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强迫症治疗新方法有哪些-强迫症如何做到活在当下

强迫症治疗新方法有哪些

最好远离药物,依靠自身和朋友的帮助,改变对人生的感悟,一切都是正面的,一切都是阳光的,一切只是过程,没有真正的失败。改变的力量永远是当下!衷心祝愿你开心快乐。

余光强迫症的表现是怎样

余光强迫症的表现是,对人的余光恐惧症:在上课时,走路时,或者是工作时,只要察觉到自己的余光能够注意旁边的人,就会感到紧张并且分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在当下的事情上面。

      对异性或者(隐私)部位的余光恐惧:在群体场合,一旦发现自己的余光扫射到他人的等敏感部位,尤其是异性的,便会紧张起来。

      更严重时,也会害怕视线移到自己的敏感部位。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暴躁,易怒,胆小,想事情很极端,还有强迫

你存在情绪易激惹和强迫症状,需要排除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存在,建议于精神科就诊,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思维强迫症如何自愈

强迫症在生活当中比较常见,这属于一种心理问题,有的时候如果强迫症比较严重,对于人的心理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为了缓解强迫症,一定要重塑合理的认知,要认识到哪些是强迫的行为,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对症治疗,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思维强迫症如何自愈。思维强迫症如何自愈

一、重塑合理认知出现的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等都是强迫症的症状,尽管这些“不速之客”给患者带来种种困扰,甚至使患身痛苦不堪。合理的认识:这也仅仅是病症而已,患者与病症本身是相对分离的主体。屡次强迫症的行为都是强迫的陷阱,当执行下去时就会越陷越深。明确自身是需要扎根在现实中的。真正的了解强迫症的本来面目,才能与它“和平相处”中恢复健康人格促进自身发展。

二、对“症”下药-亦止法强迫症,顽固的病症。亦止法下的它只能是“灰飞烟灭”!“亦止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老子倡导的“顺其自然、无为而为”,“亦止法”就是“亦是如此”的练习。“亦”是“就是”的意思,止是“不动、不变、停止、平静”的意思。亦止法是心灵重塑疗法体系中观息法的延伸练习,在这个方法的练习中将理论式的说教融汇为具体的练习内容,将“顺其自然”演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操性练习,帮助患者脱强迫情绪、阻断强迫思维从而安在当下,改变强迫的习性心理,达到治愈。

三、模式重构-观息法观察呼吸的自然进出,回归本真的平静心境。强迫与反强迫内心纠缠不安,患者是需要通过一次次练习不断净化内心、不断增长平等心,观息法就是再适合不过的工具,呼吸贯穿人的始终,生命在一呼一吸间舞动,每一刹那的呼吸都反映了我们当下的内心状态。通过观察呼吸的建立情绪的自我平衡能力,也是净化内心的作用。观息法得来的平静心境自然是积极正面思维模式的摇篮。观息法具体练习步骤:

1、选择一处安静且不被打扰的环境。

2、以盘腿姿态端坐,腰背挺直,闭目。

3、如实的观察呼吸,专注于鼻孔处呼吸进出,就只是观察鼻孔处的一呼一吸,保持“平等心”即“不判断、不分析、不纠缠、不联想”。

4、初始练习时间为20分钟,逐步增加。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怎么防止强迫症复发,真正痊愈

怎么防止强迫症复发,真正痊愈?

强迫症的本质是怕,怕那些不该怕,或者没必要这么怕的事情,但患者本人的经历个性格,就认为那个事情可怕。

现在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很多,有的吃药,有的心理调整,有的方法基本没有效果,甚至还可能加重,有的方法效果不明显,还有一些方法感觉效果很好,但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某些刺激,往往是又到了开始形成症状的某些环境,又复发了,像这类的好,不能算真正的好,也最多是缓解。

强迫症实际是大脑自动运行的错误程序,这个程序不受控制,只有改变这个思维程序,才可以康复,就是知道那些事情不可怕了,但真正彻底的痊愈,就是在正确程序运行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信,不断感觉到自身内心的强大,这种状态的康复,才是真正的康复,在遇到那些刺激,不会复发。

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该不该结婚呢

我是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提问。

我是一名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高校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你提出的“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人,该不该结婚呢?”这个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听我的解答。

第一,有心理疾病,那要看是什么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分为神经症、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三大类。

神经症又有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症、躁狂症、神经衰弱、厌食症、贪食症等。

精神障碍又分为精神症、偏执性精神障碍、癔症、躁狂症等。

人格障碍分为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你说的这个人他是哪种类型的心理疾病(精神疾病)?

这样才能给你提供能不能结婚的建议。

第二,从我们心理咨询的角度、以及对人负责的态度看,如果是精神症、抑郁症、癔症、躁狂症,以及各类人格障碍者,建议慎重考虑,例如精神症,如果是心理和社会因素引起的,通过治疗,可以彻底治愈;如果其精神症有家族遗传因素,这种精神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反复,不仅对配偶不利,也会影响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再比如人格障碍,这种精神疾病是在青少年期就形成的一种固化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成年以后不容易矫治,如果对方是冲动型人格,那婚后轻者争吵,重则拳脚相加,而且人格障碍者对自己所犯错误一般不会接受,同时下次还会更加厉害。

因此,一个人有心理疾病,一定要看它是什么样的心理疾病。正如我上面说的,在你有想和有心理疾病的人结婚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对方是得的什么心理疾病,并请你咨询当地的精神科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

第三,我建议你看看有关法律,一是《精神卫生法》,二是《婚姻法》,这两部法律,对心理疾病患者结婚有规定。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的邀请!

强迫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愈吗

本人就有强迫症,而且大部分人都有强迫症,真不过严重不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家里的地拖完之后,刚开始的时候会非常注意,但是过两天后就没那么注意这个问题了。强迫症的治疗有三个方法:第一个,强迫症往往也带有明显的焦虑特征,有强迫症的患者明显有很强烈的焦虑情绪。可以通过运动来缓解。第二个,心理治疗。目前公认强迫症治疗心理治疗是疗效最好的,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和精神动力学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第三个,强迫症毫无疑问要使用药物,80%、90%的强迫症患者是需要使用药物的,用大剂量的SSRI类药物,是目前推进的治疗方法。通过物理手段,比如经颅磁刺激目前可能对强迫症有一定的疗效。如果这些方法都效果不好,最严重的强迫症可以尝试性的使用外科手术治疗,这个治疗方法是最后一招,也不是被一线推荐的方法,因为手术本身会带有损伤,所以做手术前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到底手术对他是益处大还是害处大。

强迫症靠转移注意力不去做,症状轻了之后隔

强迫症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的新标准中称之为强迫障碍(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但我国习惯称为强迫症。

强迫症的特点是:强迫症状 中无论是强迫观念还是强迫行为,均源于自我 ,且令自我不愉快和痛苦,违反自己意愿 而徒劳克制,无力摆脱。

强迫症需要与日常生活中反复或重复出现的观念和行为相鉴别:

日常生活中有时也会反复或重复出现某种观念和行为,例如反复思考某个重要问题,反复想起某个人,头脑中反复出现某个活动场境的形象,以及重复检查重要的事项,默念某些词语以进行自我鼓励戓安慰等,但这些反复或重复出现的观念和行为,通常都是偶尔的、适度的,不会感到焦虑和痛苦。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操作简便且较为有效的是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有许多种方法,如厌恶 疗法、模拟疗法、意向逆转疗法、自 控疗法等。

其中,自控疗法疗效较为肯定,包括制想法、行为中止法和替代法等几种

制想法是用震惊术打断强迫 症状的自控,在出现强迫症状时 用一个定时闹钟, 2~ 3 分钟响一次,钟响时大声说“停”, 立即驱除头脑里的强迫观念 和中止强迫行为;或者不用闹钟,在头脑里出现强迫症状时突然站起来作一个 猛烈动作,并大声说“停”予以驱除。多次做到后,便依次改用正常声音、微弱声音 ,直至仅在内心说“停 ”来驱除了强迫症状。

行为中止法是用毅力强行中止强迫行为的自控,当强迫行为出现时,心里就默念“毫无必要,我有毅力控制它 ” ,然后用顽强的意志强行中止强迫行为 。

替代法是通过转移注意力,用与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不相容的观念和行为,去取代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自控,在出现强迫症状时,立即转移注意力去回忆或想象有趣的情景或者立即去从事 打乒乓球、与朋友聊天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各项活动,从而使强迫症状自行消除。但替代活动和行为是需要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才能维持的才会有效,如果替代活动和行为不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例如看吸引力不大的书、看一般的电视节目等,则完全有可能这些活动和行为又会被强观念和强迫行为所反替代,这样就没有什么治疗作用了。

坚持注意转移,对消除强迫症是有用的,在注意转移后如果没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足以替代强迫观念和行为的活动和行为,而只是转移注意,作用也许不大。

强迫症通常也需要药物治疗,如果能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完全有可能彻底治愈,轻度强迫症甚至可以自行缓解。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质性研究|咨询师在抑郁和焦虑治疗中使用正念的经验(质的研究心理咨询和治疗常采用这种什么访谈) 焦虑、抑郁风险增加30以上,疫情或影响人类心理20年(疫情对抑郁症的影响) 心理治疗师说抑郁症被医疗化,吃药治不好,是真的吗?(抑郁症心理治疗没用)