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为不及格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检测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为不及格会有什么影响

不必担心太多,大学对在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是常规做法,主要是为了解并监测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就业没有直接关系,更不会被退学。不过,如果你测出来的结果被判定为心理有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可能会找你谈话,目的是帮你疏导,应该不会有额外的影响。

心理医生治好自己的心理疾病吗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医师自己是否想被治愈。《催眠大师》徐峥扮演的徐瑞宁心理学造诣不可谓不深,由他治疗的病人全都病愈出院;但他一直活在自己的愧疚中,不愿正视某些事实,更不用说治好自己的疾病。如果不是恩师方教授和特殊病人任小妍 “强迫”他认清现实,他是好不了的。

其次,自己治好自己是不容易的。《异度空间》哥哥完美演绎了心理医师阿占,他的自我催眠技术登峰造极,但游走在自己的世界,影片最后他好了,艰难地好了。

这个好的背后是多少外部环境支持的作用。女主章昕,给了他极大的支持。

治疗过程即便是自己操刀,也要借助外力。在自我治疗的过程中,周围环境的配合度至关重要。某些社交障碍的诊治,会谈到社会支持系统(交际圈能给你多少支持)。所以,从来不是一个人在与心理疾病做斗争,是患者所处的整个环境。

再次,心理医师善于内内省,及时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在负面情绪尚未升级为心理疾病时,寻找帮助——专业书籍、专业疗法、专业督导——心理医师在系统学习某一流派时,都有引导者,也就是他的督导,督导协助心理医师摆脱负面情绪,成为更好的自己。

何为治好?心理障碍尚存,但不足以影响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也不影响社会。这样界定的话,心理医师可以医好自己。

窃以为医治自己的成功典范当属阿弗雷德·阿德勒,没错,就是《自卑与超越》的作者。他对自我的深入剖析,直面自卑,勇于冲破“性本能论”的认知桎梏,实现人生的价值。

心理疾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吗

心理疾病怼人的性格和命运肯定是有影响的。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态度,决定着是否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同时心理疾病又影响着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

疾病对人们的影响,取决于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人生态度,同样是抑郁症患者,有的人积极治疗,获得健康,有的人选择逃避退缩,最后精神崩溃异常。

心理疾病也属于病症中的一种,可以通过药物,专业医师的疗程质量得到改善,积极配合,同样能走出阴霾,重获健康。

疾病是否可以改变一个人,我觉得要看机遇和个人认知。

这么说吧,有的人(非心理疾病)大病一场,整个人脱胎换骨,谨遵医嘱,积极生活,这算是改变了性格,改变了生活,改变了未来。

有的人同样是大病一场,出院后,我行我素,将医生的建议抛之脑后,抽烟喝酒,不该当初,那么这样的人,疾病并不能改变他。

外在事物的变化只能给人们带来思考,催促人们得到改变和提升,至于你能不能获得改变和提升,要看你愿不愿意抛弃之前,重获新生,如若不然,无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情况依旧。

愿用一颗积极的心,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心理咨询真的有用吗

非常感谢邀请回答!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虽然说有一些强迫症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但是,绝大多数的强迫症患者,表现比别人多和严重,有遗传和生理激素分泌等各方面基础原因存在,再加上客观诱因造成的。

对于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必须强制到精神科就医。很多强迫症患者,被心理咨询者干预,大多适得其反,越引导,症状越严重。这是由强迫症心理自我对抗,内因决定的,是事实存在的。

要区别对待强迫症表现和强迫症患者,二者截然不同。强迫症的表现,多数人都存在。有了强迫症的表现,并不能判断为就是强迫症患者。有了强迫症的表现,也不见得就一定能发展为强迫症。强迫症的表现和强迫症本身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强迫症的表现,其实是人心理的一种担心,焦虑等不良心态的表现引起的。而强迫症则是由于生理上的问题,加上外界诱因导致心理崩溃产生的精神疾病。二者表现相似,程度和根源不同。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必须到精神科去就诊。如果只是觉得有强迫症的表现,不必草木皆兵,自我对抗,应该从心理上来找原因,可以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引导。

我身边有一例强迫症患者。平时,他有特点:一是和人对视的时候眼神发直,个别时候还有凶光。二是诉说什么事情的时候,比较极端。还有就是锁仓库。自己锁上以后常回去看看,比较典型的是两个人离开仓库,门锁好了,他一定要问另外一个人锁好了没。在他进入到上一级领导的时候,遇到了阻力,心理遭到重创,转为低调,没事在屋里撕报纸玩儿。有一次在家要杀了他爱人,被强制送到医院治疗。现在这人,和正常人一样,原来那些强迫症的表现也没有了。

综上所述。有强迫症表现的不一定就是强迫症。可以在心理上多找找原因进行克服。强迫症的表现比较多的,严重的,一定要注意,在外界诱因的刺激下很可能得强迫症。一旦患有强迫症,必须上精神科去治疗。

去医院看心理医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你好,做为一名在医院呆过的心理咨询师,我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去医院看心理咨询门诊的话,也没有必要太紧张,放轻松一点就好了,不是说有心理疾病就去看心理医生,有时候我们在自己的心里遇到什么困惑,也可以咨询心理咨询师,包括情感之类的问题,因此,去医院里面看心理咨询门诊是根据我们自己的需求,并不见得说,一定是具备了某种病才去看的,作为心理咨询医生,他是对是来访者的信息,要进行严格保密的,所以我们不要有任何顾虑,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尽量说出心里面真实的问题,不要任何的

隐瞒,这样咨询师才能够帮你最快的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帮助你找回原来自信的你,最后祝你每天你每天开心快乐!

我总是担心得各种病,焦虑,好害怕怎么办

受邀回答问题,感谢信任。

由于现在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导致大家精神紧张,焦虑,会担心各种疾病的发生,作为一名医生,我建议可以转移注意力,在闲余时间可以去周边走走,散散心,找三五好友出去聚会,或者通过锻炼、打扫卫生之类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休息好,可能会对你这种情况有帮助。

还有如果过于担心,建议你可以去医院做个全身体检,这样可以打消你的疑惑,应该就不会感到害怕。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总是胡思乱想、浑身不舒服,像得了大病一样

整体胡思乱想怎么办?该如何缓解?

健康苦行僧,开讲啦!

这个问题不奇怪,很多朋友都会有一些心理疾病,有研究表明,当代社会有一半以上的人群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主要集中的对象就是上班一族和学生党这一块,人际交往,遇人不淑,自身气量较小,生活压力,癔病等,都很容易胡思乱想,长久得不到发泄就会诱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1:分不清现实

容易争强好胜,逞一时之勇,总把自己想象成为大家的讨论中心,但当情感过于饱满时,就容易混淆现实,笔者年轻的时候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可能是源于想逃避过于偏激易怒的家长吧,经历地多了也就明白该如何去做了

2: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的人群总是感觉自己工作效率低下,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与好奇心强的你格格不入,年轻人本不该这样,这又陷入了自我纠结,不宜给自己这么多的框架,引起情绪障碍,更容易产生内部,这非常危险,外部可以用各种手段化解,内部只能自我消解

3:固执偏激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凭借一时好恶去做,那么你就是偏激的人,如果只对熟悉的人偏激,对外人无比理性那么你是一个无知且偏激的人,这类人群非常容易受到外因的影响,经常容易猜疑,常将他人的无意感知为威胁,放松自己的心情其实很重要的

1:自己是最好的医生

凡事放下就是最好的,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自己的病自己才能完美解决,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曾经无比沮丧与自身与朋友学习能力的差距,但当你将他们抛掷脑后时你才会发现其实自己也不差,缺乏自信会让你丧失自己

2:培养自身的爱好

曾经笔者也有很多的问题烦恼,但是当我喜欢上运动时,一切都变了,我自身就是一个例子,喜欢健身,热爱游泳,对自己的爱好执着的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自我发泄,在与钢铁器械的交流中发泄出去,岂不快哉,把情绪带入自己的家庭中是弱者的首选

3:医学干预

如果真的病情严重,无比不珍惜自己的话,那么建议你能够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咨询相关医生即可

4:找人倾诉

注意请寻找正确的人,浅交深谈这太笨了,找三观不合者聊天,越聊越崩溃,学会寻找正确的人去倾诉,这才是你需要做的,如果能够得到合心的倾听者,那么你会豁然开朗

欢笑能够补脑髓,舒筋络,消食滞,胜于服药者耳,每日须得闲暇时光,口资笑乐,而益身体也

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持续健康知识分享,希望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如何判断

心理是与生活有很大的关连,体现了无忧无慮的生活,和生活中样样不如意的艰辛的人,是鲜明的表现。

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几种

常见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

一是感觉障碍。包括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等。

二是知觉障碍。主要表现有错觉,幻觉,即幻听、幻视、幻触、内脏性幻觉等。

三是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产生变形等。

四是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中断等。

五是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力障碍,注意减弱、遗忘、错觉、虚构、痴呆等。

六是自知力障碍。否认自己有心理障碍,甚至拒绝治疗等。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