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患有强迫症的起因及怎么治疗-强迫症知道自己是强迫症吗

患有强迫症的起因及怎么治疗

强迫症的根源确实是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这往往又跟你过往的经历,父母的教养,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件的影响,个性特征等有关系。轻微的强迫症,可以自我调解,如果比较严重,甚至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就要看心里医生做治疗,同时加强自我调节,对自己的强迫表现不抗拒不排斥,不打压,不掩饰,顺其自然。

日常生活中强迫症患者有何特点

强迫症的特点多数强迫症患者在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起病、患者起病前多有心理社会方面或躯体方面的诱发因素强迫症患者多数具有强迫性人格特征、强迫症的特点表现为墨守成规、优柔寡断、过分仔细、苛求完美、注重细节、力求精确

得了强迫症会不会自己慢慢恢复

你好,强迫症会自己慢慢好的。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或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病因复杂、尚无定论,目前认为主要与心理社会、个性、遗传及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精神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森田疗法等。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请教下强迫症是心理变态吗

强迫症属于心理疾病,不是心理变态,强迫症是可以治愈。是一种焦虑障碍,绝不是什么心理变态,有这种倾向的人个性中或多或少存在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有着高标准严要求的。

我感觉我有了强迫症,怎么办

强迫症,首先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强迫症和从小的性格,行为认知习惯有关系,所以说它的改变一定是一个时间过程,我们要慢慢来。

对于强迫症状,我们一定要学会的是不要去满足担心恐惧。你越满足担心越去跟着担心的要求去做,症状越顽固。

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满足担心,首先就会感受到非常的焦虑不安,但是你一定要清楚,这个焦虑不安是正常的,是必须要承受的过程。

打个比喻来说,我们经常都把强迫症的症状比喻成毒瘾,发作了就必须去满足它才会缓解,但是你去跟着毒瘾去做,瘾就会越来越大。反过来戒掉这个毒瘾一定是痛苦难受的,这是正常的过程。

所以我们现在要控制一下行为,忍受一点不安焦虑,不再去反复做一些事儿。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建立新的行为,而我们的焦虑不安也会慢慢的淡化。

同时呢,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必须要改变追求完美的一种性格特征。强迫症就是追求完美,过于细致过于认真产生的一种心理问题。

过去的成长经历可能导致我们过度的追求完美,以为追求完美才是所谓的好。但实际上呢,这是错误的认知行为,追求完美不是好,其实是一种折磨。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说过追求完美等于瘫痪一切。

所以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学会的是在生活当中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不要去追求100%或者更好,而是要适当的放松一点,降低点对自我的要求。

当然这个降低要求也是会焦虑不安的,因为毕竟之前追求完美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所以说降低要求的时候也会感到不踏实不舒服,但是也请接受这种不踏实和不舒服继续的做下去。随着时间的延长,就可以真正的走出强迫症了。

而对于强迫症强烈推荐看看森田疗法,这是治疗强迫症非常有效的一种特效心理疗法。又或者自己无法改变的时候,直接去寻求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强迫症是不是病态啊

谢邀~

说先要明确一下,强迫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强迫倾向 2.强迫性人格障碍 3.强迫症

其中,强迫倾向属于正常的心理活动,而后两者,可以算作病态了。

第一种:强迫倾向

这种就不做过多的说明,有这种倾向的人,他的行为观念并不会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不会给他造成痛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种:强迫型人格障碍

强迫型人格障碍具有一定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影响,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交互作用形成发展而来的。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追求完美,注重细节、反复思索、按部就班,希望所有事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发展,以保证自己对外界及自身的控制从而缓解内心因不确定而带来的不安全感。他们不喜欢变化、难以适应新环境的特点。(这就有点像人们口中的座了……小小黑下座)

这种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痛苦,他们工作值得信任,是个十足的工作狂,但是控制同时也很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行事,又不善于表达情感,所以往往很难有较好的朋友。

所以,如果有这种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二狗建议最好及时接受必要的心理治疗。

第三种:强迫症

强迫症可以分为思维,行为,观念,情绪,意向,等多种多样的强迫。

患者通常,会有各种症状上的表现:出门后,反复怀疑门窗是否关紧,碰到脏东西后,反复洗手,站在高处,有往下跳的冲动等。

强迫行为往往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产生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行动,即便明知是不合理的,但却依然会去做,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久而久之形成了某种固定的程序,只要做事没有按固定的程序支持,就必须打断从头再来。为此,明明是一件简单平常的事,往往要花费他们太多的时间,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有这种强迫症的患者,二狗也建议最好及时接受的心理治疗。

最后…皮这一下,我很开心~

有强迫症的人有什么样的表现

反复做一件事就是强迫症。如反复洗手怕没洗干净。

患有强迫症是一种什么体验

谢谢邀请。

现在大多数人对强迫症还比较陌生,其实强迫症是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那么,患有强迫症都是什么感觉呢?

患有强迫症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并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的需要。有时还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

有时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都要遵循一定的须序。没事的时候就数数,只要是能数的东西就都数数。

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经常不自觉地去想一些不愉快的回忆和想法,使人不能摆脱。

时常会认,人.自己细小的差错莸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时常无原因地担心自已患了某种疾病;时常无原因地计数或多次吟唱某一段歌曲。

在某些场合很害怕做出尴尬的事,当看到刀、匕旨和其它尖锐物品对会感到心烦意乱;有时会毫无原因的破坏某些物品或伤害他人。

在某些场合,即使当时生病了,也想暴食一顿;当听到,犯罪或生病这类事情时,会心烦意乱好长时间,很难不去想它,有洁癖、幻想症等表现。当脑子里出现听到或者看到某一观念或某一句话时,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观念和语句。

如果你有以上一条以上的症状持续存在影响正常生活时,就应该考虑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了。

下面是强迫症倾向测试:

头脑中有不必要的想法或子句盘旋。

忘性大。

担心自己的衣饰不整齐及仪态不端正。

感到难以完成任务。

做事必须做得很慢以保证做得正确。

做事必须反复检查。

难以做出决定。

反复想些无意义的事情。

注意力不能集中。

必须反复洗手、点数。

反复做毫无意义的一个动作。

常怀疑被污染。

总担心亲人做毫无意义的联想。

出现不可控制的对立情绪和观念。

习惯反复说一句话或同一个名字,或者在同一地点以同一反复散步。

戴耳机的时候必须看清了左右才戴。

定闹钟5分钟一次,但还是不肯起。

怀疑门没锁。

看到别人沒把黑板擦干净就觉得别扭。

考试成绩出来后不敢查。

发呆时一次次右击刷新页面。

调音量一定要调到自己须眼的数字。

喜欢咬吸管和纸杯。

看到这里,我想你都已经清楚了患强迫症是什么感觉了吧。好,就到这里吧,欢迎大家点评、指教。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并多多转发。

什么是强迫症,有哪些症状

了解精神心理学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小偏执和小怪癖,并不是真正的强迫症。

  • 东西一定要摆得整整齐齐
  • 洁白的衣服上不能有一滴污渍
  • 走格子路的时候,脚绝对不能踩到缝隙

真正的强迫症不止让人对自己产生的疑问,它还会带来无尽的痛苦。

Serin的强迫症故事:表现

Serin,23岁,是一名生活在英国萨默赛特(Somerset)的美丽女孩,她有两次非常严重的强迫症经历。

第一次是小的时候——

她上学经常迟到,原因是,在出门之后,她要一遍一遍地跑进跑出家里的房门才能让自己安心,即便她知道这样的行为无意义的。

第二次是十八岁的时候——

曾经康复的强迫症状再次出现,她开始不停查看父母是否一切都好,甚至一天洗手多达200次,她认为自己生活的环境都是脏的,根本没有办常的生活。

她完全不接受自己为什么要消耗精力做这些无用的事情。

最终,Serin被确诊为强迫症。


通俗意义上的「强迫」不可怕,这很可能只是因为焦虑和紧张,或者是完美主义情结的表现。

检查门锁、拉窗帘、把东西摆放整齐......更像是对生活的一种选择,一种习惯性的动作和流程,更是省时省力、熟能生巧的生活技能。

即便有一天这些人被要求:「不可以再做这样的事情了,不要再有这样的想法」。

也许会产生不愉快,但并非无法做到。

因为多数情况下,人的思维功能很强悍,可以主动地抛弃那些「个体排斥」的和「想要远离」的言行举止。

这个过程就像是扔掉了一个会给身心带来负担的包袱,可以缓解个体的紧张和压力。

而强迫症患者失去的就是这样一种「扔包袱」的能力。

他们难以抛弃那些让自己感觉不愉快的念头和行为,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却又无法自控。

明明知道反复洗手完全没必要,明明清楚没有人会伤害自己,却根本控制不住这些错误的念头从思维里溢出来,蔓延到躯体和行为上。

想抗拒却抗拒不能——就这样的痛苦叫做「反强迫」。

伦敦大学学院的发育心理学家乌塔·弗里斯(Uta Frith)这样形容强迫症:

强迫症呈现了一个悖论,思维和大脑是一体的,但也表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

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忘记了是大脑产生了我们所有的思想。因此,我们很容易丢弃那些我们讨厌的念头,而强迫症夺走了这种能力。

强迫症患者觉得他们完全要为这些想法负责,无论这些想法有多矛盾,我觉得这不仅是对于强迫症,也是对于人类本质的惊人理解。

区分无伤大雅的「强迫症」与精神心理疾病「强迫症」,关键点之一在于:是否有「反强迫」的存在。

当你有「反强迫」念头,就意味着:不好的事情可能要出现了。

在医院或者心理门诊内,医生首先会通过一些躯体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然后通过心理量表来了解人格与情绪,最后通过下面这些症状表现进行强迫症的精准诊断。

强迫症的诊断有一个非常细化的流程和严格的标准,请您一定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咨询。

毋庸置疑,拥有强迫型人格的人更容易发展成强迫症——有研究证明有72%强迫症患者患病前为强迫型人格。

强迫型人格,具有下列特征:

  • 惰性、犹豫不决、好怀疑和按部就班
  • 对自己高标准,希望事情完美无瑕
  • 事后反复检查,苛求细节
  • 责任感、道德感强,过于自我克制、过分自我关注
  • 对自身安全过分谨慎,思想得不到松弛
  • 事先计划好所有动作,考虑过于详细
  • 过分迂腐、刻板与固执

即便是普通人,也可能会有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但与强迫型人格有本质区别的是,多数人不会因为这些特质造成职业、社交受损。

追求完美原本是一个特殊的优点:善于发现问题,并很好地解决问题。

但万事苛求完美,不仅会让自己陷入烦恼,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事,对人际关系伤害,与亲人产生隔阂,从而使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恶性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强迫症患者常有完美主义情结,但完美主义者并不一定有强迫症。

如果你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在不影响情绪和社会功能的前提下,完全可以保持这个优秀的品质。

强迫的发展路径可能是:

因为害怕受到伤害——所以通过行为和思维创造安全感——进而形成固定的模式,难以改变。

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恐惧源有以下几种:

污染:害怕病菌,害怕血液,害怕家庭和环境中的污染物。

信仰:反复参加有关起到、道德、宗教的意识,陷入到这类行为当中。

检查:反复检查门锁、柜锁、家用电器等,以防发生意外。

病症:与疑病症类似,存在侵入性想法,担心自己患上某种疾病,并陷入恐惧。

不完美:花费大量时间来阅读和检查文件,即便是知道这些并没有错误。

性的强迫思维:认为性行为是怪异的、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这些念头并非自愿,而是侵入性的强迫思维,患者可能会进行各种仪式来摆脱这种思想。

伤害的强迫性思维:担心自己可能会使用暴力伤害他人,可能会表现为躲避尖锐物品,尽管自身并没有这样的意图,也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一个充满安全感的人,对强迫症的免疫力会更强呢?

因为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我们难以论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充满安全感的人,其心理抗风险能力一定会很高。

Serin的强迫症故事:病因

Serin两次强迫经历,都与安全感缺失相关。

第一次是因为过度担心父母的安全。

小时候的她之所以要每天在家里的门口来回穿梭,是因为她觉得如果不这样做,就可能有危险的事情发生。

第二次是在18岁的时生活环境带来的压力,让她重新走入谷底。

这次更为严重,她需要频繁地检查父母的身体状况才能安心。

同时还出现了强迫性性洁癖,每天要洗手两百多次,这是源于对生活环境和细菌的恐惧。

人类始终在追求思想的自由,而强迫症却与思想的自由背道而驰。

如同一列反方向驶去的列车,车头和车灯始终朝向着前方,移动轨迹却一直在向后延伸。

强迫症这样一列逆行的车,想要调转车头行驶到正确的方向,一定要进行人为的干预。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行为或强迫观念观念为主要临床表现得精神疾病,其终身患病率高达0.8%~30%,常共病多种精神障碍,致残性较高。

治疗通常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与物理疗法这三个基础方法。

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的暴露反应阻止法(ERP)、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ERP主要强调:再确认、再转归、转移注意力、再评价四个步骤。

ACT与传统意义上的依赖刺激暴露不同,更专注于「在困难情绪和想法面前增加心理弹性,鼓励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行动」。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不同的症状表现、期待,个体化的选用心理治疗技术。

抗焦虑药物可在短期内为严重发作的强迫症提供缓解。

美国精神病协会、世界生物精神病学联盟也推荐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为治疗强迫障碍一线药物(舍曲林、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等)。

具体用药要以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为主。

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经颅磁刺激(TMS)扩大适应症,可以用于强迫症患者的治疗。

此方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避免药物治疗副作用。

除了标准意义上的治疗策略,家人的鼓励和包容,对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往往能起到神奇的效果。

家庭关系在强迫症治疗中同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儿童强迫症的改善中,家庭成员更应当广泛参与。

  • 更多的陪伴、鼓励、与支持
  • 参与与强迫相关的仪式
  • 协助其规避焦虑源
  • 家庭和解
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心理治疗师的作用更大。

Serin的强迫症故事:康复

Serin的两次强迫症的经历,都是怎样康复的呢?

除了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之外,有两个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强迫症患者有何特点

她的父亲一直很理解她,知道她经受的是什么,也明白如果她出现症状应该如何安慰。在父亲的开导下,Serin拥有了一个不会永远迟到的幸福童年。

得了强迫症会不会自己慢慢恢复

请教下强迫症是心理变态吗

Loan跟她说的是,「打你想要检查什么东西,我都会耐心地陪她查看」。

我感觉我有了强迫症,怎么办

Serin说:「

强迫症是不是病态啊

患有强迫症的起因及怎么治疗

别轻易就解释我

乱世里头哪颗心不燥热

没对称

不平衡

要怎么生存?

那么累

也不是自愿

忍不住支配

眼前一切

享受这轮回

像某种安慰

体悟了什么?

暂时先别问。

——一首关于强迫症的歌词(看完文章也许你就能读懂这首歌了)

强迫症的全称是“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人们常常错误的以为,如果你习惯精心的摆放你的物品,保持双手清洁或者计划好周末的每一处细节,你可能患有强迫症。事实上,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常常被很多人所误解,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面纱。

正如它的名字所表明的那样,强迫症表现为两个层面: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闯入性想法、画面或冲动,也就是强迫思维;还有人们的强迫行为,用以缓解强迫所导致的焦虑,不由自主采取的一些顺从性行为。

与强迫症相关的各种行为,像是过度洗手或是反复检查,这在很多人身上不停上演,但这些或许只是过于细心或比平常人更注意卫生的人。真正的强迫症其实很少见,它能够让人变得虚弱,患该病的人很难或无法控制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这往往很浪费时间,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甚至会导致很大的痛苦。

尽管经常洗手是大众文化中认定的强迫症最常见表现。但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强迫思维可以表现为害怕污染或疾病,担心会伤害别人,或专注于数字、图案、道德或性别身份。强迫行为可表现为过度清洁或反复确认,还有过分讲究的物品摆放或是按照内心设定的模式行走。

事实上,很多强迫症患者深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之间的关系,却又无法规避这些想法和行为。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反常行为,所以加剧了强迫症的痛苦。强迫症患者会感觉非常崩溃,因为荒谬的想法带来了焦虑感,并且发现很难控制自己的反应。

一个动作重复那么多遍,你累不累?可不做,就方,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不光是你,你身边的他、她甚至是它都这样。生活的烦恼、工作的压力,让我们每天重复某一个动作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个疑问,强迫症这么普遍,难道我得的就是强迫症吗?不要吓唬自己啦!这些行为还达不到强迫症的诊断标准,充其量只是类似强迫的思维和行为而已。大多数人都存在一些类似强迫的思维和行为,常常重复一些动作,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那都不是病。

想想自己的日常行为,还是有一点慌,不如网上搜一套测试题来做一做?千万别!这些所谓的测试题基本都不靠谱,要想知道强迫症行为的严重程度,还要得听一听医生和专家怎么说。

要是真想测测看的话,那就试试“耶鲁布朗强迫症严重程度标准量表”。这是一套国际通用的测试题,由美国心理学家专家研发而成,是临床上使用的评定强迫症的主要量表之一,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精神心理科都在使用。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参考。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的报告说:一个人每天都有大量的重复的跟实际解决问题无关的行为,每天超过一个小时,持续时间超过两周,变得越来越焦虑,就说明有强迫症的苗头了。

上面这两种方法只是对强迫程度进行初步判断。是不是真的得了强迫症,还得去医院由专业的医生来判断一下。

答案令人沮丧,目前不知道。不过有一些重要的线索,强迫症被视为一种神经生物学紊乱。研究人员指出:

1. 强迫症患者的大脑实际上固化了行为。大脑中有三个区域,不同程度的参与了社交行为和复杂的认知规划、自主运动、情感反应和激励反应。

2. 除了大脑作怪,童年经历、成长环境和社会生活状态。也许也是放出强迫症这头怪兽的罪魁祸首。

3. 强迫症也许与低浓度的血清素有关。血清素是一种在大脑各结构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有助于调节生命过程,例如情绪侵略和冲动控制,睡眠、胃口、体温和痛觉。

是血清素和大脑区域的活动导致了强迫症吗?还是某些未知潜在病因的症状呢?可能只有当我们进一步了解大脑后才会弄清楚。

好消息是,我们有了强迫症的有效疗法。

1. 服用药物。通过限制脑细胞对血清素的再吸收以提高大脑中的血清素含量。

2. 行为疗法。逐步降低病人对焦虑的敏感度。

3. 在一些案例中,还会用到电休克治疗。

4. 手术。前提是其他治疗无效。

明知大脑在对你说谎,而又无法拒绝他的指挥,这是令人十分痛苦的。但是对强迫症的理解会让你有能力寻求帮助,而且未来对大脑的研究,或许最终会为我们提供一直在寻觅的答案。

所以呀,你们每天叫着逼死强迫症的大多是假强迫症。真正的病人,大脑很清醒,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在最最常见精神类疾病排行榜上,它排第四,强迫症过去也属于焦虑障碍,总是和焦虑、抑郁抱团出现。

如果被确诊为强迫症,不要紧张和害怕。重度强迫症需要服药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轻度和中度强迫症只要坚持进行心理治疗,不再用强迫行为来缓解焦虑的那天,就真的康复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人,他们的人生已经那么艰难了,我们要做的是多一些理解和关心,随便给自己安强迫症标签什么的,一点也不好玩儿,毕竟能健全正常的生活,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