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不要玩手机-五六年级的孩子应不应该有自己的手机,为什

五六年级的孩子应不应该有自己的手机,为什

我认为不应该有。让学生过早地使用手机,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且总盯着手机屏幕会增加从小就近视的可能。下面是我的视频回答

视频...

家有一忧郁情绪的儿子,高一休学在家一年不

别急,我们有方法解决。

1、先判断是不是抑郁症。

孩子不愿意上学,只愿意在家玩手机,不和外界接触,我们首先要排除抑郁症。

抑郁症会让孩子看起来很懒,什么都不愿意做,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和人接触。

半年前,我和一个得了抑郁症的14岁男孩聊天。这个男孩就是抑郁症导致的不愿意上学,只愿意看手机。看手机也不是真的快乐,只是打发时间而已。

每天他都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看电脑,从不主动出门,一日三餐,他要求父母从门缝里给他递进去。

后来,我建议把孩子送到心理科去看看。果然,心理科医生诊断是抑郁症,给孩子开了药。吃药后,孩子的状态改变了。

前些天,孩子妈妈高兴地告诉我,经过治疗,孩子愿意上学了。这几天在学校状态良好。

2、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逐步摆脱手机。

这类孩子没有抑郁症。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喜欢整天玩手机打游戏,主要还是因为过去的学习和社交中受到了比较大的挫折。

心理学上有个专业词语,叫做“习得性无助”。说的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有些孩子一直成绩不好,加上父母总是责骂批评,老师批评嫌弃,导致他们对学习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学都学不好,那干脆不学了。玩手,手机不会嘲笑我,不会嫌我笨。

他们并不是沉迷于手机,而是现实生活让他们害怕焦虑,选择玩手机来逃避而已。这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家长老师齐心协力,帮助孩子分析自己面临的困难,让他们先做一些能够做到做好的事情。通过成功做成一件小事,让他们重新获得信心,成就感。

这样一点点地引导他们摆脱手机,帮助他们重新回到学校。

3、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情,以及朋友。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他们也会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家长可以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让孩子通过兴趣班认识一些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有了 朋友,他们也会变得愿意社交起来。

很多孩子不是手机成瘾,而是因为孤独,因为没事干,才会天天抱着手机。家长看到这点,努力帮他们找点感兴趣的事情做,情况也会好转起来。

感谢您点赞。

我是柳柳老师,个人发展和情感心理老师,欢迎您关注~

“妈妈,我要玩手机”,孩子陷入“手机焦虑

方法一、家长自我监督

除了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家长自己舍不得放下手机,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总是缠着玩手机。

同事说:现在的孩子你根本不可能避免玩手机,不给她手机她就闹!

同事的女儿才一岁多,一岁多的小孩子就如此迷恋手机,无非是大人哄孩子的时候感觉给孩子个手机比较管用,让他玩手机他能安静好半天,多么省事简单啊。

家长一定要做好自我监督,尽量放下手机。

02、从限制时间开始

已经喜欢上玩手机的孩子怎么让他戒掉玩手机?从限制时间开始:

妈妈,我要玩手机!

OK,但是只有五分钟,五分钟过去你必须停下来!

如果你给孩子定了时间,一定要严格执行,尤其是第一次,第一次很重要,如果第一次你妥协了,就有第二次,所以第一次态度一定要坚决,五分钟就是五分钟,过了就不许再玩儿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平时跟孩子的相处中也要做到守信,如果你跟孩子的承诺兑现不了,那么当你要求孩子兑现承诺的时候,他可能会拿你之前的事儿来反驳你,所以说教育孩子其实是家长跟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一个阶段。

03、转移注意力

有没有比玩手机更好玩的事情?当然有,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搭积木;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玩过家家;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读读书;

你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孩子的学校生活;

你可以跟孩子出去做游戏。

其实除了手机,你们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要做,只不过有时候孩子可能希望跟父母一起玩、一起互动,而你希望孩子自己安静玩一会儿,等孩子无聊了,想要玩手机的时候,你又会责怪孩子总是玩手机。

焦虑症患者要改掉哪些坏习惯

目前我的焦虑症状态不存在了,去年春天的时候,是伴随着抑郁症一起发作的,那种感觉,比起抑郁症有过之而无不及。

心慌心跳得厉害,好像得了严重的心脏病,落针到地下的声音都能被无限放大,心慌气短得几乎自己都相信自己心脏有问题,晚上根本不能平躺睡觉,只能侧卧。手机也曾经关了一段时间,因为手机的来电铃声能把人吓得心惊肉跳。即便静音了,短信声音和声音都能增加无限恐惧,更别说看电视看手机了,人根本不能激动。如今总结起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保证睡眠,不能熬夜。只有睡眠得到了保障,病情才有恢复的可能。失眠能引发很多疾病,又是很多疾病康复的必须。

第二:不能过于留恋耍手机。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刷新闻,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心情绪,造成困扰导致心里的焦虑情绪更甚。

第三:不要因为病情好转随便减药。焦虑症患者的康复也需要一定的维持治疗期,随便减药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延误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病发严重期间,多多休息,保持心情愉快!

焦虑症患者在发作的时候,应该怎样自我控制

焦虑症在急性发作时,往往觉得胸闷、头晕,口唇或手指发麻,常常产生一种极度恐惧的濒死感,此时,最好即刻送医院救治,但经过血压心电图,星期没血常规和生化的检查,本都没有发现异常,甚至有的连头颅CT或冠状动脉CT造影都做了也未发现异常,我们把这称为惊恐发作,其实患者只要到了医院以后,或者经过一系列检查均正常时症状会迅速消失。

实际焦虑患者急性发作时,类似于惊恐发作。它的本质就是过度换气导致的呼吸性减中毒。

患者往往有轻度的胸部的不适、胸闷用深呼吸来缓解(过度換气开始了)、隐痛或針刺样痛,患者往往在意识中或潜意识中曾经受到过对心脏病可能产生危险的极度担忧,当自觉有胸部不适的感觉时和心脏病联系起来,在焦虑紧张地等待或观察过程中而无意识地深呼吸产生过度换气,时间稍久会有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呼出,血液中的碳酸大量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于是血液中的酸根少了,血液中的碱浓度过高,过是发生了呼吸性碱中毒,并出现上述症状。

到了医院以后经医生和各项检查后并未发现心脏有任何异常,于是精神放松了,过度换气消失了,呼吸性减中毒也就随之缓解。但如果焦虑情绪不能得到缓解或者治疗,这种过度换气导致的情况发作还有可能会反复出现。

治疗或控制惊恐发作最有效的方法有两种。

1.找一个纸袋或塑料马革袋套住患者的口鼻处,让他把呼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原吸进去,提高血液中的碳酸浓度,一般几分钟之内就会缓解。但可不要捂得太紧以免缺氧。

2.当患者自己发现有以往焦虑发作的前兆时,立即嚼服1/2-1片任何品种的安定,几分鈡内也会见效。因为安定是最快、最有效的抗焦虑药物,但他的抗焦虑作用,只能维持一到两小时,对于急性焦虑发作,这点时间也足够了。焦虑的患者服用安定后一般不会嗜睡,相反,没有焦虑的患者服用安定后会有镇静安眠作用。

若有持续性轻重不一的焦虑:老是“杞人忧天”;老觉得会发生根本不可能发生或极少可能发生的危机到来;或对任何事都会产生紧张、担忧和焦虑;小心你很可能伴有隐性的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乏无力,失眠早醒或入睡困难、浅睡多醒,满脑子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担心和焦虑且无法控制,注意力无法集中,健忘,自信心极差,甚至消极、悲观。可能有以上抑郁症状的四条以上就可以考虑有隐性抑郁,其实抑郁的患者100%都有焦虑,一般人比较接受焦虑的诊断,排斥抑郁的诊断。

到了这种程度时应该进行药物干预治疗了,其实这些患者。往往都经过了自己不断地调节控制,其实他们心中什么都明白就是做不到,这是抑郁焦虑发病机制适合大脑神经元突触间隙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回吸收过快,导致这些神经介质水平过低导致的,因此抑郁和焦虑的发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不是自我调节、放松治疗、心理治疗等可以解决的,除了极早期、刚出现苖子的轻症患者。

2020.2.12

手机玩久了会得精神病吗

这个问题依然是极其愚蠢的,精神疾病简单划分有重性精神病和一般精神疾病。细分那就多了,可以参考icd10。其中精分及神经官能症诱发原因包括遗传,器质性病变,创伤性生活事件,特殊生活事件等。绝没有简单的玩手机就导致精神疾病,由于精神病导致病人社会功能下降,及病人患病前有较内向孤独的性格,更倾向于拿手机做朋友,所以这个群体对手机依赖性极强。手机玩久了会近视,青光眼,颈椎病等,有什么精神病,扯淡

焦虑症如何缓解

我是16年10月2号中午,正在低头洗碗,就感觉头晕心跳加速,一种说不清楚的难受袭来,赶紧躺到床上过会好了点,不一会这种症状又开始,量血压,心跳130多,高压190,低压110,当时非常害怕,以为自己心脏出了问题,这种症状反复发作,发作起来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濒死感袭来,恐慌焦虑害怕,精神高度紧张。

去医院做检查所有正常,医生给开了降压药和调理焦虑症的药,当时对焦虑症没概念,医生给出的诊断是更年期综合征。回家后遵医嘱按时服药症状减缓,闲下来上网对医生开的药一一查询,得知黛力新是抗抑郁的药,知道抗抑郁药的依赖性,就果断停掉,从此开启了更年期焦虑症的生活,隔三差五濒死感袭来,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发作起来持续一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心跳减缓血压平稳。

从16年到现在4年时间,最严重是16年到19年,不敢一个人在家,就怕随时发病家里没人出现什么状况。19年到现在渐渐好转,从过去三四天发病一次到一两个月发病一次,今年几乎正常,但可能随季节变化,冬季来临这两个月发病率又高了,但症状不是很严重,如果专注做事情,几乎忽略症状。

四年多时间,经过无数次发病,濒死感袭来,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慌气短焦虑恐慌,但唯一没有吃抗焦虑药物,只吃降压药。我也在想,四年多时间,如果一直在吃抗焦虑药物会是什么样子?不管什么样子,反正没吃药我走过来了。不论你吃不吃药,症状都会反复发作,只是吃药后,药物抑制了神经的活性神经而已,但对身体神经伤害很大。

很多朋友说我是靠意志力坚强走出来的,其实一直来是这种信念在支撑着我:身体更年期大变动,就让它变动吧,如果用药物抑制有时会适得其反,违背了身体正常的变革,就随他去动吧,变更到位了自然症状就会结束,身体恢复平静,为此任身体时不时大变动也不吃药来抑制,还好过去了。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