,或者当备胎!兄弟,你要搞清楚,只要有点姿色的女生,就不缺追求者,不缺对她好的男人,女生是不会因为你对她好,就会喜欢,追女生先要吸引,而不是跪舔!如果你不想做一辈子的单身狗,如果你对感情一无所知,如果你想追到心爱的女生,如果你想脱单拿下女神。教你追女孩的公众号,对你有帮助你记下:南征北战;帮你解决情感问题,成为情场高手,就此开始蜕变…

青少年玩王者成瘾,此游戏究竟是好是坏

这个难以说是好坏,没有什么可以定的,游戏并无好坏,只有使用者的!

游戏好的方面

可以在累的时候放松自己

可以有益于脑的健康

也是为了我们的国家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

游戏不好的

是沉迷游戏

耗费大量的时间,耽误学习

最怕的是不能自拔

长时间的玩游戏有害健康,不利于身体的发育,

对眼睛有害。

所以说这是使用者对游戏的控制,使用不好就会适得其反,还是要把青少年的任务搞定,才能去玩,去放松!!

我们班开辩论会,主题是网络利与弊,我们是

,网络如此危险,对方的怎么会认为利大于弊么?

再次,网络固然满足了一些人的个性化发展,但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开放性也可以把人内心的丑恶诱发出来,将人性中的假恶丑放大到极致.偷菜游戏的流行,暴力游戏的盛行,不都是因为满足了一些人内心的黑暗么?有很多中学生认为网上说假话不算不诚实,有很多中学生在现实中文质彬彬,在网络上假话脏话连篇,这也是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么?这只会造成中学生的人格啊.还有很多为了显示自己的技术水平而做黑客,走上犯罪道路,这些惨痛的事实还不足以证明网络对中学生弊大于利么?

所以,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一些东西同时,也在夺去我们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总起来说,中学生上网还是弊大于利.

正方三辩:

对方辩友一直在谈网络的弊端,我们也来谈谈弊端.我一直在认真地倾听对方的发言,发现对方提到的网络弊端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网络上有,现实社会中也有的,比如诈骗,比如谣言,比如假冒伪劣.这类弊端并不是有了网络之后才有的,也就不是网络带来的,当然不能归罪于网络.否则,什么东西都可以弊大于利,如果有人用菜刀去,就说是菜刀的存在弊大于利,未免太不公平了吧.网络只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如果社会上乱象丛生,网络里就不可能是一方净土.所以与其归罪于网络,不如好好考虑一下如何有效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第二类则是由于过度滥用网络而导致的问题.比如对方辩友提到的上网成瘾,网上网下人格等问题,首先,这也不是网络的罪过,而是使用者对自己缺乏自制力.比如有中学生浏览不良网站,就说网络弊大于利,但如果没有网络,自制力差的人难道不会看一些不良的书籍么?难道因为有这样的书籍存在,我们就能说书籍对中学生弊大于利么?其次,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必然要经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人们也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随着网络的发展完善,人们的逐渐适应,这些弊端都能得到解决.不能因为有人坐汽车晕车,就说汽车是个坏东西,要求别人也不要坐汽车,岂不太可笑了?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不会善用网络就说网络是个坏东西,大家都不要上了吧.

可见,多方所谈的网络的诸多弊端其实罪不在网络,而是人们将责任推卸个网络,如果这样荒唐的逻辑也能成立,那我们人类就没有罪犯了.可以说,是金钱诱惑我的,把金钱抓起来吧.犯可以说:致人死命的是那把刀子而不是我,请判处刀子死刑.那我们还要法律干嘛?

反方三辩

我们当然不是要把使用者的责任推卸给网络,而是要认真分析网络对中学生的不利影响,才能趋利避害,避免导致恶果.对方三辩分析似乎头头是道,但我方实在不敢苟同.

首先,诈骗和假冒伪劣现实社会也存在,但是网络却给这类违法犯罪活动带来了便利.网络使这种违法犯罪更容易,成本更低,打击起来更难,受害者更广泛这是不争的事实吧.今天,制作一个钓鱼网站只是几块钱的成本,却可以使成千上万个用户上当受骗.一个网络木马,就可能危害数以万计的网银用户,这难道不正是对方所说的网络的便捷导致的么?这种违法犯罪危害的扩大,难道不是网络导致的么?

其次,对方说网络成瘾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使用者自己,看似有理,但仔细推理又不对了,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任何东西都是利大于弊的.能治病也能致命,就看使用者自己把握,那就能说对人利大于弊么?火能做饭也能导致灾难,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告诫小孩子不要玩火?如果一个东西有很大危险,我们不会让未成年人使用的.在任何国家,未成年人都不能考驾照;即使可以合法拥有的国家,未成年人也不能拥有,不是同样的道理么?别忘了今天我们讨论的对象是中学生,是缺乏自制力和分辨力的未成年人啊.

我倒想反问对方辩友,你们说只有网络特有的危害才能算网络的危害,那老鼠和蚊子都能传染疾病,是不是因为不是它们特有的,就可以说它们就没有危害了?再说,网络病毒是不是网络所特有的,是不是有了网络之后才有的,那你怎么解释这种网络弊端的存在呢?

自由辩论

正:网络病毒是网络特有的现象,但也是不法分子制造的啊,要不我们为什么要审判制造者而不是审判病毒呢?我想问一下反方辩友,吃鱼可能被卡住,是不是因此大家都不要吃鱼了?

反:正因为吃鱼有被卡的危险,我们才不会放心让孩子自己吃鱼啊,才要加以帮助么?别忘了我们讨论的主体是中学生啊.

正:还有哪个中学生吃鱼需要父母喂的么?中学生不是白痴,是有分辨是非能力的啊.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吃的都是被父母挑干净刺的鱼肉,他是不会被卡,但什么时候才学会吃鱼呢?

反:鱼中只有鱼刺,可网络就复杂多了,网络游戏是温柔的陷阱,让中学生乐在其中而不能自拔,网络诈骗让成年人都防不胜防,你怎么能要求中学生能明察秋毫呢?

正:按对方逻辑,既然成年人也不能防范网络诈骗,那成年人也不该上网,既然现实社会中也有诈骗,那我们都不要活了,去另一个世界多清净啊!

反:我方说网络存在诈骗是要大家提高警惕,我们说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也不是要禁止中学生上网,而是要加以管理和限制,对方不要曲解我方观点.国家不就立法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了么?

正:国家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但并没禁止中学生上网,而且还专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对方又怎么解释?过度使用网络会给中学生带来伤害,那是使用者的责任,一些同学上课坐姿不正也会导致近视和脊柱扭曲,难道就能证明中学生上课也是弊大于利的么?对方怎么就看不到上课带来的利呢,对方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阿

反:中学生过度使用网络不正是由于中学生自制力不强所导致的么,这不正是我方要证明的观点么?对方侃侃而谈,说的都是网络利大于弊,可我们要讨论的是中学生上网的问题阿,请对方不要跑题.

正:如果网络利大于弊,怎么对中学生就弊大于利了呢?对方能不能举出对成年人有利而对未成年人不利的例子来么?

反: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和成年人在身心上有不同的特点,我方一辩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对方辩友是没听懂呢还是没听懂呢?

正:那我方二辩不是已经回应了这个问题么,我看是对方没理解吧.再请问了,如果因为担心牛奶中含三聚氢胺而不喝牛奶,因为担心地沟油而不吃菜,因为担心馒头可能被染色而不吃馒头,那我们只有绝食而亡了.我们怎么可以为一种可能性而放弃营养呢?

反:如果你知道某品牌牛奶含三聚氢胺你还会买么?那我真佩服你的勇气阿.别忘了,是因为我们相信牛奶中没有三聚氰胺时,我们才会购买使用,如果我们确定它有问题,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购买.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伤害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实实在在的阿.

正:谁说中学生使用网络就一定带来伤害,就一定会网络成瘾.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上网成瘾比例有10%,难道其他90%带来的利反倒可以忽略了么?

反:青少年网络协会的《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显示: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15.6%),其次为24~29岁的网瘾比例(14.6%)以及13~17岁的网瘾比例(14.3%).对方说10%是个很小的比例,那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中学生网民么?10%就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中学生深受其害,难道这也是可以忽略的么?那我们学校就不要加强安保了,去年校园凶杀案也不过死了几十个中小学生,连中学生的1%都不到,也可以忽略不计了.调查表明:用于聊天、玩游戏、下载娱乐内容的比例高达55.7%.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上网聊天、玩游戏上,怎么会有利于中学生的学习呢?

正:我想请问对方同学,你们上过网吗?

反:当然,正因为我们上过网,所以我们才切身体会到网络给中学生造成多大的危害

正:看来对方辩友一定是网络娱乐版的爱好者,至少在各大官方网站上都有这样一句话,你上网的时候一定看到过:未成年人上网,要有监护人陪同.

反:是呀,在每一个香烟的烟盒上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但却从未听说过有人因为这句话而戒烟了.

反方总结陈词

今天,对方辩友罗列了大量的例子,不惜夸大其词地说中学生上网如何好,如何好!可对中学生上网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轻描淡写,甚至像蜘蛛网一样轻轻的抹去!我方承认网络可以给我们中学生带来很多便利,但是网络可以带来便利并不等于实际带来的好处.罗盘可以指引航向,我们却拿来看风水,火药可以做武器我们却拿来敬鬼神不都是最好的例子么.我们认为弊大于利,也不是要禁止中学生上网,而是强调要对中学上上网加以指导和限制.下面我再一次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网络不是一方净土,法律制裁的无奈、道德规范的苍白技术限制的落后无不令有识之士的内心感到忧虑和不安.看看那些地下网吧,看看那些中学生浏览的网页界面,真可?与垃圾齐飞,虚假共暴力一色".桩桩事实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不加以控制的话,怎么让社会相信我们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呢?

第二、只有认识到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才能正视现实和问题.普通的中学生没有那么好的自制力,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又缺乏分辨能力,所以很容易被网络引上歧途.我们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而让中学生上网放任自流,就是将手枪交给一个孩子,会造成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第三、只有认识到中学生上网弊大利,才能调动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和各种手段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我们是五月的花朵,但花朵有被害虫侵蚀的时候,只有摆脱网络的束缚才能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但太阳也有被乌云蒙敝的时候,只有该下网时就下网,才能用生命点燃未来!

网络时代的到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中学生应该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网络,如果我们忽视网络的弊端,就可能使很多中学生失去青春的精彩,沦为网络的努力.所以,再次强调我方观点: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谢谢!

网瘾是不是网络游戏导致的

网瘾并不是一定由网络游戏造成,但是网络游戏的比例很大!

能够通过网络游戏带来积极的影响的人还是很少数的,所以个人觉得并没有太大积极意义!从生存发展立足来讲,大的说还是要实业科技技术!虚拟的网络游戏带不来这些!

网瘾少年成30亿富豪:大学没读完,创建最

这说明了他抓住了机会和机遇,跟读不读完大学关系不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要他这种眼光和胆识,不是每个人都是比尔盖茨,哈佛大学辍学创业。成功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的,机遇,人力,环境条件等。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把握机会的能力。

怎么戒掉网瘾

不好意思,我也有网瘾,所以做了头条作者……现在大家都是网瘾了吧……如果孩子比较喜欢上网,首先家长就要起到带头作用!当你学习了,孩子也会学习!好好沟通!

同学有哪一刻恶心到你了

大学同学A,在市里开餐厅。

有一天,曾经的系主任来我们市出差。作为“得意门生”,我自然就承担了接待的任务。

我们那一届是系主任带的第一批学生,他当时倾注了不少心血,而且很多同学上学时候没少蹭他饭卡,因此口碑也很不错。

我在同学群吼了一嗓子,很快就有11个同学响应。

大家商量着如何给系主任接风洗尘,其中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去哪里吃饭。

A说了:“我就是开餐厅的,不如到我那里吃饭吧,也好让老师给我提点意见。”

他既然开口,我们也不好说什么,于是纷纷认同。

所有同学加系主任总共13个人,6女7男(系主任是男的)。

那天晚上,我们总共点了11个菜。味道怎么说呢?不算特别惊艳,当然也没到无法下咽的程度。

考虑到第二天是周末,大家就提议喝点酒助兴,一口气拿了2箱漓泉1998。

席间,我们觥筹交错,聊起了大学时的美好时光。

同学里有个做老师的,大学毕业后,又去读了博士。

A问:“韦博,你现在可是发达了,什么时候给我的新店投点股?”

韦同学讪笑道:“我一个做老师的,年收入也就10万多点,哪有钱啊?”

A故作惊讶地说:“博士才这么一点钱?我都比你高。”

这句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屑与嘲讽。

其实这点我是可以理解的——上大学时,韦同学一直是学霸,而A学习一般般。看到曾经的学霸收入比自己低,他应该是有点心花怒放了吧。

于是一时间,气氛有点尴尬。

系主任也有点尴尬,因为他也是博士,工资也不是很高。但毕竟姜是老的辣,系主任圆场说道:“大家都是同学,不谈钱的事。”

话锋一转,A又开始谈自己毕业后的各种艰辛,最后话题落在了开店的事情上。

A说想去柳州开个店,自己的生意很好,名声都打出来了,想拉大家一起赚点钱。

我此时有点火冒三丈,明明是找人借钱,怎么还说得好像是我们沾光了呢?

看得出来,其他同学也有点反感。但一来是在人家地盘吃饭,二来系主任在场,三来大家好不容易才聚在一起,谁都不想破坏氛围。

有个在4S店工作的同学说:“大家都是养家糊口,哪里懂开店啊,你就饶了我们吧。”

借着这个话茬,大家开始调侃起A在大学期间的窘迫,并趁机灌了他几杯酒。

于是,话题就很快又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大学时光。

吃完饭,大家聊得差不多了。就准备各自回家。

此时,服务员拿过来账单,问我们谁结账。这一下子,除了A,我们所有人都蒙圈了。

A组织的饭局,还是在他自己的餐厅吃饭,至于菜单,我们见都没见过,都是A一手张罗的。怎么服务员还要问谁买单?难道不是A请客的吗?

但我又转念一想,毕竟这么多张嘴吃饭,怎么说也得1000多块钱。让A一个人出的话,确实不太妥当。

哪曾想,A接下来的操作,让我们几个男生窝了一肚子火。

A说:“虽然我是老板,但吃饭也要掏钱的。今天我们一起接待老师,这钱就AA吧,我出多一点。”

大家当时也没当回事,毕竟不是什么高档次的餐厅,估计也没几个钱。

凌晨1点多的时候,A发过来一张小票截图,让我发给其他几个男生,也就是男A女免。

我看了小票,当时就下了一跳——11个菜加2箱漓泉啤酒,总金额3100 。

A说零头就算了,剩下3000块,我们6个男生一人500,当然系主任不用出钱。

我当时有点生气,这家餐厅的菜价不算很高啊,人均消费也就50 这样。就算接待系主任这样的稀客,人均也就100到130封顶了吧。

我跟他直接摊牌了:“大家同学一场,这么多年没聚过了。餐厅吃饭,你不请客也就算了,怎么菜价还这么高?一盘青菜都要60 ?”

他解释道:“青菜是我从老家带来的,很新鲜。猪肉也是现杀的,都是好货。”

这下轮到我无语了,毕竟菜品质量有高有低,价格确实不好衡量。

但这个菜价,明显和他的餐厅档次不搭配啊。而且,保证菜品新鲜,不是一家餐厅理应做到的吗?

更何况,他组织的饭局,为何让我去要钱呢?我都可以想象出其他男生听到一顿饭人均500元时候的表情了。

我把自己那500块付了,剩下的钱,让他自己去要。这个恶人,我坚决不做。

转账完,我就关闭了手机。

第二天早上一开机,我就收到了很多信息。

A说我不负责任、没有道德等等;其他几个男生则纷纷吐槽说A太狠,男A女免,系主任也免,这些好事都是他做的,高额菜价却由我们几个人承担。

后来我也认真思考了一番,饭局虽然由A组织,但毕竟人马是我召集的。于情于理,我都有一点责任。

为了安抚大家情绪,我又请男生们吃了一顿火锅,期间,谁都没有邀请A。

大家边吃边聊,纷纷表示再也不愿意跟A来往了。

嘲笑自己的同学、腹黑重心机、连同学都坑,这种人没有继续交往的必要了。

后来听说,他柳州的新店亏得。用老店的利润来填新店的窟窿,结果就周转不开了。

当时我听说他到处找人借钱,但没人肯借给他。

古语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语也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如此恶心的同学,我相信他身边也没有几个愿意伸出援手的知心朋友。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同学,还是要多点理解和包容。脾气相投,就多点来往;三观不合,就远离为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苦衷,或许A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